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眼科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和实施策略

时间:2024-05-07

唐东永 李康慧

[摘 要] 眼科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思政不仅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内在诉求,还是培育“医者仁心”职业精神的内在需求。眼科学课程应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挖掘与眼科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素材,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眼科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在这个背景下,眼科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理应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课教学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加入一些思想政治内容,但效果还不够理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还存在诸多不兼容之处,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专业知识,简单呼吁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品德,显得刻板、生硬,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眼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眼科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一)课程思政是培育“医者仁心”职业精神的内在需求

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的服务质量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医学生在成为医生之前,应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医学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1]医学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疗工作者。[2]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指遵纪守法,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等。这些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紧张,“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医学生的职业信念产生动摇,出现消极情绪,这就需要医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坚定职业信心。[3]

(二)课程思政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需要

近年来, “健康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结合思政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的发展。[4]

二、眼科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在眼科学课程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应该适中,且应该结合眼科学专业特点、课程内容及学情来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而思政教育应包含在情感价值目标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师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基本使命。如在“眼的解剖”章节中,知识目标可设置为熟识眼睛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价值目标可以是爱护眼睛,感受拥有光明的幸福;在“角膜病”章节中,知识目标是掌握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角膜的常见病因、病理演变过程,价值目标是学习器官捐献者大爱的奉献精神,思考生命的意义等。[5]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点

课程思政需要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医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操守及人文情怀的培养,能够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敏锐地在专业教学中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使思政教育合理地贯穿于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有意识地挖掘与相关章节有关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上适时引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在“绪论”章节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眼科学的发展历史,介绍我国古代诊疗眼病的技术,也让学生知道:现代眼科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1950年,我国成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此后,我国现代眼科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眼科学的研究和诊疗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进步。教师还可讲述对我国眼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伟大事迹。 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眼科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眼科学的发展进步需要开阔的眼界,需要不断汲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需要一代代眼科学者的不懈努力。

在“防盲治盲”章节中,教师可介绍中国战胜沙眼的光辉业绩:过去沙眼曾给中国上百万人民带来的病痛,1999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全球防盲行动,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彻底战胜了沙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消灭致盲性沙眼的人口大国,为世界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讲到“白内障防盲”部分时,可介绍我国医生护士多年来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光明行”公益活动免费给贫困地区的老人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实际案例,“健康快车”已累计完成21万多例白内障手术。此事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对贫困户免费治疗白内障疾病的政策,国家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培养学生對贫困人群的关爱,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在“眼视光学”章节中,教师可通过统计数据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患近视的大致情况。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近视率最高的国家,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已成为“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关注和保护好患者的视力不仅是职业使命,还是社会责任;同时提醒学生要及时了解社会现状,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民健康,提高思想觉悟,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宣传活动来帮助广大青少年预防近视,科学健康用眼,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眼外伤”章节中,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到医生是一个特殊而又神圣的职业,是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者,需要有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教师还可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医务人员奔赴疫情一线,为国家和人民筑起健康安全长城的事例,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二)思政教育时间安排及素材来源

思政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仅影响课程进度,还易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化。思政教育教学片段和素材设置不宜过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教师对于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的素材可以在课前借助QQ群、微信群、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并进行讨论学习。思政教育的素材来源涉及面广,如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时事热点、国家政策、社会现状和教师个人的生活经历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挑选素材,保障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将思政教育应用于眼科学课程教学中是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眼科学课程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魏勃.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13-14.

[2]张华新.医学人文素质探析[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 周霖,张颖,程鑫华,等.对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几点感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5):74-77.

[4]高西,胡子牧.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6):76,79.

[5]刘欣,周卫为.思政教育在眼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蛇志,2021,33(1):113-114.

[作者简介]唐东永(1984—    ),男,湖南永州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晶状体疾病;李康慧(1997—    ),女,江西丰城人,东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文学与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