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立武
学生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相对而言,不少职校生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如何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班主任需掌握教育和沟通艺术,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报喜,少报忧
父母爱孩子,孩子发展进步、成人成才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不少家长并不懂得怎样爱孩子、如何引导孩子。如果家长收到学校的信息反馈多是负面的,那么有些家长对孩子要么严厉责备、缺乏信心,要么溺爱放纵、指责学校,更不用说主动配合学校了。因此,班主任要懂得家长心理,尽量满足需求。例如,定期或经常向家长报送喜讯,如学习成绩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坚定、与人相处的和谐等,让家长能够真切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再如,学校每年都举行技能大赛、文艺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活动,校方可以特别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这些活动,请家长代表上台颁奖,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的进步,感受孩子的精彩。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步改变对孩子和学校的看法,进而主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事实证明,一些原本很少过问孩子情况的家长也有了明显改变。
二、多面谈,少“告状”
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如果班主任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辄向家长“告状”,无疑会让家长心情烦躁,渐失耐心,导致简单粗暴对待孩子;而对学生来说,他们也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教师,厌烦家长,从而使往后的教育难度更大。
但是,如果学生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就需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有时必须由监护人出面协调解决的事情,班主任不能越俎代庖。此时,联系沟通方式也应尽可能少用电话,可以预约家长来校面谈,或班主任登门家访。电话交谈虽然方便,但过于随意的交流方式往往不利于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有时我们不妨尝试使用“笔谈式”沟通,因为写在纸面的东西往往字斟句酌,冷静理智,承载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容易被家长接受。
三、多分析,少指责
孩子身上不良习气的形成往往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家长面前指出孩子的问题时需要讲究表达方式。在充分肯定成绩、说出孩子身上的优点的基础上委婉道出问题和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分优点三分不足”。这样做易于被家长接纳。同时,要真诚地表明对孩子的关切,要让家长感到教师不是来声讨和找麻烦的,而是诚心帮助解决孩子问题的。
当下,家校之间以“问题性合作”居多,学生不出事班主任则不联系家长,学生出了问题便马上召见家长,导致双向交流缺乏,彼此不对等,家长很被动的局面。笔者建议班主任可以逐步开展“探讨式”“交流式”合作,有计划地召开学情汇报会、家校交流会,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现有问题的成因,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引导家长自我反省,树立榜样,宽严适当,学会欣赏。对孩子的细微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孩子出现问题,家校共同分析,进行教育劝导。通过家校合作共育,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