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7

刘桂云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以及讨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学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现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运用原则

以“教师和幼儿的关系”这部分教学为例,在运用案例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一)案例的真实性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本次教学中,幼师生需掌握当下倡导的“互主体”型师幼关系的内涵。课本只能让学生对该部分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而真实案例则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其内涵。因此,在备课时,笔者通过查阅幼教相关期刊,找到了一个教学反思案例。

案例一:何老师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当大家伸出手与伙伴欢呼击掌时,他伸出的总是拳头,且神情黯淡。经过仔细观察,何老师发现,原来这个男孩手掌部分的皮肤上有几块白癜风花斑,何老师立刻便懂了。于是,接下来每逢击掌欢呼时,何老师总是先伸出拳头与他击拳。男孩在讶异中,感受着老师的善解人意。渐渐地,当击拳变得自然而然之后,他已经能和大家一样自信而尽情地欢呼了。没过多久,全班孩子都学着他用击拳的方式欢呼庆祝。

在与学生探讨师幼关系的内涵及类型之后,笔者出示本案例,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评价其中的师幼关系。

学生1:我认为,案例体现了“互主体”型的师幼关系。因为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发现幼儿手上的特殊情况,并能理解他的这种行为。

学生2:这位教师的处理方式非常好,十分善解人意,避免了孩子的尴尬,正如我们前面学过的教育原则一样,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二)案例的启发性

根据学生对案例一中师幼关系的剖析,笔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本案例中隐含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案例中,教师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体现了什么教育原则呢?

学生1: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教师追问:经过这件事之后,你觉得案例中的教师有什么收获,幼儿有什么收获?

学生2:我觉得,教师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加懂得孩子。另外,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善解人意中,幼儿是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意,因此,他变得更加自信。

教师总结:同学们表述得很全面,在“互主体”型师幼关系中,教师和幼儿都在成长和进步,教师和幼儿的成长是双赢的。

通过上述课堂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够通过案例一中教师和幼儿的日常互动,从不同角度思考师幼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建构等学习任务,为接下来探讨“互主体”型师幼关系的内涵打下了基础。

(三)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一的运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师幼关系的内涵,初步感知幼儿园中的“互主体”型师幼关系。那么,该类型师幼关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为此,笔者给出另一个案例。

案例二: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其课程来源于周围环境,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针对某个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研究、探讨,在共同的研究中建构认识、理解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倾听幼儿心声、观察幼儿日常表现,通过观察表、日记、录像带等方式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情绪变化及师生关系等详细情况,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作出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互主体”型师幼关系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评价该案例中的师幼关系。

学生1:这里面更能体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学习。

教师追问: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学习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2: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探讨问题。

学生3:我认为,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比如,教师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准确把握孩子的兴趣。

学生4:我感觉,瑞吉欧教育是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教师要深入了解孩子。同时,孩子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师也要善于向孩子学习。

该案例是意大利瑞吉欧教育项目活动实施开展的一个简要缩影,之所以选取此案例,是因为在当下幼儿教育体系中,瑞吉欧教育的师幼关系是“互主体”的典型代表。从案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对幼儿兴趣的把握、对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认可与赞赏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案例一、案例二中师幼關系的共同特点。通过学生直接的感知、经验的归纳提升,学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互主体”型师幼关系特点:主体平等、主体交往、主体共同成长,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启示

本次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归纳,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对“互主体”型师幼关系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深入。通过剖析本次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呈现不宜过快

课后,有学生向笔者反映案例呈现的节奏过快,他们还没做好准备时,教师的问题就已抛出。可喜的是,从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紧密贴合师幼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但是,笔者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没有做到松弛有度,在重难点环节给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过少。既定教学任务的达成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与教材、伙伴、教师互动中的独特表现更值得肯定。因此,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很有必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不仅是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更是促使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过程。

(二)案例归纳提升要到位

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来的想法更多的是碎片化的,需要教师的总结提升。案例的分析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标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各个角度表达观点。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实际发言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使讨论活动更富深度。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注意总结提升。总结并非是简单地给出所讨论案例的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难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理论知识的方法,并点评本次讨论中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教师如果能够成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集启发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而要充分发挥该教学法的作用,则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案例,恰当地呈现案例,及时地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讨论案例,多方位、系统地总结提升案例等,而这些都要求教师拥有强大而深厚的“内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自我反思、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途径不断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责编 黄紫鹃)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