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小学生说话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5-07

周盛

[摘 要] 当下的农村,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制约,很多孩子不会交流,广大的农村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手段落后,语言简单粗暴,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引导,导致很多孩子不会说话。要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必须重视说话能力的教学,在教学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关键词] 现状;营造环境;加强培训;多措并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语文老师却对学生说话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尤其农村小学,孩子的说话能力着实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能力的现状

1.教师不让说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学生的素质却未见提高多少,应试教育仍占据日常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学成绩的优劣依然是考核校长和老师的重要依据。老师们为了在学期的各项评比中不甘人后,把精力几乎都花在追求学生的分数上,不愿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说话能力培养这一“细枝末节”上,教学时走走过场,有此一说了事。

2.学生不敢说

一直以来,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从走进校园那刻起,心理上就“低”了老师一等,不敢和老师平等对话,很多学生见到老师就莫名地紧张,一张口脸红脖子粗,语无伦次。再加上广大的农村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手段落后,语言简单粗暴,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如知识的容器般“默默无闻”,被动地接受老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时间一长,学生成了追求高分的“巨人”,语言表达的“矮子”。

3.学生不会说

当下的农村,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照顾。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制约,很多老人除了孩子的一日三餐,不会和孩子交流,更不会引导孩子说话。孩子的课余时间大多都是在电视前、玩游戏中度过,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不会说话。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对策

1.营造宽松环境

没有压力,就没有制约。要想老师安心地去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唯有教育主管部门改变对学校、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说话能力纳入考核的范畴,老师才能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说话能力的教学,在教学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2.加强培训学习

农村孩子说话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得依靠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农村语文老师,因此,加强对农村语文老师的培训,转变其滞后的教学观念势在必行。学校领导要主动“请进来、走出去”,即邀请县内外优秀的语文教育专家到校给老师们培训,上示范课,经常性地现场听课,有的放矢地给老师们剖析说话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创造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到县城、到外地的学校学习优秀的说话训练的方式方法,对自身进行彻底的“洗脑”。同时,因地制宜不定期地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检验并促进农村小学口语训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切实转变广大乡村老师的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起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3.多措并举扎实训练

(1)树立典型

消除学生胆怯心理、从众心理是激发说话兴趣的先决条件。相关研究表明: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同理,在日常的说话训练中,当大多数学生都不敢、不愿说话时,某个同学想表达意见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老师们要积极通过课后面对面谈心、课堂上“击鼓传花”“口语接龙”等游戏创造机会让想开口表达的学生开个好头,为全体同学做好榜样。为激励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精神奖励外,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刺激他们开口。万事开头难。当典型树起后,其他同学慢慢就会被影响感化,胆怯从众的心理也随之消逝,愿意开口说话了。

有位教育家说过:“老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要想学生主动开口说话,除了典型学生的带动,还离不开老师的榜样示范。身为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自身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崇拜你,钦佩你,产生成为你这样的人的愿望,那样,自然也就有了解放自己小嘴的动力,配合你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师生教学实效的双赢。

(2)借助文本强化训练

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苏教版教材选文大多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特点,让学生熟读文本。通过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灵感,激发说话兴趣。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具体指导并亲自示范,采用领读、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如何吐字才能让别人听得清楚,如何对话才符合人物性格,如何运用音律才能获得表情达意的效果……同时,可以积极推荐引起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内容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发音能力等,最终将书面语言内化为个人语言。

复述在字典中的解释为:“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文本,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然后进行复述,复述的形式力求多样,可以简单复述,可以创造性复述,也可以内容提要简述,还可以接力复述等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的条理性,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童话和寓言占有相当数量,“留白”的课文也不下少数,学生通常对这类文章抱有浓厚的兴趣,一篇课文即使学过之后,学生还在关心着文中角色的命运,脑海里情不自禁地编织起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老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大胆想象,下笔成文,班级交流,进行自述。

(3)采取多种形式牵引训练

学生良好说话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还需要五彩缤纷的活动有效牵引训练,为学生营造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提升说话能力。

身为农村孩子,乡村是他们练习说话的广阔舞台,语文老师要启发孩子回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种瓜种菜、给庄稼浇水施肥、洗衣做饭、养猪放羊等,然后用筆记录下来,定期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做事的动机、当时的心情、做事当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事情完成后家人的反应等等。实践表明,由于是亲身经历,学生描述起来头头是道,有条不紊,只要长期坚持,学生的说话能力定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除了老师的指导,还需要舞台来展示,来检验,来牵引说话训练。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开展活动,如故事大王比赛、朗读比赛、小小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大胆地表现自我,锻炼胆量,提升说话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说话能力的养成,除了老师的积极努力,同样少不了家长的大力配合。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知晓孩子良好语言表达素养的形成不仅是教师的事,家长也责无旁贷,让家长放下身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与他人接触,在交流中提升说话能力。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说话训练成果展示会:利用校园宣传栏展示优秀学生的风采,开展“未来小主持人”“说话达人”“进步之星”“潜力之星”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说话愿望,人人争做说话高手,感受高超说话能力带给他们的美好与快乐。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