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4-05-07

贾淑娟

[摘 要] 初中是学生个体成长、心智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当前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学生在面对很多无人把关的网络信息洪流时,很容易被误导。这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生命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完善、方式单一等。基于此,文章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引入生命案例、完善评价机制等方法,力求使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

生命极为珍贵,人的生命僅有一次。如何体现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的方式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断探究的问题。初中是学生个体发育、心智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当前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网络也在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所以,组织生命教育对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打造和谐社会也有着正面的影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生命教育理念如果不明确,必然会对生命教育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能够了解到,即便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涵盖生命教育内容,然而被应试教育思想所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是主要教学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行深入体悟。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解答他们所遭遇的问题,造成其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并不清楚,无法给出正确的评判。由此可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生命教育尚未实现让学生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二)生命教育内容不完善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还不够完善,详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命教育内容尚未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流于表面,学生了解的道理极多,然而这些道理既没有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没有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部分学生极度沉迷网络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杀戮、施暴,认为游戏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会变得沉默寡言、冲动暴躁,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第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蜻蜓点水”。生命教育的内容众多,涉及性知识教育、死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涉足性知识教育、死亡教育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的严重缺失,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死亡,也无法正确处理青春期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完善生命教育内容具有必要性。

(三)生命教育方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考试是评估教学成果的最重要手段,分数是评判学习效果的基本标准。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极为重视成绩,却忽视了对过程的关注,导致“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学生在情感、心理上的变化却并不为各方所重视。在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压抑。为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需要在生命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全面地评价生命教育成效,以此作为教学依据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精准施教,进而达到健全学生品格、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让生命教育的目标更突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想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条件。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精准掌握生命教育的最新动向,带领学生以科学的方式认识生命。教师还应当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将理论教育作为基础,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增强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问题,应用科学的方式化解问题。另外,教师也应联系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有层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主题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圣,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到生命是不可亵渎的,使学生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进而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二)引入生命案例,让生命教育内容更鲜活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生命教育案例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纵向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时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使每名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让他们在分层教学中接受完整的生命教育,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例如,在“法不可违”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成为守法公民”为切入点,依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活用与初中生相关的、有代表性的违法案例,围绕法律与生命开展教学工作。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围绕“法不可违”这一主题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因材施教,逐层落实,与各个层次的学生协同探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逐层设计课题问题,高效完成课题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三)完善评价机制,让生命教育效果更凸显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构建健全的生命教育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从而助力生命教育收获预想的教学成效。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应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具有多元的评价元素。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其行为、能力和态度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情况编写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有机会反思自身的成长过程。第二,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过去,教师是生命教育的评价主体,但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合理,也无法让学生信服。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例如,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互相评价,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又可以为教师提供尚未掌握的信息。第三,评价方式要多样。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还是以考试为基本评价方式,这种方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考查。因此,教师应丰富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成绩、言行、态度等各方面情况,以此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黄金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最佳载体,教师务必重视将生命教育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对策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7):40-41.

[2]王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对策[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27-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