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起步习作教学“范例”运用策略

时间:2024-05-07

沈晓燕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将小学阶段的写作定位为习作,着力通过大量阅读与写作实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系列起步习作板块中,教材为落实“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等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喜欢模仿的学习特点,安排学习的课文通常具有范例的特征,适合作为支架来落实写作训练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课文范例具有的丰富多样的形式,挖掘范例的多方面价值,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范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一、感悟范例的趣味

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是习作的首要目标,而书面表达的乐趣来自书面学习的乐趣。换言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范例时,需要引导学生感悟的乐趣就在其中。

如三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写的是学校生活,本是学生很熟悉的内容,但进入阅读后,学生发现课文所表达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样吸引人,跟自己平时的学校生活完全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有哪些不一样之处,并进行适当归纳。上学路上的不一样:现在的学生每天都坐校车或者家长骑车、开车接送;课文里的小学生自己背着书包,从四面八方向学校走来,行走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那么自由那么欢快又那么富有诗意。学生的打扮不一样:现在的学生都是休闲装或统一的校服;课文里的学生穿戴不同,体现的是各个民族的特色,把校园打扮得绚丽多彩。上课下课的情形不同:现在的学生都在教学楼里上课无外界干扰;课文里的学生上课读课文的时候窗外有猴子跑来“好奇地听着”,下课大家可以交流各民族不同的游戏内容,跳孔雀舞、摔跤等。学生感悟到了课文中乐趣的表达不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表达中学习怎样在自己的学校生活中也找出值得表达的乐趣来,也就是在很熟悉的生活中去抓特点。有了特点,乐趣也随之而来。比如有学生在家长骑车接送时,每天在距离学校500米范围内,都坚持背着书包跟着家长的车子在后面跑,然后才坐车回家,这是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呢。学生抓住这种奇特的表现,在写《猜猜他是谁》时,把这种“有车不坐却跟在车后跑”的特别行为写出来,同学们就容易猜出他是谁了。

二、聚焦范例的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一般都是靠背诵或抄写完成的,或留在大脑里或存在笔记本上,基本上属于库存状态,没有进入日常的语言交流与表達中。对此,教师需要聚焦课文范例的语言,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范例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首先是注重词语的运用式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往往是单个出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组相关的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这些词语,就能够使学生产生在积累中运用的意识。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出现了描写海水的优美词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互相交错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美丽的海水”为中心写一个片段,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借鉴,就能够达成在运用中积累词语的目的。其次是重视句子组合式积累。句子组合能够写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效果,也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构段的重点内容之一。如《秋天的雨》一课中,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组合就很有特点:在总起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之下,通过多个“给”为中心词的句子组合,表达的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等充分体现出“五彩缤纷”的意味。这样的句子组合具有很强的典范意义,自然是值得学生认真学习、积累的语言材料。如果只是让学生背下来,积累的意义就不大,时间久了学生可能想不起来这一范例。因此,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这样的句式组合,写一写“春天公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放的场面”,学生现场仿写感到很轻松,以后多运用就可以熟能生巧了。

三、识别范例的架构

在范例仿写中,学生看着范例觉得确实好,却不知道真正好在哪里。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揣摩、品析范例中所隐含的表达架构——总分式、因果式、承接式、递进式、转折式等。学生抓住表达架构,才能找准仿写的方向,写出有价值的内容来。

首先需要识别架构的体式变化。在课文中,同一种架构不是只有一种面孔出现,而是有不同的面孔出现,这就是体式的变化。以总分式架构为例,常见的体式变化有总分、总分总、分总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在文本中识别多种体式的总分式架构,让学生充分感知“总”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位置变化,体会“分”的多种表现方式,进而对总分式架构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其次是关注分写的多种表达方式。在总分式架构中,如果缺失分写或者分写混乱的话,总分式架构都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有效的分写模式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采用了总分总的架构,其中的分写特色鲜明,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进行表达。这样的顺序清楚、明确,是学生最爱模仿学习的表达样式,但不是所有的分写都适合按四季的顺序写。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中识别分写的顺序,那就是由四季顺序可以引申出时间顺序,可以是一天内的时间顺序,如早、中、晚;可以是多年的时间,按照年份排列;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含有时间意味的顺序,如上幼儿园、入小学、读中学、进大学等。学生真正识别了范例中的架构与表达样式,在习作中就能够运用自如了。

四、挖掘范例的范式

课文作为范例的时候,具有典范意味的表达是能够看得见的,但范例中真正对学生习作具有价值的是写作范式,如主题的表达、文章的构思、情节的设置等,而范式在文本中属于隐性内容,仅仅从文字表面是看不出来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才能有所发现和领悟。

如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学生“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从习作话题看,要围绕的一个意思显然是“美”,而该习作所在单元的课文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三篇课文正是围绕“美”来写的,因而可以成为本单元习作的范例。但是,三篇课文是怎样围绕“美”来写的呢,这是隐含在文本表达之中的,需要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内容才能挖掘出来:《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写山上的树木美,突出每个季节都美;《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写大海中的水美,突出每种景物都美;《海滨小城》是写城市之美,突出每个地方都美。学生挖掘出的表达范式是:在描写的时候需要抓住不同的景物,突出“美”的角度。学生运用这样的范式来写《这儿真美》,就可以运用范例中的表达方法了。

总之,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仿写的范例,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范例中发现、挖掘适合自己学习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在习作起步阶段获得稳步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