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途径

时间:2024-05-07

王丽芳

[摘 要] 对话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阅读教学的本质也是对话,有效的对话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从肤浅走向深入,进而提高阅读效果。文章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与编者对话等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并且这种对话与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是分不开的,是一个多重对话、互动交错、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逐渐走向深入。

一、在师生对话途径中启迪思维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在平等基础上的精神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不是简单的课堂一问一答活动,而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时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对话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对话。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次》课文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共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一个同学在读这句话时,把“结了断”“断了结”的顺序读颠倒了,引来了许多同学的偷笑。这时,笔者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趁机引导:

师:都是描写蜘蛛断网再结的,这样读也可以吧?

生(立刻反对):不行,不一样。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断了结,和蜘蛛真正织网的顺序不一样,应该是先结后断,断了再结,结了又断,断了又结……这样反复的过程,如果改成断了结就不符合常规了,还没有结怎么就断了呢?

师:你书读得很仔细,除了这点以外,仔细再读,看看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1:我还感受到了蜘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

生2:我感受到了蜘蛛七次没有结成网都没有气馁。

生3:我觉得蜘蛛结网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就这样,在师生的层层对话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逐渐走向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和学生展开真诚对话。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或进行追问,或点拨引导,贬义词或画龙点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在生本对话途径中深入阅读

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沉入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与文本表达的深意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等等。这样一来,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能够真正进入文本所表达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自己的理解体验。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让学生就天游峰的高、险与文本对话,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九百多级石梯” “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飘飘悠悠”等,可以深刻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领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就天游峰扫路人的外貌、语音、动作、神态等描写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这样一来,有学生就可以从“炯炯有神”“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中感受老人的自信与开朗。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与作者对话,从作者与老人的对话中,学生经过仔细品读,自然可以感受到作者从扫路人身上得到的教育,扫路人的话语深深感染着作者,因此,他也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了。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认识世界,不断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感受。

三、在生生对话途径中合作探究

语文新课标提倡在学习中采取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生生对话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发言会更积极,更踊跃,阅读也更有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武艺高强,谦虚有礼的林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学生说“林冲起身让座说明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礼让别人的人”;有学生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说明他非常谦虚,是一个懂得谦让的人”;还有的学生说“从林冲带着木枷说小人就算输了吧”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善于忍让的人。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进一步走向深入,教师又追问道:“洪教头是坏人吗?林冲为什么要打他?”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对话兴趣更浓厚,纷纷发表自己对林冲和洪教头的个人见解。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也更浓郁,为提高阅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对话,合作探究,互通有无,求同存异。在这节课例中,当学生之间的对话得到一个高潮或者告一段落以后,教师通过自己巧妙的问题引领使学生之间的对话得到了另一个高潮。这样一来,在静思细品中,在合作探究中,在自由表达中,自然涌现出了许多学生对文本的无限创意与个性见解。

四、在与编者对话途径中领会意图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作品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从课文结构、文章立意到课后习题等等,无一不凝聚着编者的眼力和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与编者充分对话,明白编者的编排意图,编者设置的习题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不放在教材开始部分,而要放在其他地方等等。只有领会编者意图,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在本册、本单元的教学价值。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引领学生与编者对话。首先,《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一单元的末尾,《天火之谜》《厄运打不掉的信念》《诺贝尔》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所要表达的主题上有什么关系,通过与编者对话,学生从天火之谜中学到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就可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在《诺贝尔》《厄运打不掉的信念》中学生明白了只要有坚定信念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在这种与编者对话的过程中,《水滴石穿的启示》放在单元末尾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这篇课文的启示不仅是本课的启示,还是整个单元所要告诉人们道理的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话编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插图。这些插图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通过与编者对话,文本的教学价值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阅读也更加深入。

在阅读教学中,其实编者的痕迹是时刻都存在着的。比如在课后练习中,汉字书写由低年级的铅笔描红到高年级的钢笔描红最后到临写,课文朗读要求的不同变化,以及古诗在整个语文教材中的编排等等,无一不是凝聚着编者深深的教学意图。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与编者认真对话,揣摩编者意图及独具匠心。只有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才能更加深刻,对文本解读才能更加客观、公正。

总之,阅读教学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以及与编者对话的多重对话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对话的环境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阅读理解逐渐走向深入,进而使学生在对话中不断发展思维,彰显智慧,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浅谈小学课堂对话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5).

[2]王丽娟.小学语文实施“对话”教学的探索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9).

[3]黄俊.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失效现象的剖析及矫正[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2).

责任编辑 敖小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