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7

谢新桂

[摘   要]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听得懂定理,记得住内容,就是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由此可见,初中物理需进行生活化教学,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才能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生活化教学其实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物理本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学科,但由于知识和理论较为学术化,很多学生听懂了理论知识,但却不懂得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体现不出初中物理的实用性和价值所在,同时也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着重知识传授,常常忽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机械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把教学重点从教材转移到生活案例和场景上,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程度,学生更容易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时候物理教师容易给学生严师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增加亲和力,放下身段,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塑造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意识

物理是属于应用类的学科,学习物理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非升学、考试。只有结合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意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到再多的知识,如果无法将其进行运用,则毫无意义可言。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中采用生活化教学非常符合它的学科性质,而且也可以利用熟悉的生活事物、场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生活价值。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大大削弱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中一旦失去了兴趣,则成绩会一落千丈,学生越来越听不懂教师说的知识。因此,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可以用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事物、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施

1.采用生活情境,提出物理问题

物理问题的提出,其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牛顿提出苹果落地的疑问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物理知识的再度创新需要从提问题开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灵感,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多思考为什么。每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当我们找到了原因,便能发现其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过程中多思考,不但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杠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菜市场小贩利用杆秤做手脚制造缺斤短两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思考小贩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做到缺斤短两的。此問题一下子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再用实际的杆秤进行演示,用两个不同质量的秤砣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结果发现质量小的秤砣称出来的物体质量偏大,小贩的“秘密”一下子被揭开了。得到了答案的同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呢?接着教师便可引入杠杆平衡知识,并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被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杠杆原理,分析问题。

2.物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理知识和现象,比如冰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融化得快;坐公交车感觉旁边的树木、房屋在后退;用钢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可以粘起纸屑等等,这些实例都是生活与物理的契合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多将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教学内容结合,让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对生活化实例的分析,学生不但能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还能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相关的折射现象进行教学导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拿着一个装着水的杯子和一根筷子,然后提问:“同学们,我觉得水的力量很大,它能将这根筷子弄弯,你们相信吗?”学生听完后一脸疑问。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直接将筷子放进水杯中,绕着教室走一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水杯中的筷子。学生看到筷子变弯了。此时,学生纷纷回想起自己身边的相关生活情景,比如走到湖边,湖水看起来很浅,用脚去试探之后又比自己想象中要深很多。他们似乎猜到了这些都与物理现象有关。此时教师可以直接切入正题,通过讲解光折射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奇妙所在,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科功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学会剖析身边物理现象,充分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现在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理论知识学得很好,动手能力差得一塌糊涂。初中物理教师应意识到该现象对学生的害处,努力想办法帮助学生改善,使其成为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双优的人才。物理实践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取的。学生需要通过平时的课堂操作训练,日积月累,慢慢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思考、分析能力的提升,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煮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然后直接用手拿,虽然很烫,但是这种烫的程度我们还能忍受一段时间。然而我们发现,当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摸上去比刚捞上来时更烫了,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该现象进行剖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又比如,在讲完“电磁铁”内容后,让学生课后做小电铃;讲完“光的直线传播”后,让学生做针孔照相机;学完“磁场”后,让学生自制指南针;学习完“影响蒸发快慢”知识后,让学生讨论厕所里看到的热风干手器、农民晒粮谷、平时晒衣服等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从而加深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加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让物理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发现物理问题,自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从而拉近初中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物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升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6):60.

[2]徐宇彤.构建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2).

[3]陶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75.

[4]刘杰.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8):22-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