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4-05-07

何小军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现代化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教师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基础性学科的小学语文更是如此,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向学生灌输生硬的知识,而是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与阅读等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命题;评价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路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传递人类文化是教育的本质内容,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思想解放,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教育都属于重要的途径。而语文素养所关注的促进人的整体发展,除了掌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知识,也包括提高人类的语言价值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言,语言素养是不可缺乏的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语文素养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升学率为目标,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综合能力上有所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开展唐诗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向学生讲解背诵唐诗的意义,而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结果是学生对于唐诗中的意境知之甚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保障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文素养培养不力的问题,而教师往往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当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生命内涵的课文内容时,可以先面向学生讲授与坚强生命相关的故事,如生长在石头缝隙中的小草、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科学家等,加深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在教学中融入生活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结合生活中鲜活的事物与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教师在讲授《幸福是什么》,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幸福是什么”的问题,而后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关于幸福的解释。文章主要讲述了三个牧羊孩子帮助村庄疏通泉眼,并在此基础上砌成一口井。随着时光的推移,小孩成长为健硕的青年,在小井旁边讲述各自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最后由智慧女儿对其幸福的理解作出概括。在结束文章的讲解后,学生明白幸福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别人提供帮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那就是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自己的父母打扫房屋、清洗碗碟或者是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以上种种生活化的行动,对于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三)充分利用朗读形式增强语文素养

1.对课堂朗读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是教学活动中最宝贵的时间资源,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也是最基础的实践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基础,为课堂中的学生预留一定的朗读时间,协助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通过个人朗读形式消化吸收课文的内容,探索文章中的深邃知识,从而强化语文的学习效果。

2.综合感知能力进行朗读。当学生在学习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知道相应的标准。当学生在初学完某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听觉教学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文章朗读的录音,促使学生学会在此种示范型的朗诵当中,恰当地运用情感,充分把握在文章相应的位置表现恰当情感。

教師通过构建语文学习的情景方式,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拓展空间。例如,当学习到毛泽东《长征》一文的时候,教师进行的示范性朗读就应该是浑厚有力、低沉悲壮的,声音、语气、语调都应该和文章内容所表现出的情感相呼应,同时搭配和情绪相符合的音乐,充分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引入文章的内容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精髓。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文章之后,才能够对文章精髓进行品味。通过充满情感的朗读,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文中,实现对文章内涵和意境的感受,再利用朗读来表现文中的情感,从而享受文章独特的韵味。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集体朗诵的方式读《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文。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文章的魅力,但要想达到理想的境界,必定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以及技巧的磨炼,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多诵。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勤动手记录笔记。记录笔记对于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有着巨大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难问题。此外,学生通过笔记记录教学课堂中重点讲授的内容,可以防止课后学生出现知识点混乱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记录笔记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记笔记的重要性认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特定课本位置记录好重点的内容分析,便于学生日后的查找。此外,教师授课可以适当放慢语速,讲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以笔记方式记录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消化。

2.整理好课堂板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记录生动、精练的内容,而不是抄写黑板上全部的内容,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要教授给学生记录关键词或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的方法,牢牢地记录好文章的主旨以及重点线索等。比如教师在讲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诗词内容时,不能让学生仅仅理解表面的意思,更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文字中所蕴藏的情感特点。在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量之后,教学可以面向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如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象征着思乡与团圆的意象,如月亮等,从而推动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记录笔记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2]韦秀兰.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205.

[3]陈春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3,(22):189.

[4]陈莲莲.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5,(33):90.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