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项目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时间:2024-05-07

阎山岭

近年来,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紧紧围绕河南省品牌示范和特色学校及专业建设要求,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思路、“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加强骨干专业内涵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改革。针对行业办学的特性,学校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先后对平面媒体印制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桌面排版方向和图文信息处理方向)、美术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并对平面媒体印制技术订单班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桌面排版方向)订单班进行了模块化课程开发。

一、转变思路,探索人才培养路径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自建校起,就专注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们最初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重理论轻实践,用人企业反映学生技能水平较弱,为此我们提高了技能课的比例,学生的技能水平上升了,但职业素养仍显薄弱,暴露出我们对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

认识到问题后,我们调整思路,依托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的创建活动,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调研阶段,我们要求教师深入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获取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然后,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制订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以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为例: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教师分为两个调研团队,对省内外书刊、包装印刷企业及相关专业院校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层次丰富,涵盖企业负责人、人事主管、业务主管、生产主管、印刷机领机、在校生和毕业生。其中,生产主管和领机分别占调研对象总数的30.3%和38.2%,因为我校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印刷生产一线,这两项调研数据更具参考价值。

我们经过调研走访发现诸多问题,比如,印刷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率高,但招生数量并不理想,多数院校印刷相关专业都是“小专业”;企业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不满意;学生工作几年后离职率较高;等等。究其根本,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设备、技术、工艺快速更新的当下,很难快速适应行业需求。

二、定位目标,确立模块化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依托校企合作,我们确立了“以公共课为基础、专业课为核心、专业拓展课为辅助、道德教育贯穿始终”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训的配套,注重教学内容与等级工的衔接,注重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变化。

(一)倡导通识教育

毕业生离职率高,究其原因,不是技术技能不过硬,而是有些学生过多计较个人得失、不善合作交流、不愿吃苦耐劳、不能严格遵守纪律等造成的。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课教学。依托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与专业技能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公共课课时量;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围绕品德行为、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中,通过凝练专业精神、分析现实案例等方式,增强学生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以提高其个人素养。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管理

我们实施模块化教学,通过模块间灵活合理的搭配,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为起点,逐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门职业能力。我们设定了四大模块,即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和实习模块。每个模块以项目为基础,学生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考核评定成绩,并根据生产流程将整个模块串联起来,形成新型模块化教学体系。

(三)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学校与合作企业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出人才培养计划,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比如,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与河南天一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天一”冠名班,共建录排实训室,按照企业文化要求进行文化建设;聘请企业专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针对排版专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企业常用软件和生产任务,进行课程和任务点分解,以保证专业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将企业生产实例以项目的形式引入到实际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法,迎合了市场需求,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

三、打破传统,致力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结合技术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性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遵循“以就业为指导,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及“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体系建设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素质课程、项目实训、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为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所有专业在第一学期均开设礼仪课,教授学生基本礼仪,提高学生待人接物能力。第一学年按照教育厅要求开设语、数、外、德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第二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各专业凝练专业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化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学校实训室按照企业文化要求建设,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通过企业文化渗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能力水平,以及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打破了传统教学课程的条条框框,按照岗位需求和工作程序进行课程重组,强调实际的操作技术,在团队配合中强化学生团队意识。

以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原来采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习”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学时都是一学期,理论课课时较多,教学知识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调研分析,制定出印刷生产流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模块式教学课程体系。该专业结合印刷生产工艺流程,将专业课分为制版模块、印刷准备模块、印刷模块、印后模块和质量模块,然后根据每一个模块实践需求,建立具体项目。每一个项目均在实训室完成,项目由基本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构成,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完成全部学习目标。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强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该教学模式下,车间即教室,教师是引领和指导者,讲授配套理论知识。如果一个项目需要三天时间完成,则三天内只安排这一项课程。例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对油墨色彩调配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该项目所需时间并不长,通过12个学时的油墨调配实训就能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因此在学生“色彩”課程结束之后,我们再集中安排两天共计12学时课程,便于学生熟练运用油墨调配系统,掌握油墨调配技巧,优化色彩搭配效果。

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后备基础,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经过几十年发展,逐步形成印前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群)、印刷(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群)、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群)产业链。作为我省重要的印刷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了专业群的平台课程及方向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已为新闻出版行业培育了数万名工作者。

(责编 李亚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