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红亚
编者按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等高校作为省内承担“国培计划”的单位,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国培”之路。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师范教育的发源地,办学历史悠久,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长期在我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自1956年开始举办高师函授教育以及教师非学历培训以来,河南大学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旅游管理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面向全省),设有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公室。2018年,河南大学获批教育部“双名工程”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自此进入了教师高端培训国家级梯队。
河南大学在开展“国培计划”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精心整合培训资源,不断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大胆创新培训模式,有力提供培训条件保障,切实提升项目服务水平,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T-UPW”培养模式助力“国培计划”
2018年,由河南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首期初中语文学科名师领航班,探索出名师领航工程“T-UPW”培养模式。该模式致力于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有力地促进了河南大学“国培计划”的培训开展。
“T-UPW”培养模式以学员为本位,发挥高校学术资源优势,整合名师工作坊、实践基地等优质教育资源,高效促进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该模式中受训学员(Teachers &Trainees)处于核心地位,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具体实施步骤围绕以河南大学为主的高校教育资源(University)、访教的实践基地(Practice Base)、名师工作坊(Workshop)几个方面内容展开,其中名师工作坊(Workshop)成为学员集聚专业智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交流平台。
基于“T-UPW”培养模式,基地与来自青海、贵州的名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
第一,微团队助力,成立名师工作坊并安排两位教育硕士担任名师的助手。河南大学秉承“按需培训”的培养原则,基于其已有的科研成果和一线教学经验,充分了解青海、贵州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精准调研起点与需求,科学设置培训方案,合理安排研修课程,按三年统一规划设置语文文本解读能力与培养、语文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教育学前沿理论等多种研修课程。
第二,进行众筹式培养。基地以名师为首位、专家为高位、课堂为本位整合资源,对其进行众筹式培养,配备教育发展导师、学科理论导师、学科专业导师和学科实践导师,形成立体、循环、实践的培养模式。
第三,开设线上线下互融式学习课程。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积极探索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深度结合的路径,助力参训学员从“教学名师”到“学科型教育家”的跨越提升。
第四,学研双驱动。依靠河南大学文学院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和专业的语文教师培养团队,为参训学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培训基地还安排学员深度参与文学院的本科师范生、教育学硕士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指导,聘任其担任教育硕士职业导师,分享丰富的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法技能,实现“学—思—研”的完美结合。
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培训内容
河南大学严格依据培训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要,分类、分科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內容简练明确,有区分度,有启发性,与学员教学情境相融合。
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戏曲进校园”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培训基地、教育部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着河南省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戏曲艺术素养培训的双重责任。为了更好地将戏曲教学融入基层音乐教学课堂,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河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戏曲艺术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河南大学于2017年3月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实际情况创编了河南省第一套豫剧韵律操。推广豫剧韵律操旨在让戏曲艺术走进学校,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戏曲艺术,进而全面推进我省“戏曲进校园”工作。从2017年6月开始,豫剧韵律操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列入河南大学承办的“国培”“省培”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内容。
近两年,河南大学对参与“国培”的音乐教师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豫剧韵律操集中培训,促使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戏曲艺术素养和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了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跟踪指导机制助推教师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国培计划”环节的连贯性和培训成效的持续性,解决“感动激动,不见行动”“人走茶凉”等使培训难以落地生根的问题,河南大学对“国培”学员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扎实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跟踪指导工作。
首先,做好追踪回访工作。集中培训结束后,河南大学派专人到学员所在学校和市县教育局走访考察,了解培训效果,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作为今后改进“国培”工作的参考依据。
其次,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河南大学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组织学员切磋交流,共享学习成果;通过微信群和QQ群,推送集中培训时的课件资料,供学员后续学习;指定专人定期在学员群里发布相关专业信息,鼓励学员在群里讨论专业问题,把学员交流群建成学习社区,形成学员学习共同体。
最后,成立专家指导组,开展线上线下指导。学校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中小学一线教师、优秀校(园)长组成的专家指导组,随时提供线上指导咨询服务。另外,定期邀请岳亚平、赵振国、叶平枝、刘先锋等校内外学前教育专家到学员所在幼儿园开展“送培”业务,采用举办讲座、诊断课堂问题、改进学校教研活动、帮助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办法,帮扶基础薄弱的乡村幼儿园整体提升。
线上搭建交流平台,线下进校跟踪走访,及时掌握学员发展动态,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推进“国培”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统筹规划打造“国培”特色
在扎实做好常规性、规定性动作的同时,河南大学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特色明显的“自选动作”,将“国培计划”与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教学管理、课程与学科建设等进行统筹谋划,开设特色课程、讲座。同时,河南大学将历史文化、校园文化、学术文化融入“国培”实施全过程,使政策的刚性和文化的柔性相互浸润,以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铸造具有河南大学特色的培训品牌。
河南大学借助教师教育“综合性、多学科”优势,为教师教育类专业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持,教师培养培训特色显著。在开展多层次教师培训、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支撑服务体系等方面,河南大学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良好的条件保障。
依托“国培计划”平台,河南大学积极开展县域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增强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2020年6月4日,河南大学与民权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教育、医疗卫生、葡萄酒产业、工业新型材料、通航、人才培训、城乡规划、文化旅游、特色文化产业九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借助河南大學人才、科研、技术优势以及民权县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同年8月,为推动协议实施,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民权县教育局达成协议,利用“国培”“省培”契机,为民权县开办中小学校长分层分类培训、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并根据民权县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陆续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
河南大学注重专业研修的同时,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多视角宣传报道“国培计划”,使更多教师了解“国培”,踊跃参加河南大学培训,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国培”,形成全社会支持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关心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氛围。
河南大学不断探索“国培”发展新思路,并围绕培训模式优化、专家团队组建、课程设置、过程管理、质量保障、评价标准制定等,开展“国培”专题研究,为深化“国培”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先后有《“国培计划”实效性研究》《“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有效性研究》等7项厅级“国培”课题获批立项。
河南大学实施“国培计划”已历10年,成果丰硕,成效突出。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南大学共承担“国培计划”任务28154人次;共开展“送培到县”289次,使数万名中小学乡村教师从中获益。学员报到率在95%以上,满意率在97%以上。
(作者系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