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潘晓晓
[摘 要]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可打包传递的;而在情境学习理论看来,知识是有情境的,打包的是呆滞的知识,应强调情境学习,即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新课改之前,信息技术学科强调计算机硬软件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各种功能的软件的操作使用,以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中,信息技术学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辅助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利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情境;学习;创设;案例
一、情境学习理论阐述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关注的是抽象的、简化的和去情境化的知识概念,认为知识是能打包的实体,像一根接力棒一样可由教育者传递给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再被认为有直接面向复杂世界的必要。学生与现实环境、学习与生活严重分离,学生只需像一个容器一样,把传递过来的知识照单全收。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兴起,该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有的学者就提出:课本上的知识成为一种被绝对定义的、客观的、与学习者无关的既定知识体系,学习者掌握的其实是呆滞的、僵化的简单规则。
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認为,“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情景学习就是在情景脉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只有将学习镶嵌在他所进行的社会生活情境中,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利用知识的活动才能发展知识和能力。因此,内容、背景、实践共同体和参与,这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构成了课堂情境教学的基础。概括起来可以说,情境学习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实践共同体中、在行动中、在合作中、在互动中、在反思中,协商和构建知识的意义和学习者身份的过程。
二、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要求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笔者发现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独到的要求。在实行课程改革之前,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学习计算机硬软件知识和操作,特别是学习各种常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忽视和脱离了问题的真实情境。这样就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过于强调抽象的知识和单纯的操作的传递,却没有注意到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工具特征。计算机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来加工和处理各类信息的,但是很多学生所学软件的印象仅停留在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了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具有问题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定的任务或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情境: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所以,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创设目标。任务情境设计必须坚持两条最基本的原则:(1)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置于一个真实度很高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2)学习需要合作,以合作探究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营造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能让所有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并在情境中主动学习探究,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操作,甚至能迸发出一些令人惊叹的想法和灵感,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
三、情境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必须考虑三点:首先,教师必须选择复杂的、真实的情境,这种情境能使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其次,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以保证其在学习和探究中不至于跑偏;最后,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并努力适应新的课堂文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讲到网络搜索时,以前就是找一堆稀奇古怪的涵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军事等各方面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到百度或谷歌中搜索作答。不可否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络搜索能力,但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需要进行这样的搜索,也就是说这个搜索任务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从情境创设的角度来看,这个任务缺乏实际价值和意义。于是在最近的一次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暑假期间,老师要和几个同事一起自驾车从杭州出发到拉萨旅游,请大家给我们行程做一个好的安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1)走哪条路线进藏,沿途有哪些较好的风景点值得一游?(2)每日行程如何,吃饭、住宿怎么安排?(3)应该带上哪些东西?(4)来回大概要花费多少?
教师可先把全班学生按一定要求和特征分成十几个小组,四人一组,让每组经过搜索、分析拿出一个方案。这个任务一开始学生就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中,针对第一个问题到底是走川藏线还是走青藏线,各个小组内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彼此为了说服对方,每个成员都进行了大量的搜索,从路况、距离、气候、沿途的风景及天气等各方面寻找了大量的论据,掌握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资料。
在第一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各小组又为每日的行程和吃住而进行搜索分析:从哪里到哪里有高速可直接走,从哪里到哪里没有高速要找国道、省道;每天大概的行程怎样安排,哪儿吃饭,哪儿住宿,还有加油的地点、时刻都应该要考虑;碰到特殊的地形、天气,比如经过河川、隧道、沙漠或盘山公路时又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的搜索、分析需要相当大的信息量,有一定难度。
学生刚开始都认为第三个问题很容易:带上食物和水即可。笔者问,如果车子在荒郊野外抛锚了怎么办?他们就说要装GPS带上地图,再带上一些修理工具。笔者又问,把整个修车铺带上还是带上一只千斤顶加轮胎?如果中途有人生病了,半路没油了或走失方向了又该怎么办?这时他们才感觉到问题并不容易,要带的东西太多了,但能带的有限,只能有选择性地带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带什么东西跟走哪条线、实时的天气、路况、地形特征等相关,甚至跟旅游者自身也有关。有小组建议带上氧气包,怕出现高原反应,女生强烈建议多带防晒霜,因为那儿的紫外线太强了。总之,在一大堆物品中,每个都很重要,但又不得不取舍,这个问题也是经过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才勉强通过。
最后计算费用也不轻松,除吃住外,还要计算油费、风景区的门票、过路费、汽车保养维修以及一些意外花费等,而计算这些费用同样要把所走的路线、每日的行程等考虑在内。把每辆车、每个人的每次花费估计出来已经不容易,还要再进行统计分析就更难了,所以在计算费用时笔者建议各组用Excel做一个表格,将所有费用输入到电子表格中,然后借助Excel的强大功能进行统计。在任务完成后,大家都能非常熟练地使用Excel的各项功能,如函数计算、排序筛选、表格美化、图表制作等,甚至有小组连分类汇总也用上了,将所有费用进行分类,如油费、过路费、吃住、门票等,一目了然。在最后上交的成果中,各小组都将前面搜集整理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制作成Word或PPT,命名为“攻略”,图文并茂,科学合理、翔实可靠,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这个情境没有具体搜索任务,更没有明确搜索的关键词,但任务从头到尾都在搜索当中。不仅如此,还要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收集、评价、整理,得出一个可信可靠的结论。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情境当中,情境给了他们巨大的动力。有的学生在走到没高速时非常着急,在网上、地图上到处找路,好像他们真的在路上一样;在走到山穷水尽,学生为找不到吃饭和住宿或加油的地方而急得团团转,而在忽然搜索到一个路边小饭店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特别是西藏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任务完成后,很多同学说就跟亲自去了一样,了解到很多,收获了许多知识,也很累。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还熟练掌握电子表格、PPT等其他软件的使用,这大概就是一个好的任务情境带给学生能力的发展。除了信息技术专业的知识和操作外,他们还了解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地理、人文、风俗民情、民族、自救应急、交通规则等,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其阅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创设情境应把握的教学策略
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有一些自身的规律。如果对这些规律不注意把握,就会导致创设的情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走向相反的结果,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情境创设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统一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学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创设学生发射卫星、操纵飞船的情境,这个想法很好但不现实,学生的认知水平远远不够;但如果设置一个购买、组装计算机的情境,那多数同学都能置身其中。因此,创设情境时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仔细的分析,去寻找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结合,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对新意义的建构。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真实丰富且富于变化
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真实且富有新意,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刺激,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
(三)应该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意义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为只有这样,学习者的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知识及操作、性质和联系。任务情境只有具有开放性,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只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千篇一律的任务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创设的任务情境应该有开放性和探索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价值的体验。
(四)应该创设人文性的、富有情趣的任务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前我所述的搜索任务情境,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搜索技巧,更多的却是涉及人文、地理、民族风俗等综合性知识。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温床。
总之,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出那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优秀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充满美感和智慧,符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能与学生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富有探索性、挑战性和人文气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诸卫兵.浅谈“情感为先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學科教学探索,2004,(11).
[3]吴辛君,王宁龙.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宁夏教育, 2004,(12).
[4]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
[5]周雷鸣.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7,(3).
[6]夏小刚.关于“情境—问题”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1).
[7]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和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4,(4).
[8]康学军.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6).
[9]王文静.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