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晖
(如皋中学,江苏 南通 226500)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逐渐被教师所重视。支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策略有四:构建教学框架,激发学生学习操作兴趣;设立问题支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创建合作支架,培养学生知识探索能力;重视评价支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支架式教学;综合素质
在当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各个教育阶段备受关注的教学研究课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单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已与现阶段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较大的偏差。这就要求相关教师拓展教学视角,探究应用价值更高的教学方法。在此环境影响下,支架式教学也开始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支架式教学的具体概念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从无到有、由浅至深地构建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高效教学方法。而其教学方法主要由建立知识概念框架、引入框架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开展团队协作学习、评价自身学习效果等几个环节组成。其实际教学概念在于以教师来担任“脚手架”这一角色位置,然后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做支架式的教学方案制定,继而可使学生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逐渐激发起自身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探索能力,并在评价过程中正确了解自身知识缺漏点,以此真正地实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学习目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优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一向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仅是作为参与者来接受教师的单向教学。在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继而未能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理念。由此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习质量,并在其按部就班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逐渐消磨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学习兴趣,还会在长期固有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令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从而严重偏离现阶段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发散思维的教学目标。而支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实施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可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且教师在此过程中未给予学生任何思想上的束缚,令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自由发展,继而真正地实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学习目标。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策略
1.构建教学框架,激发学生学习操作兴趣
在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框架的构建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最为关键的实施重点。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框架构建中,科学信息技术已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技术,继而也就导致各个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构建相关教学框架时,不仅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知识实际掌握情况来作相应的教学框架设计,令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面对教学框架时都能感觉有挑战性,继而更愿意主动进行操作学习,并以此为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奠定一定的主观意识基础。
例如,在进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课程框架构建时,教师需首先确认以历史、趋勢、合理使用这三个环节来作为教学开展主题框架,然后结合翻阅书本、理论课程讲解、查找网络信息等方法来构成教学框架,以此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在自主应用网络进行信息查找时又能锻炼上机操作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当下流行的聊天软件来做课程引导,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并由此充分地挑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设立问题支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更充分地激起学生对答案的好奇心,继而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支架式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支架的设立是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的重要实施环节。在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由难度逐渐加深的问题渐渐激发其探索知识的好奇心,由此可让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信息的加工”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将教学活动进行掉转,首先将课程内容呈现的结果向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可为学生播放教师自己通过VCD剪接而成的动漫视频合集,然后可要求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电影等进行视频剪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来查找相关剪接知识,或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由此可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操作兴趣,并让学生可在此学习要求的驱使下自行寻找答案,以此真正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及能力。
3.创建合作支架,培养学生知识探索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团队协作学习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组成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实现以优带劣的教学优势,令学生在完成团队任务的同时做到相互带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更激发起对知识探索的自信心,且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探索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在分组时注意将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均衡分配,并需重视以分配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团队合作,以此才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学习与操作。
例如,在“信息获取”这一章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分别完成历史、天文、体育、电影、高考资源等多种主题网站的查找,并需在其中批量下载一些相关的资源,然后比较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在组内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负责统计权威主题网站,有的学生负责在网站中下载文件,有的学生负责将文件进行分类汇总。合作过程中可让每个学生均加入到学习当中,并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以总结出信息获取的多种渠道,以此真正地完成章节学习目标,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重视评价支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支架式教学当中,评价支架是最后实施,同时也影响到整体支架教学的组成环节。其实施过程中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借此可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当中的缺漏,并且能以此作为自己进步的指示方向,由此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教师在此需综合学生学习结果、课堂表现、学习潜力等因素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更为充分、更为全面地掌握自身成长现状及进步空间。
例如,在完成“信息获取”这一团队协作任务时,教师可在评价环节中采用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两种方式。自主评价是鼓励学生对自己在完成团队任务时的表现及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简述,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总结和反思意识。他人评价则是从小组成员或是教师等角度来评价学生在任务当中的表现,以此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可更具针对性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还能由此信息作为不断进步的指示信息,以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知识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武爱萍,宋天明,黄海燕.信息技术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2007,(7).
[2]李婷婷.支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4]武贯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李杰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