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田锋 李小娟
“双减”实施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系统推动“双减”工作,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不断提升,“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本期关注“‘双减’如何持续走深走实”主题,从学校创新举措、教师育人理念、“五育”融合、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双减”经验,重塑“教”与“学”的关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双减”政策的推行,根本上指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强调提高学校育人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双减”遇上“双新”,如何在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这一关键时期,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济源市济水宣化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实践探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构建“五育”融合的“新课程”
课程是学校发展和育人的重要载体。济源市济水宣化学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构建了“五育”融合的“化”课程体系。
“化”课程体系坚持“一核”,覆盖“五翼”,指向“五域”,设置“四层”。“一核”:学校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为有仁爱心、自信心、责任心的人。“五翼”:课程涵盖德智体美劳,将学生核心素养具化为五个维度——以德感化、以智优化、以体健化、以美内化、以劳强化,五翼间彼此融合。“五域”:五大领域的课程——人文与品德、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实践,以此保障培养目标的落实。“四层”: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择课程、综合课程四个层次,形成立体化的课程结构。
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拓展课程是深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性课程,即校本必修课程;选择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即社团课程;综合课程主要体现“生活即课程”的原则,包括节日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和仪式体验课程。四大类课程做到了基础课程“整合化”、拓展课程“多元化”、选择课程“个性化”、综合课程“实践化”。“化”课程体系的实施,引领学生在课程的跑道上健康成长。
二、重塑学为中心的“新教学”
(一)焕新课堂范式
课程的落脚点在课堂。学校以“双减”和“双新”的要求为准绳,坚持“四主”原则(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主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学评一体化为主脉),在课堂实践、广泛讨论、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生成可操作的“四步四化”课堂教學范式:
“四步”,即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经历走进情境、任务驱动、实践探索、迁移运用四个阶段。“四化”,即课堂教学应体现出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结构化的特点。该范式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以结构化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在学校“四步四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学科组总结提炼出具有本学科特质、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教师构建新课堂提供了行动指南。
如语文课《田忌赛马》,教师优化范式,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设计。走进情境:课始创设情境——五年级要举办智慧故事会。任务驱动:明确讲智慧故事的三个要求,即讲清故事内容、讲清智者思维过程、讲得生动有趣。实践探索:学生围绕驱动任务展开进阶式学习。厘清故事脉络,读懂故事内容→借助对阵图,讲清比赛过程→借助关联词,讲清思维过程→借助评价量表,模拟讲故事。迁移运用:课外继续阅读,讲智慧故事。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将以往课堂中零碎的问题进行了统整,整节课由一个大情境、大任务贯穿始终,以核心目标为统领,以进阶式学习活动为主线,凸显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整体性。
再如,以美术跨学科融合课“星空的联想”为例,它在内容上主要融合了科学学科,从目标上来说是要达成“五育”融合、协同育人的目的。教师充分挖掘“五育”因子进行融合教学。
德育:以济源特产冬凌草种子两次被带往太空为例,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热爱和自信;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向往。智育:让学生对比欣赏中西方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体育:刮蜡需要臂力,作品完成会刮下很多黑色蜡油,这时教师提醒学生不要用嘴吹,小心其进入鼻孔,体育和健康教育就自然渗入。美育:让学生领悟艺术作品中的组合之美、肌理之美、统一之美。劳育:无论是同学的作品还是集体的成果,学生都要爱惜、尊重,并借此培养对劳动成果的敬畏之心,以及劳动精神、劳动态度。
我们深刻认识到跨学科教学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二)赋能作业提质
作业承载着学习内容,体现了学习方式,是促进学教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济源市济水宣化学校确立了优化作业设计的“三三三原则”,即把握“三度”,做到“三新”,实现“三实”。“三度”:合理设置作业难度,统筹控制作业量度,有效把握时间限度。“三新”:作业设计要紧扣新课标,作业设计选用素材要新颖,作业形式要创新。“三实”: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培养素养要有实效性。
通过分层作业、个性作业、趣味作业等作业设计,我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变了单纯让学生写作业的方式,设计了做作业(做中秋月饼、美味饭菜,数学测量)、说作业(开展辩论赛,说见闻)、听作业(坚持听新闻,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画作业(画思维导图、手抄报、故事连环画)、演作业(课本剧、童话故事剧表演)、讲作业(小老师讲数学,小主播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三、践行问题导向的“新教研”
教研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以科研的方式做教研,做务实的教研,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一)围绕新课标,教研活动专题化
新课标的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上,是所有教师的困惑。围绕新课标的理解与落实,学校形成了“三递进”教研模式,即理念引领+实践探索+反思再实践,以及一系列专题教研,如听课标专家远程讲座,读课标解读书籍,邀本地专家入校指导,请教研员课堂听评课,做课堂实践反思研讨,从知(知道)、情(认同)、意(理解)、行(实践)四个维度持久用力,帮助教师践行新课标,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在各学科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匹配新课标的“新教案”,由“教案”变“学案”,体现学为中心、教学评一体化。“新教案”引领教师的备课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采用“逆向设计”,即定好教学目标后先制定评价标准,再设计教学过程。这样能有效防止教与学脱节,提升课堂质效。
(二)围绕真问题,教研活动科研化
学校引导教研组把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实现人人都有微课题。如语文教研组以省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为抓手,探索学习方式变革的新途径。数学教研组以省级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目前,济源市济水宣化学校已形成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的“四真”教研样态,直面真问题,展开真研究,触发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以教师的真教研保障教学质量的真提升、学生素养的真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