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实践探析

时间:2024-05-07

沈娟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综合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显性资源和隐性素材,将劳动教育与教师、教材、实践进行对接,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提供更多选择,为学生提供向下扎根的营养和向上拔节生长的能量。

一、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标的实施赋予劳动教育新的立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组织研制的新课标是落实新时代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语文课程步入了具体而又细致化的教学实践环节。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坚持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凸显育人功能。

二是新教材的编制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容。在新课标颁布实施以前,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各不相同。在新课标确立后,新教材《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充分考虑了对聋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注重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三是新课堂的实践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功能。语言文字的最初作用就是对生活的记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很好地阐释了劳动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内容,构建适切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设计一些具有操作性、接地气的语文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探究语文元素,在体验生活中学习,开辟语文教学新课堂。

二、語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三要点

一是践行劳动教育的起始点在教师。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任务的实施者,是落实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首先,教师要树立综合育人的理念,充分利用闲散碎片化时间,通过传统纸质媒介,广泛阅读理论书籍;或者充分利用网络观赏教育方面的慕课、微课等视频,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播的是有着独特魅力的汉字文化。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透彻了解所教授的语文知识,在正确规范讲解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手语的恰当运用。对大部分聋生来讲,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语言不够简练,手语表达模糊不清,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手语专业技能,摈弃传统的说教方式,注意研究劳动内容的渗透角度,探寻两个教育内容的对接点,方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劳动价值观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架起劳动教育的联结点在教材。在语文教学中高效渗透劳动教育,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劳动资源。在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探寻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最佳契合点。笔者对聋校四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资源进行了梳理。从分析中可以看到,教材中有显性劳动教育资源,如《千人糕》中讲到“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还有一些课文,如《一个村庄的故事》,没有直接谴责人们乱砍滥伐,而是通过人们过度砍伐树木导致环境破坏,从侧面说明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属于隐性劳动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收集教材中的劳动素材,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整理出劳动教育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比如,教学《称赞》时,除了明确体会朋友之间应该做到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赞美所带来的力量,小獾在小刺猬的鼓励和称赞下有了自信和动力,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课内,围绕语文教材,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感受劳动的力量。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重点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重点段落,抓住“选、移、填、扶”这几个有关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和资料,让学生描绘邓爷爷劳动的形象,体会邓爷爷以身作则、不辞劳苦的品质。课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水培黄豆芽的实践活动,记录黄豆芽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三是提升劳动教育的落脚点在实践。劳动创造美,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就要注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学生亲身参与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才能体验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更好助力聋校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展。课文《千人糕》通过人物对话揭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课前,教师可以购买一些米糕,让学生尝一尝。学生有了味觉体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米糕是怎么做出来的。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而引申出米糕需要的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而来的,而种稻子又需要去购买种子、使用农具,等等。做好的米糕还需要包装、运输……了解这一系列过程后,教师再设计作业,让学生绘制米糕生产图;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甜甜的白龙米糕》等课外书籍,使学生获取更多劳动知识,感受劳动的辛劳。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理解劳动的本质,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从劳动中得到历练,从而发挥语文教育与劳动培育的最大功效,实现学科素养与劳动素养的“双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