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方睿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开展了观察活动,但是写出来的习作很难达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择观察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好观察感受的具体方法。
观察就是用眼睛细致地看。对于植物来说,观察的重点是外观,包括外部形状、颜色等特点。如《荷花》一课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就是作者通过视觉获得的观察感受,既有颜色方面的具体表达,荷叶是“碧绿”的,荷花是“白”的,莲蓬是“嫩黄色”的;又有形状方面的具体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荷花是通过三个“有的”句式表达出花骨朵、半开、全开的形状。对这样的以视觉为主的观察,作者在暗中注意了观察顺序的表达,那就是由低到高,先写低处的荷叶,后写“冒”出荷叶丛中的荷花。此外,在对植物的观察中,作者还将颜色和外形组合起来,把观察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了。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视觉观察的方法后,可以选择一种植物组织学生去现场观察,让学生看清楚这种植物颜色和外形方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表达。
对于植物来说,气味也是一种很突出的特征,人们需要调动嗅觉去闻才能辨别植物的具体气味。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描写植物气味的表达有两个地方,一是杜甫《绝句》中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二是《荷花》中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在杜甫的诗句中,花香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但说“草”也香,且没有说出具体的草,这难免让人生疑,大诗人是不是没有观察而出错了呢?教师可以出示朱自清《春》一文中的句子“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原来诗人把春天里的花和草放在一起写,一方面表明诗人看见有些草在春天里也尽情绽放出自己的小花来;另一方面诗人在贪婪地享受这些花草的香味时,难以分辨是哪一种花或草所散发出来的,它们已经混合在一起了。在《荷花》中,作者专写一种植物,他的嗅觉能够清楚地感知“清香”是荷花发出的。在这两处对植物气味的描写中,虽然作者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像观察植物外观那样细致,但共同之处都写出了观察者的感受,这就是课文中运用嗅觉写植物的重要方法。
除了视觉、嗅觉,人们还可以运用触觉去感知植物的质感。人体虽然有多种器官有触觉反应,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摸一摸而获得的手感。比如,在《燕子》一课中,有一种很形象的表达可以借鉴,那就是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头的句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如果把春风看作一双手的话,那么句子中的“柔柳”就是作者运用触觉感知柳条,生动地写出了柳条的特点。学生在观察植物时,只要不是那种表面有毒、有刺的植物,就可以动手摸一摸,感知叶子、花瓣的粗糙与细腻,然后通过对比用形象的说法表达出来,将植物的鲜明特点写出来。
我们在观察植物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开展想象,写出对植物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如《荷花》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在看荷花时展开了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呢?因为作者觉得荷花太美了,自己也想像荷花一样美一回,所以就出现了美好的想象情景。作者运用这种想象方法,可以将自己变身为观察对象,写出客观观察难以获得的感受,比如,“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作者这样来写荷花的感受就十分獨特,这种感受只有借助想象才能产生。
总之,在单元习作训练中,教师需要从整体出发,在课文教学中抓住范例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观察方法,写出生动具体的习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