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时间:2024-05-07

贾艳茹

在尝试解读“双减”政策前,笔者先来回顾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三篇经典古文——《病梅馆记》《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

病梅——龚自珍笔下的江左梅树——因文人画士喜好“曲”梅、“欹”梅、“疏”梅,而被“斫其正”“夭其稚枝”“遏其生气”。龚自珍发誓疗治,“纵之顺之”“解其棕缚”,以“必全之复之”为余生目标,其爱才惜才、春泥护花的精神可嘉。

庖丁——庄子着力塑造的神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自由自在,这“进乎技矣”的解牛之道就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既顺乎天理自然,依循纹理结构,又规避“肯綮”、化繁为简,既保全主体天性自由,又维护客体生命完整,臻于“道”的高妙境界。

郭橐驼——柳宗元匠心刻画的种树高人——拥有种树绝技,令人“窥伺效慕”“争迎取养”。十年树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树可参天;百年养人,“顺天致性”“不烦其令”,人可蕃生安性。

三篇古文设事明理:唯有“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天致性”,方能“天者全而其性得”。移之教书育人,不亦善夫?

一、现状

作为一线教师,我曾为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一新生的“暮气”凝重而惊诧不已,曾为高二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坐等高三荒废时日拊掌叹息,曾为面临高考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一根稻草”几近崩溃乃至放弃而痛心疾首。多少次“减负”,不减反增的是压力;多少次“救救孩子”“解放孩子”,不减反增的是焦虑。

究其原因,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违背,是对学生身心成长的无视,是家校育人角色的错位、社会功利主义的盛行。

因为违背教育教学规律,领跑抢跑层出不穷,揠苗助长者有之,提前干预者有之,说是引导实则“利”导,名曰“主体”实则主“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十年树木,来者可追;百年树人,不可不慎。

因为无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陵节而施、揠苗助长的教学行为屡见不鲜:罔顾个性差异,搞一刀切;不管接受程度,一味填鸭;只求流水作业,千人一面。鲜活的生命渴望成长,求知的心灵渴盼解惑,自由的性灵期待翱翔,可现实的教育却难以滋养润泽时代浪潮中的鲜活生命。

因为家校育人角色的错位,教师由“传道受业解惑”变成了“全职保姆”,将主导地位“主动让位”;家长由适当参与变成了“随叫随到”,协调配合变成了“越俎代庖”。孩子考试没考好,教师批评家长;孩子出了问题,家长指责教师:彼此掣肘,效果难佳。

因为社会功利主义盛行,教育的公益色彩渐行渐远,知识传授渐趋等同商品交换:是否有用成为取舍学习内容的标准,加不加分成为培养兴趣爱好的终极目标;师道尊严可以肆意指摘,外行制造舆情就可左右内行;焦虑随社会关切度与日俱增,“内卷”伴剧场效应愈演愈烈。功利的人心浇灌出的岂是心忧天下的人才,浮躁的教育孕育不出心平气和的时代栋梁。

所幸,《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为迷雾重重、方向难辨的现实困局带来了曙光。

二、指导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目标,即减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样子,“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意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那么,教育之道是什么?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解读为:回归理性、回归本源、回归纯粹、回归“人之为人”,关键是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回归理性,坚守学生立场,回归教育本真;回归教书育人本源,传道与“受业”、解惑并举;回归纯粹,让功利主义不再侵蚀教育;回归“人之为人”,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学生的成长获得感。

诚哉斯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永远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中阐释了教学活动逻辑必要條件的主体框架: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切实满足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教学活动才有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围绕学生生命、生活、生长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富有成效的。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者要“目中有人”,使“人之为人”,要心中有情,行动有爱,“不害其长”,“不陵节而施”。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遵循不是放任不管,是在普世教育基础上尊重并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专长、特长,铺设提升渠道,使其更好发展。

摆正家校育人角色,各司其职。教师永远是推动教育提质的中坚力量,学校永远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决不能主动让位、推卸责任;而家庭教育也应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及时“补位”,不要“越位”,帮孩子填补教育中的“空白”,补充成长所需的“养分”。

抵制功利主义的侵蚀,还教育月朗风清的生态。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率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的短视做法,改变唯名校、唯热门专业来定义成功的功利眼光,积极推行多元目标导向,创优过程性评价体制,创新管理办法,让学生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释放天性和纯良,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破局

“双减”背景下,鉴于《意见》的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应如何提质增效?笔者借此略谈几点浅见。

落实立德树人,提升课堂效率。语文教学不仅教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促进人的养成,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教师通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如借《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我会在教授文言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个体生命的“游刃有余”之方,思考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之道,思考面对复杂如“族”、难为如“技经肯綮”的社会现实的生存智慧。这样的课堂是润泽的,学生的思考是贴近自身实际的,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是不难完成的。

变“应试教育”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中阶段,“双减”减的是刷题行为,减的是书面的重复度,而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了更高要求。扎实落实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空间,安阳市第二中学有计划地推动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主题论坛等一系列阅读活动,用阅读实践充盈学习空间,用阅读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变单一评价体系为多元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学习应该成为评价的核心功能,让教学评价倒逼教学改革,注重过程性获得和进步,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通过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的评价,让每个学生的点滴成长都被看见。安阳市第二中学秉承“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起点比成长”的育人理念,运用发展的眼光,力促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以诗歌教学为例,单一的评价体系更注重趋同性评价,而采用戏剧改编、诗歌素描、写颁奖词、人物推介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用性、富有创意性的情境化写作与表达,不仅能促进学生将学习所得迁移至真实生活,还能给学生提供展现各自天赋和能力的平台。

“依乎天理”,让教育回归本该有的常态;“因其固然”,恢复教育本该有的模样。愿我们乘着“双减”之风,向新时期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彼岸进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