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编者按
衡量某个区域的教育发展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应该看它培育了多少名师。而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时,不仅要探寻名师的成长路径,还要进行理性思考。名师是怎么炼成的?怎样才能成为名师?越来越多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的教师在寻找答案。虽然成功的道路不可复制,但了解他人的成长路径是必要的,这有益于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走上名师之路。
苏州市吴江区管建刚作文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教育名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出版《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语文观》《我的全程带班录》等20多部专著。
王慧峰,《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特约编辑,河南致远教育服务中心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王慧峰:管建刚老师是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本期我们请管老师来谈一谈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管老师,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管建刚: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文章的发表。我在1998年发表了一篇非常短的称不上文章的作文《三月》,之后又发表了第二篇300多字的《四月》,让我找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尊严和自信。有了《三月》《四月》《五月》这些小豆腐块的发表,我在同村的村小老师那里得到了认可和尊重。紧接着,我又发表了《六月》《七月》《八月》,在整个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面前有了尊严和自信,越往下写越感觉我不比吴江的任何一个老师差。因为是语文老师,实际上非常看重的一个功夫就是能不能写,会不会写。我原来一直是怕写作文的,从小语文学得不好,但是因为我坚持写《三月》《四月》《五月》……我就从开始的300来字的《四月》到已经能写1500字左右的散文。那一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明白只要你自己去做,只要你坚持,哪怕最开始只能写300字的文章,写了一年之后也能写到1500字,一年之后至少我们这个小地方的人都认为这个管建刚还是可以写写东西的,所以这段经历成了我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有信心和勇气说我要去做一个比较优秀的老师。
王慧峰:我们知道这些年您出了20多本专著,每年很多教育部门、很多学校请您去讲学。成为名师之后,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管建刚:在成为大家所谓的名师这一段历程当中,我回过头来看有四个感慨——
我的第一个感慨是基礎不是问题。我自己的基础是:1998年,我25岁,只能写一篇300来字的文章,发表在当地一个县级日报。我想今天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基础,基础真的不是问题。当然,我后来看到很多名人、名家,有成就的人,他们的基础也很一般。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博格斯的美国篮球运动员,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但就是先天基础差到这样的人,他居然还真的打进了NBA,让我想到了“事在人为”这个词。
我的第二个感慨是缺点不是问题。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很多缺点,比如我的普通话很普通,我的中国字写得很一般。按理来说一个普通话不太好、字也写得不是很好的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比较困难。但是我找到了一条写作的路,我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感慨就是,扬长补短其实是对于一个团队来讲的。对于个人来讲,扬长就是补短,扬长就是最好的补短。一个老师要成长就一定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发展再发展。当你自己的长处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那么你的缺点就不再是缺点,甚至有人会说那是他的特点。
我的第三个感慨是年龄不是问题。我在村小待过8年,8年之后才想要好好工作、好好教书。我的起步从时间上来讲是不早的。但是一个人成就一件事情,古人讲“十年磨一剑”,真的只要“十年磨一剑”。因为这个十年就是从平地建起高楼,就是说在这一个行业里可以没有任何的基础,只要你能做好最初的这十年就可以。
我的第四个感慨是空间不是问题。今天有很多的年轻老师,他在成长的时候总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应试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要面对那么残酷的竞争,还要去追求所谓的理想、所谓的教学艺术,他会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空间。我最想说空间不是问题,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当你不断地成长,周边的人看到你成长得那么好那么快,他就会为你让路,就会给你空间。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说有人家里有一棵玉树,朋友送的,小小的,一定会给它配一个小小的盆。那个玉树长大了以后,主人就觉得它长大了盆小了,一定会给它换一个大一点的盆。玉树继续长,长到主人一看这个盆又小了,又给它换一个更大的盆。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那一棵玉树,不要认为我们的主人给的盆小了我就不长了。不管主人给你多小的盆,你都照样长,长到有一天,主人就会看见给你的盆太小了,要给更大的空间。
所以我想说:只要成长,一切都不是问题。
王慧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学术自信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起点。可是很多的一线老师,听了您的课和讲座,看了您的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说这个事情管老师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想请您在专业成长方面,给一线教师提一些建议。
管建刚:一个人如何成长?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提出建议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只能来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经常在菜市场实施他的“催产术”(备注:“催产术”,又称“助产术”。苏格拉底自认为是知识的“助产士”,他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等各种问题的时候,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承认其无知,逐渐修正意见,从而掌握真理。——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第12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找到苏格拉底说:“你整天在这里说,我不相信你说的那些话,除非你告诉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把这个告诉我了,我认同了,那我就拜你为师,不然我决不相信。”苏格拉底到底是苏格拉底,他就跟年轻人说好,第二天早上9点,他们到城东小河边见。这个消息传遍了全城,很多年轻人知道了以后第二天全部赶到河边,要听苏格拉底讲成功的秘诀。
第二天早上9点,城东河边聚集了很多人。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这个秘诀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没说要告诉他们。”“那怎么办?”“我们一起到对岸。”“河上没有桥怎么办?”“正因为没有桥,所以我们就下河游泳过去。”刚下河那一段水还不深,往下走,走到河水慢慢深了,年轻人要开始游的一刹那,也就是脚脱离了河底淤泥的一刹那,苏格拉底趁他不备,一把按住了他的头,年轻人整个被按在了水里,按了足足一分多钟。苏格拉底把手一放,年轻人从水里冒出来,还没来得及发火,就开始深深地吸气。苏格拉底问:“你刚才从水里冒出来时最强烈的念头是什么?”年轻人说:“当然是吸气了。”苏格拉底说:“我现在就把成功的秘诀告诉你,那就是你有强烈的想从水里冒出来,想要吸气那样的对成功的渴望。”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心里最强烈的对成功的渴望、渴求,就是成功的秘诀。用到我们老师身上来讲,你心底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渴望——我渴望成为最优秀的老师,我渴望能够成为名师,我觉得这种内在的渴望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
我想起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两个成语。第一个叫心想事成,很多人把这个成语当作是过年过节时候发短信的祝福语。其实不然,它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想要成,前提是你心里必须想,心想了才能事成,你心都不想能成吗?你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杰出的老师、卓越的老师,能成吗?不可能。一般的心想还不行,因此我们老祖宗还有第二个成语叫作梦想成真。很多人也把这个成语当作是过年的时候发的祝福语,祝你梦想成真。其实不是,这个成语说得非常有道理,你心想才能事成,你要想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想到你的梦里去,你做梦都在想着你的教学研究,想着写你的书,想着如何把书教好,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那我认为你马上就要成功了,强烈的渴望这个东西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借鉴,这个东西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你点燃你自己内心的梦想。
王慧峰:管老师说得非常好,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谁成就了名师?是学校吗?是教育局吗?都不是的,只有名师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当你下决心想要成功的时候,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当你有一个梦想,你想要成功的时候,谁都阻止不了你前进的脚步。想成功和一定会成功是有距离的。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做自己想成为的老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