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肖伯宁 张文萌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傷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意见》呼吁社会组织等发挥积极作用,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针对留守儿童大量集中的农村寄宿学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项目,利用学校午休、晚上入寝等空余时间,为孩子们播放儿童文学经典导读、音乐故事欣赏与心理故事等内容,通过“多场景、多时段、多媒介、多元内容”、的校园综合服务体系。改变农村寄宿学校软性环境,促进寄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项目调研结果显示,寄宿学校多数存在留守儿童比例高,低龄学生难以适应寄宿生活,孩子普遍在晚上入睡前不同程度的存在想家、想亲人、入睡困难等问题,心理、生理健康均受到影响。
“以前每天在学校非常想家,想我的爸爸妈妈,有时还会在半夜哭。”黑龙江省肇东市新立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宇说。今年9岁的他,因父母打工,跟随奶奶生活,平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
“我们夜间查寝三次,碰到过学生半夜哭醒、梦游、作噩梦、尿床等各种情况,其中很多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新立小学校长滕春雨表示,“孤寂和缺乏安全感在留守儿童身上非常普遍与显著。”这也是“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项目在黑龙江落地时,滕春雨积极申请该项目的原因。
“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项目中的故事在编写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涵盖了德育、智育、心理疏导、情绪培养等方面内容,孩子们在收听故事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项目实施校对比数据显示,高抑郁风险学生比例从28.22%下降至14.58%。
“原来学生觉得到了宿舍就该放松,乱跑、打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滕春雨说道,“不过自从有了睡前故事,宿舍秩序好了。睡觉前听个故事,心情得到放松,缓解了焦虑,睡眠质量明显好了,第二天上课也更有精神了。”
中国青基会调研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教师们有意愿也有能力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但是,由于政策、资金、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老师在教学之外,还要担任保姆、保安、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角色,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是寄宿学校,老师的工作时间不是8个小时而是24小时,工作五天还要再加上周末。在完成教学之外,还要担心孩子能不能吃饱穿暖,保证孩子们在校期间不出现安全问题……”滕春雨作为寄宿学校的“大家长”,对寄宿学校面临的困难再清楚不过。
针对寄宿学校面临的问题,中国青基会设计了以设备代替人工,“早音乐+午心理+晚故事”等多时段,为孩子们播放丰富而有趣的故事,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人手紧张、课余生活枯燥、心理应对缺失等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实施前后对比,学生阅读兴趣、写作与语言能力均有显著提升,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把故事汇中的内容运用到了平时作文写作中。
河北省青龙县八道河总校头道沟学校六年级蒋源说,每天下了晚自习,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宿舍听“小喇叭”里的故事。她最喜欢的故事是《窗边的小豆豆》,听过之后,还专门去买了这本书。
“希望工程·小喇叭故事汇”已在黑龙江、河北两省开展项目试点,覆盖学校113所,受益学生超过两万名。
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希望工程通过一个个“小喇叭”将寓教于乐的故事送给留守儿童们,温暖他们的“小世界”,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