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化解矛盾的高手

时间:2024-05-07

涂俊礼

“涂老师,出事了!‘Xs刚骂老师了,还坚持不道歉。老师很生气,现在给我们停课了。”一个学生给我QQ留言。

女生多的地方,小矛盾多。但师生间发生矛盾,自我带班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在我的印象中,“Xs”是一个懂事、稳重、善解人意的姑娘,怎么会如此冲动呢?我立即赶往教室。

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而停课,极有可能形成教学事故,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必须马上处理。路过学生科,我拿了本《学生手册》,这里面有师生矛盾处理的相关规定,是处理问题的依据。不但我需要再温习一下,发生矛盾的双方都有必要了解一下。

走到教室门口,我发现课堂已恢复正常。“事不大,可能矛盾已经化解”我心想。看来,这位老师处理冲突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偶尔发生点矛盾冲突很正常。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作为成年人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运用冷处理的方式,不能因为冲突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不能有过激言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涂老师,您来了吗?”

“来了,我看你们正在上课,怕打扰,就没有进去。一会让‘Xs来我办公室吧。”

不一会儿,“Xs”泪眼婆娑地走进办公室,“来,快坐下。怎么哭了?先喝杯热水!”说着,我把一杯热水和纸巾递了过去,她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了一些。

听完她的叙述,结合前期掌握的情况,事件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这堂课是讲尿量检查,用试纸测尿量。老师说,“其他班的同学,有几个测出来问题的。”这时候“Xs”接一句,“是怀孕了吗?”听到学生这样接话,任课老师可能也没有多想,随口说了一句“这不是早孕试纸,你是不是用多了?”。“谁他X说是测早孕了?”觉得受到侮辱的“Xs”有些激动,骂了一句脏话。矛盾就此引发。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性懵懵懂懂,充满好奇。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反应能力,是教师在处理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以及对待处于特殊状态的学生时,所表现出的应变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面对学生的贸然提问,拥有足够教育机智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讲一下早恋的坏处,胚胎生殖发育的过程,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从矛盾一方得到的说法,班主任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立即表态谁对谁错。于是,我来到了教室。“‘Yy老师,咱们找个地方说说话吧?”看到她已经讲完课,我发出了邀请。

班主任在调查处理问题时,切忌当着无关人员的面进行。无关人员在场,不但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自尊心,而且当事人还可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出事实真相。不明原委的人一旦曲解意思,四处传播,很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让双方当面对质的办法更不可取。由于矛盾双方还在气头上,当面对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引发新的冲突。

“涂主任,那句话一出口,我就觉得有些不妥。后来,她就骂我,骂得可难听了!长这么大,我还没有挨过这样的骂!我要求她道歉,她不道歉;所以就请班长给您打电话,请您帮助解决。”一开口,“Yy”老师的眼泪就往下掉。

“学生骂老师,的确不对。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作为一个学生,也不应该骂老师。尤其是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让老师以后还怎么上课?刚才‘Xs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作为班主任也有责任,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矛盾面前,班主任切忌“护犊子”。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地维护学生利益,将对学生是非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是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要勇于承担,是本班学生的错,也绝对不能袒护。

“刚才路过学生科的时候,我专门要了本《学生手册》,里面规定,辱骂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是要受到纪律处分的。这种情况下,你要同意的话,我们可以上报学校,对她进行纪律处分。”

“别,可别处分她。我没有这个意思,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别再骂人就行了。”一听我要上报学校处分“Xs”,“Yy”老师急忙表示反对。

“你说你话一出口,就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妥,这说明你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能力;学生骂你,你没有与她对骂,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说明你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我们见面,你开口先谈自己的不足,然后再谈你遭受的一切,说明你考虑问题客观公正;学生这样骂你,你还不同意上报学校对她进行纪律处分,说明你具有宽容之心,有容人之量。”

“这件事学生骂人不对,但作为老师,咱也有一定的责任。再说,这件事传出去影响也不好。因此,我建议宜宽不宜严,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快下课了,你看咱们怎么办?”

“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要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向她道歉。”“Yy”老师没有犹豫。

“‘Xs,你准备怎么办?”解决了老师这边的问题,我回到了办公室。

“我不该骂老师,我错了!我向老师道歉,诚心诚意地道歉!”“Xs”的态度也非常端正。

“涂老师,应该学生先给老师道歉,你怎么让老师先给学生道歉?”事后,好几个同学给我提意见,为“Yy”老师鸣不平。

“是‘Yy老师主动提出先道歉的。再说,这个课堂是她的。她先要维持课堂秩序,然后是‘Xs,最后是我,这是正常顺序。如果不是在她的课堂上,而是在自习课上,由我来主持的话,那我肯定让咱班同学先道歉。”

后来我把同学们鸣不平的事告诉了“Yy”老师,她的态度十分明确:“道歉先后无所谓,只要都能认识到错误!其实我那句话真的说得不对,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

“太阳虽有黑子,却掩盖不了它的光芒!”矛盾冲突面前,“Yy”老师以她的率先认错和宽容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和尊重,“Xs”也以她诚心诚意的道歉赢得了老师的谅解。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像这样的矛盾冲突经常发生。作为这些矛盾的调解人,冲突双方都会非常关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并由自己的认知系统评估这些言行的感情色彩,从而触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凡是能够满足自己需要或符合自己愿望、观点的言行,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凡是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或违背自己的愿望、观点的言行,则会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因此,不管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还是处理师生间的冲突,作为班主任都应该既要“感同身受”,又要“置身事外”,尤其不能让自己成为矛盾双方否定情绪的“刺激源”。感同身受,就是要换位思考,对她们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注意在言行上给予真诚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双方的信任;置身事外,就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矛盾冲突双方的行为表现给予中肯地评价,不偏袒任何一方。

一个巴掌拍不响,班主任只有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关注矛盾双方的情绪需求,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先入为主,上来就批评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会造成被批评者的对立情绪,从而引发对班主任立场的质疑。严重的话,甚至会引火烧身,卷入纠纷漩渦,丧失调解人资格。

(责编 李亚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