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郭建红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师的“三研究”基础上,尊重新教材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的个性风格,创新运用设计、评价、调控的“三路径”可视化思维工具,构建“三研究、三路径”的语文个性化作业模式,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丰富作业的价值内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 研究;个性化;语文作业
一、“三研究”把握个性化作业的内涵意义
个性化作业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与人格,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时间。作业设计者通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个性化特点进行作业设计。
(一) 研究教材
作业应遵循课程标准,从落实课程目标出发,科学安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研究教材发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具有个性特点,课程目标通过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紧密的联系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特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活动探究”栏目中,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结合教材设计作业时,不仅要重视阅读和活动,还要考虑教材的易分解、便着力、有延续的特点,对作业进行大分解、小分步,使作业结构与课程一样具有整体性和序列性特点。根据教材特点,作业类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业。阅读与鉴赏作业从摘抄作业着手研究,重点关注经典文章,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表达与交流作业从口头、写作两个方面着手,设计课前三分钟、编写作文集等作业;梳理与探究作业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研究学生
教师在控制作业总量时,需要考虑学生达成目标所需的有效条件,要关注学情基础,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学生达成终点目标而预先掌握的相关辅助知识、技能、兴趣、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体验等;又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外部条件,如学生达成目标的背景及帮助达成目标的作业类型指向、作业选择形式和评价指标。个性化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理念。
个性化作业设计和完成需要进行层次性和适度性的考虑。层次性考虑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基础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作业分层设计为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例如,教材助学系统中的“读一读,写一写”部分,作业目标确定为字词积累、写好字、懂得欣赏名家书法。作业分层设计为:A组完成抄写记忆,欣赏自己写的字;B组理解字词含义;C组造句组段运用。A组是基础型,B组是提升型、C组是拓展型。
适度性考虑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外部条件和内心驱动因素,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完成时段是课堂、课余,还是日常学习日、节假周末。例如,让学生汇编的作文集适合作为假期作业布置。适度性作业针对学生个体,考虑学生作业兴趣激发与内心驱动。教师设计时用具有时代性、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实践的机会,激发兴趣。例如,课前三分钟的演讲,结合新教材阅读重点、学生推荐书目及热播栏目《朗读者》,让学生模仿朗读,与生活、时代紧密连接。教师给予学生开放式作业选择,由统一布置转变为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發展状态自主选择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想出有创造性的答案。
层次性和适度性的个性化作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作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三)研究教师
作业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作业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同理解,教师的作业观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将表现出差异。在信息化技术大背景下,各种学习方式的出现,以及影视栏目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为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提供了载体。
研究教师,应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为教师提供创造的空间,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形成教师自身独有的教育思想和风格。
二、 “三路径”实现个性化作业设计
教材、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影响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在“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思考作业是关键要素;创新运用设计、评价、调控的“三路径”提供的思维工具,有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教学质量服务。
(一)设计路径
教师在“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性,从定向、定度、定式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定向指向作业目标功能,即作业动机、品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巩固、检测、促进的功能选择;定度指向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的分层选择;定式指向阅读与鉴赏、表达与写作、探究与实践作业类型选择。教师将作业设计表作为可视化路径进行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评价路径
评价作业要关注知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更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得到发展。个性化评价包括学生个体与整体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作业设计对学生个体和整体学习收获的质量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包括教师评改、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评价条件有课堂讲评、面批、园地反馈等;评价手段有问卷、座谈、考试等;评价过程有表现评价、结果评价。
每个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填在表中,是对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内在动机、习惯养成、方法指导等方面对个性化作业完成过程的影响,便于调整后期作业布置。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师生借助单元作业评价表激励学生。学生对教师单元作业内容和目标实现进行评价,反思造成的原因,给教师提建议;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教师自己设计作业做出评价,完善作业设计依据表,同时强化课程的整体性和序列性理解,使作业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内化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调控路径
作业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作业的情况间接地推测和反观学校的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质量。另外,面对升学压力,在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下,学校如何协调处理好素养培养与应试的关系,如何解决减负与考试之间的矛盾,作业设计的量与度的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和家长的关注点。个性化作业要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作业设计相关制度建设,制定作业公示监督制度,监督控制作业量;完善集体备课常态讨论作业设计制度,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秀作业展示活动,激发师生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兴趣。针对家长,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作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协作,才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教师要考虑相关因素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师生共同对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社会、学校合力调控,构建“三研究、三路径”的语文个性化作业模式,使作业价值内涵凸显个性化特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版新教材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PTYB0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