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指向学生能力、思维、素养的综合性发展。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是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焦点。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想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借助支架实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渡。我们要充分利用话题支架、问题支架、图示支架及情境支架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力”,让学生能够顺着支架向上“攀岩”,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关联学生的知识经验,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英语素养;话题支架
学习支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而提供的辅助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习支架,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聚焦于“教什么”“怎么教”,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英语”,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与学习过程,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与创造潜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视域下,我们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怎么学”“学什么”,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学习支架的加持了。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能够为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学习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搭建学习支架时,我们要立足学生学情,聚焦单元主题,并明确支架的功能,真正发挥支架的导学与辅助作用。同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将从搭建话题支架、问题支架、图示支架和情境支架四个角度出发,就如何为学生“量体裁衣”提供有效的、合适的学习支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搭建话题支架,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
英语学科有着鲜明的工具性特点,它是我们生活交际、生产实践的交流媒介,有着表情达意的现实价值。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以话题整合单元内容,设计了“话题—功能—任务”的教学主线,提倡学生在主题探究与话题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要想英语课堂有活力、有生气、有英语的味道,就应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深化学生与主题、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为了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在开展话题活动时,我们就应该“走心”些,不能单刀直入地抛出话题,要求学生上台发言、小组讨论,而要搭建相应的话题支架,指明话题讨论的方向,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示范,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方向性,让学生围绕话题的中心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个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在post?reading环节中,设计了“春节计划”采访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鼓励各个小组以自制“手卷麦克风”开展现场直播活动,以采访的形式了解小组成员的春节计划。
Chinese New Year is coming.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I am going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I am going to_______.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I am going to_______.
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I am going to 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话题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架,为他们的采访提供了帮助,提高了他们采访活动的流畅性与逻辑性。
二、搭建问题支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问题在课堂中可是“老嘉宾”了,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关注问题背后的答案,却没有关注问题的实质,即问题的思维含量。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文本内容,以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问题链,推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探究,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既要以基础性问题指向文本信息的获取,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要以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思考。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这单元时,笔者在while?reading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关注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这四个小标题,以分节的形式有机解读文本。在Save water这部分的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两个疑问词“why、how”,并锁定两个核心问题“Why should we save water? How do we save water?”对文本内容展开探索,引导学生以“We should/ should not...”这个句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要如何珍惜水资源,最终得出“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的结论。在其他三个部分的文本阅读中,笔者还是引导学生聚焦“why、how”这两个疑问词,并自主提出关键问题,以相同的探究方式开展小组阅读实践,在合作阅读中得出“We cant live without energy!”“We cant live without tree!”“We cant use too much plastic!”的心得體会。
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单元Cartoon time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问题单导读的形式。
1.Whats wrong with them?
The monkeys hurts.
The rabbits hurts.
The elephants hurts.
The giraffes hurts.
2.How do you know the giraffes neck hurts? Do you remember the sentence?
3.After Bobbys treatment, are they happy? Or are they sad?
4.What cant they do?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笔者以问题驱动学生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这个趣味故事,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别将Bobby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故事呈现出来,通过问题单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借助问题支架开展探究式阅读。
三、搭建图示支架,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示信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识记,引发学生的遐想。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口语交际、文本阅读等方面,搭建清晰有效的图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脉络,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在while?reading的教学过程中,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图示支架。这个语篇故事有两条非常清晰的故事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即“morning—lunch time—afternoon”;另一条则是天气线索,也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即“sunny—cloudy—rainy”。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提示并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线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画出时间线索,以时间的变化厘清Su Hai、Liu Tao和Mike的活动轨迹。其次,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挖掘故事的另外一条线索,即天气线索,并以个性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单元第三课时,笔者在consolidation这个总结环节中,通过图片及视频等多模态教学资源,创设、联结Cartoon time板块及Culture time板块的图示,将这两个板块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设计了“Watch and write”的任务支架,引导学生借助图示、图片及视频,完成任务支架。
Task:Watch and write
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rules.
In China, except H______ and M________, (呈现香港和澳门的图片)
people drive on the r______ side.
When crossing the road, first look l________ ,
then r_______, and then l_______ again. (呈现过马路的动图)
In Japan and Australia,
people drive on the l_____ side.
When crossing the road, first look r_______,
then l_______, and then r_______ again. (整合安全教育平台,再次呈现过马路的交通宣传语,强调安全教育,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Wherever we are, wherever we go,
Remember! Follow the r______ , stay s_______ !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从板块整合的角度出发,优化设计教学任务,巧妙地在Culture time的巩固中衔接Cartoon time的教学内容,以鲜活的图示信息深化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关键词“except”的词义,并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升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搭建情境支架,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是相关联的。“语不离境”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句老话,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能深刻地认识到情境对于语言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创造浸润式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开展基于主题的意义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解读教材,充分依托教材情境,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依托教材语境的基础上,创设接地气的情境活动,让知识生长在“生活情境”中。为此,我们要善于搭建情境支架,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脚手架”,推进学生开展语言实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扎实提升他们的语用水平,发展他们的英语素养。
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单元的Story time时,在读前活动中,笔者利用学生最熟悉的“安全教育平台”上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专题作业创设生活语境,引导学生观看这个“专题作业”的视频,判断路上行人行为的正误,并给出理由,由此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Road safety。在这个视频中,笔者还以“视频还原”的游戏,引领学生认识了许多新词汇,如traffic lights、pavement、zebra crossing等,借助学生熟悉的安全教育平台,轻松激活教学主题,并引发学生对话题的讨论,嵌入新词汇的学习与运用。而在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这单元的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六一班级派对”的情境任务,在这个情境任务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before the party”“At the party”这两个情境支架,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设计六一派对的策划书。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任务信封,在信封中给出了语言支架,“Before the party,we are going to...”“At the party,we are going to...”以讀写整合的形式,推进学生的话题讨论活动。
总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指向学生能力、思维、素养的综合性发展。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是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焦点。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想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借助支架实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渡。我们要充分利用话题支架、问题支架、图示支架及情境支架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力,让学生能够顺着支架向上“攀岩”,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关联学生的知识经验,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佳子.开展英语支架式阅读教学——以五上Unit 7 At the weekends(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2021(Z1):129-131.
[2]李志莹.基于单元整体的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9(8):40-42.
[3]赵海燕.巧搭支架助力阅读课堂——以周亚文老师Say No to Bullying一课为例[J].阅读, 2020(87):31-33.
[4]张成文.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组织的现状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0(2):70-72.
[作者简介]张怡(198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