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江海
[摘 要] 农村中小学因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致使非考试科目教师严重短缺。音体美教师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如何有效缓解音体美教师短缺现状,是一项摆在每个教育管理者面前的艰巨任务。顶岗支教、轮岗交流、教师走教、教师一专多能等做法是缓解教师短缺的有效做法,值得借鉴和尝试。
[关键词] 教师短缺;轮岗交流;教师走教;一专多能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标准)》中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将依照不同的年龄层次开设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这就从政策层面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中小学开设的音体美课程,在学生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能帮助学生塑造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音体美教师严重短缺,致使“开全课程”成为空话,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村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去年,笔者对本地区20所农村中小学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具有专业资格的体育教师只有两名,音乐教师只有一名,美术教师尚缺。笔者曾在一所山区中学担任校长数年,学校有500余名学生,教师40名,在非中考科目任教教师中,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是专业教师,其他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微机等课程均为非专业教师代理任教。这些非专业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靠的是边教边学来凑合应付,可想而知,这些音体美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很差的。为此,探寻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匮乏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成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原因及音体美教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村中小学有很多民办教师,他们是学校教学的中流砥柱。这些教师大多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上学时他们学了许多音体美知识:会识谱,会画简笔画,能书写三笔字,熟悉基本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巧,他们担任中小学生音体美课绰绰有余。因此,当时的农村中小学虽没有比较充裕的专业教师,但课程却能正常进行。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各高中学校把视线瞄准到普通高考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上,普通大中专招生未把音体美学科当作必考科目,因此不少中小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也就懒得开设这些课程。因而,学校不仅减少了此类课程的课时,而且这方面的师资投入不断减少,也很少引起领导的重视。进入新世纪,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波澜壮阔地推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参加艺术类学习班,顺利升入了高等学校,于是,音体美课程又引起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不少家长试图通过艺术类考试来圆孩子的大学梦。学校也从不关注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到相当重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然而,在学校大张旗鼓开设音体美课程的时候,却缺乏师资的充分储备,要找到专业的音体美教师相当困难,出现了师资供需的极不平衡,音体美教师的短缺成了影响音体美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大因素。
从当下农村中小学的现状来看,音体美师资短缺的主要根由是:乡村教师走向城镇的“流动潮”导致音体美教师严重匮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热愈演愈烈,尽管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努力对乡村学校给予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但仍有不少乡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镇学校,这就使得农村学校本来短缺的音体美教师更加稀缺,“开全课程”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几乎是一种梦想。
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经过数年打磨,形成了一个以语、数、英、理综、文综为主体的强势“师资圈”,而音、体、美、心理等所谓的小课教师,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缺乏音体美师资,谈相应课程的开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此外,部分教师素质偏差,难以实现“多面手”角色。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后的中等师范学校,以服务中小学教学需求作为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开设课程涵盖了中小学教学的所有科目,且要求学生每门课程考试合格,方能领取“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证书”。而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虽然很多接受过正规的中等师范学校专业培训,但仍是以教学主要的科目为主,大多不兼音体美科目的教学,且他们的音体美知识相对来说也不够扎实,再加上缺乏担当和责任感,自然也就难以承担音体美教学的任务。
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师资不足,就使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特别是现在有的农村中小学编制十分紧张,能把那些必考科目的教师凑齐都不容易,更顾不上开设音体美科目课程。
二、对缓解音体美课程师资短缺及课程开设不足的思考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中小学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几年来,我们在缓解音体美课程师资短缺及课程开设不足等问题上做了一些思考。
一是可以借“大学生顶岗实习”之势,确保音体美课程的开设。河北师范大学从2006年5月开始启动了“顶岗实习支教工程”,这一活动在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张、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状况,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因此,农村中小学可以与当地的师范院校做好充分对接和联络工作,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在校生资源,弥补音体美师资缺乏的不足,让音体美课程能够开设起来。
