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效果

时间:2024-05-07

李洪梅 何露露

[摘   要]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关键课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经验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出了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尤为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效果;职业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新生入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对其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商务和文秘专业学生要在工作中制作标书,就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中的文字编辑、排版等知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要在工作中制作产品宣传画册和广告书,就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中的图像效果处理和动态效果设计方面的知识;经管会计类专业需要大数据量的公式计算和检索,Excel和Access应用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帮助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繁琐的计算……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应用知识去辅助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课程。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速的大幅提高,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完全可以运用在智能手机上,这在生活当中也时时刻刻得到体现。在智能手机上我们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术可以对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各种新型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掌握好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认识,更新教学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高职教学存在着重应试、轻能力,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等各种弊端,很多高职院校把“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仅仅当作是传授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或是片面将其理解为计算机操作培训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是照本宣科。而如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都十分迅速,客观上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加上传统教学方法死板,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一直处于少受重视的尴尬境地。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偏差。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更新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并契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把职场真实的案例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课堂实践中。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多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环境中学到计算机知识,学会运用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际的工作项目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没有突出各专业的特色,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学一样的计算机知识,这就造成了有些专业的学生用不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而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够用。因此,为了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各个专业,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差异,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专业授课,侧重点要有不同,并使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对文科专业学生授课,要着重于文字和图像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对理科专业学生授课则应着重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操作。

为了全面检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应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可细分为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出勤率等几个方面;结果考核分为计算机等级考试和OSTA社会职业技能考试两部分。

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是学生根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制作成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和制作的作品等。电子档案袋是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和完成项目的佐证材料,学生必须一边学习,一边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辅助教师获得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状况,并根据反馈来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及时地展示、交流、分享和互评电子档案袋的内容,使他们在分享学习成果的同时收获更多。学生从以前被动地学习知识,到现在主动地学习知识,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能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灵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要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实用,更先进,突出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实用性、职业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网络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共享,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更应该加快信息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要充分运用校园网这个信息化平台,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和管理,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微课教学、学术文献数据库等为一体的资源库,利用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特别是应该加强精品课、微课的建设,这些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灵活机动,不受课堂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网络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网上预习、复习,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增强学习乐趣,同时又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线解答学生疑惑,实现教学互动,真正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

总之,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和手段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只有专注于课堂教学研究,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努力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个人职业能力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林林.试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12,(63).

[2]陈晶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学周刊(A),2012,(01):45-46.

[3]刘项洋,陈付龙.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电脑,2011,(09).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