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任丽
选入教材的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不仅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真善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蕴,探究诗歌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品读诗歌,不仅要读出诗人表达的意象、意境,而且要读出诗人的真情实感。
如教学《春夜喜雨》,诗的题目中“喜”显然是全诗的诗眼,也是诗人的情感核心所在。毕竟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才得以在成都暂时安顿下来,遇到能够带来万物复苏的春雨,自然发出心底的欣喜之情。但是,在具体诗句中却没有出现一个“喜”字,学生在读诗歌的时候,如何体会诗人在“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呢?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体现“喜”的词语来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先,诗歌一开始的“好雨”就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下雨属于自然现象,具有客观性,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诗人此处用“好”来定性,足见诗人很期盼的一场雨来了,这种带有拟人意味的表达中,传达的是诗人对春雨的渴望之情。其次,诗人对夜雨的描写中,用“潜入”和“细无声”从听觉上表达诗人对春雨关注的结果,在写出春雨的特性中,体现出诗人的心随着春雨在跳动,这种寓情于景的表达,突出了诗人对春雨无声地滋润万物品性的高度赞赏。再次,诗人采用“俱”和“独”这样一对具有对立意义的词语,使“野径”之云与“江船”之火在雨夜里也显示出可爱的一面,诗人的喜爱之情就包含在这样独特的雨夜景色中。由此不难看出,诗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效对接情感空间,使学生能够将心比心,走近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如《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经典名作。诗中借临行前母亲为游子缝衣这一独特情境,表达诗人对无私母爱的赞颂之情。学生学习这样的诗歌,情感方面的重要目标是:从中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浓密情感,懂得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爱。但是,由于时代的發展,现在的小学生从小穿的都是成品服装,甚至绝大多数母亲自己都没有用针线缝衣的经验,学生自然对诗歌内容中的缝衣场景感受不深,在他们眼里,即使要长时间出远门,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解决所有的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样的学情创设情境:同学们,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已经很难见到父母在家里一针一线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形了。但是,这不代表父母不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请大家举例子说一说,自己的父母为你做过的让你终身难忘的事情,要把难忘的原由说清楚。这样的情境,就把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感受与诗歌中的情感有效对接起来,学生才能够顺利地体会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包含的真挚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诗歌。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黄沙岭夜里迷人的山村风光,有清风明月,有疏星稀雨,有稻花飘香,有鸣蝉惊鹊,更有蛙声一片。诗人运用听觉、视觉和嗅觉进行渲染,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夜风吹过田野的声音、隆隆的雷声、蝉鸣声、蛙鸣声……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辨识、模仿这些声音,说一说与声音相对应的诗句,再议一议: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只能出现在什么季节里。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读诗句,体会诗人置身夏日乡村夜色之中,欣赏相应的美景,憧憬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诗歌学习中,想象是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如《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王维在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正是秋雨初晴后,月光照耀下的山村恬静优美、自然和谐,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并且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诗的字里行间看,优美的景致是无处不在的,但情感的表达则是隐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空山之乐,想象秋雨之乐,想象月照山泉之乐,想象浣女之乐,想象渔夫之乐。有了这些想象,学生才能体会诗人对风光独特的山村的迷恋和沉醉,才能理解诗人在诗句中传达的归隐倾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懂得了诗人的内心感情。
综上所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情感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感悟诗歌中的真情实感,结合学情寻找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