二是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可为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解围。为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相对短缺的压力,我市教育局从2005年开始,实行城乡教师两年一周期的轮岗交流,每年有近300名在市直学校工作的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这些支教教师中有许多是在音体美等科目教学中富有专长的教师,他们懂业务,对课程教学熟练,教学方法富有实效,他们的到来,无疑能极大缓解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压力。因此,对于该项政策,我们要给予极大的支持,同时要不断为完善和优化该政策做出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三是区内教师走教,便于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教师走教是农村学校教师短缺背景下的产物,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课程难以开设的问题。我市教育局积极鼓励农村学校在音体美方面有专长的教师开展走教,一般而言,半径五公里范围内的学校都可以采取走教形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提高走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各学区校长也要为走教教师提供交通、食宿等便利条件,并在绩效工资上予以倾斜,使他们安心教学,服务乡村教育。这也是破解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短缺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是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倡导教师一专多能。一专多能应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一种必备的基本功。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的短缺,甚至由于学校整体学科教师配备存在着不协调等原因,客观上导致有的教师所教非所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既专又多能的教师,才使得农村学校得以正常运转。对于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教学,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倡导教师一专多能也是极为必要的。此外,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各种技能的培训,为实现农村教师一专多能推波助澜,使之成为真正的教学“多面手”,帮助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学难题。
五是聘用代课教师,吸收有专长者为教学服务。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学校由于教师缺编,从社会上不断招聘一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着较强敬业精神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补充,尤其是音体美三个科目,在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从社会上聘任一些代课教师,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缓解音体美课程师资短缺的实践尝试
几年来,为缓解我市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充分利用河北师大学生顶岗实习这一有利条件,有效地缓解了音体美教师短缺状况。从2006年至今,我市教育局先后接纳了20期近800名大学生到全市中小学参加顶岗实习,要求每期至少有四至六名音体美专业教师作为“种子”分散到全市中小学校,他们既教学生,也指导老师们教学。河北师大尽量满足我市中小学需求,把支援农村中小学教学作为一种责任担当。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来到农村中小学校后,充实了音体美科目的师资力量,他们积极传播新的教学理念,把自己在学校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音体美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校园里歌声响起来了,体操做起来了,美术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了。在本市一所农村中学,2012年引进了一名美术实习生,她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投入极大的热情到实习教学中,当年中考就有她辅导的13名学生考入市重点高中美术班,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之后,该校对音体美课程开设有了信心,校长也更为重视,想法设法寻找专业教师,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助力,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第二,积极利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契机,实现音体美教学常态化。几年来,我市教育局每年从市区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轮岗交流,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城乡间的师资落差。从市区到乡村轮岗交流的教师,承担着传帮带的责任,尤其是很多投身音体美学科教学,他们竭尽所能帮助这些学校实现音体美教学常态化,下大力气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有一所山区学校,已有十多年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偌大的校园长期听不到歌声。当轮岗交流的音乐教师到来之后,沉寂的校园变得沸腾了:课前一支歌、学生歌咏比赛、舞蹈比赛、教职工节日联欢……纷纷开展起来,让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得生机勃勃。学生们精神面貌更好了,教师更有活力了,学生们在音体美学科的熏陶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走教”成为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一种便捷方式。我市农村有两个教学区率先开展了教师走教活动,选派具有敬业精神、业务素质高的音体美教师,在教学区范围内走教,以确保相应课程的顺利开设。一般而言,教学区的半径在五公里左右,走教教师半天走两所学校,他们有完整的课程计划,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学区对走教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倾斜,他们的课时津贴要比一般教师高,且在评优评先中增加一定的分值。这项工作开展三年来,有效缓解了我市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的状况,此项经验仍在推广之中。
第四,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把音体美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之列。我市许多农村学校组织了“音乐兴趣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教师依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吸引具有一定专长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锻炼才智。这项活动自2012年以来,全市95%以上的学校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而造成的音体美学科开设不足的现状。
近三年来,沙河市教师进修学校站在全市教育的高度,为基础教育服务,加大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力度,利用暑期培训小科教师530名,计划今年暑假还要培训200名,将会彻底解决非中考科目教师短缺问题,这无疑是一项有利于中小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教研部门也要对音体美教师授课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市办高中更要扩大音体美特长班的招生数量,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只有使音体美课程成为促使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课,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缓解教师的短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需要基层学校、进修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携手联动、共同谋划、大胆尝试,任何“替补”形式的教学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缺编,唯有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师资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国胜,张蓓.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如何破解[N].大众日报,2014-3-14(17).
[2]杨旗.音体美教师缺口大[N].京郊日报,2014-9-11(1).
[3]蒋夫尔.新疆兵团“特岗教师”解决音体美教师短缺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2-12-15(24).
[4]黄齐超.如何破解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困局[J].甘肃教育,2015,(01):33-35.
[5]胡作政.甘肃农村素质教育现状堪忧[N].甘肃经济日报,2015-2-10.
责任编辑 万永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