时间:2024-04-24
2017年12月17日,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二架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飞行,获得世界瞩目。这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实力象征,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年内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背后,是中国经济亮出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发展,就会僵化停滞,坐失良机。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
2017年3月,美国时代广场用中英文双语致敬“中国智造”,并祝贺TcL多媒体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越2000万台,成为全球继三星、LG后第三个年出货量突破2000Z台的彩电企业。
美国ABC新闻、英国CollabTec博客等超过200家全球知名媒体及博客论坛对“TCL现象”进行了报道。美国东部时间3月2日,《纽约时报》以“Stereotype ofMade in ChinaHas Been Changed by Huawei and TCL”为题,报道TTCL 2016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超过2000Z;台的消息,称TCL是“全球智造”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引发了广泛讨论。
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像TCL集团一样,不断转型升级,向“中国智造”转变。“以前觉得国外品牌高大上,质量好,但现在买家电、数码产品都喜欢买中国品牌了,像海尔、格力、华为、TCL等中国品牌不但在国内销量好,在海外市场也很受欢迎了。”北京的一位消费者说。
这只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以上;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3%……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面向国家和产业需要重新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价值几百亿元的产业,更让自身成为全球无机化学研究的引领者。”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代表说,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伟大复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回望历史,中国在过去几千年里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等重要的创新成果。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建造大飞机,发射大火箭,建设空间站……这些曾经遥远的梦想都在一点点成真。
在科技创新多极化与经济增长多极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处在历史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一同站在创新发展的竞技场上,正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每个世界级大国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科技、文化、理论、制度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各个层面相辅相成的一系列创新。而每一项重大创新,也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创新的实力既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8700多万的市场主体,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总数超过1.5亿。面对全球经济大重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多重机遇,面对与人民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产业的巨大机遇,如果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被充分激活,掀起制度、技术、工艺、管理、文化、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创新热潮,不仅能够催生一批率先掌握并适应这种变化的快速成长行业,也会让一批率先使用新科技、发明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创造新商业模式的企业脱颖而出,更将引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社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使经济社会的肌体充滿无限生机。
创新“跟跑者”走向“引领者”
在千年水乡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多项科技成果惊艳亮相:华为3GPP 5G预商用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重大应用成果、摩拜无桩智能共享单车、阿里巴巴“ET大脑”、百度“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大批企业,展现着中国创新的光芒,释放着数字科技的澎湃力量。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依靠创新引领,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落幕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不仅仅是比赛,也是一扇观察世界主要工业国实力消长的窗口。如今,“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和低质,“中国制造”已经逐渐化为迈向新时代的“中国智造”。
奥地利《维也纳报》发表分析文章称,今天,人们再次面临相似的历史时刻:令人震撼的“中国智造”。从前,人们抱怨中国产品的糟糕质量、嘲笑中国人的创新意识,但是这个时代已过去。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蹄疾步稳的关键所在。
如今,小到缝隙不超过一根头发丝三十分之一的航天精密轴承,大到先进的高铁、船舶、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装各中国在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果说过去中国制造代表着“低质低价”和“山寨”,那么未来,“Made in China”的内涵将被改写,开始向着高、精、尖的“中国智造”迈进。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开始刻上越来越多中国的印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智造”将取代传统的“中国制造”,登上国际舞台。
201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 曹宏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