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海惠
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为有效落实低年级阅读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笔者以《树和喜鹊》为例,与本校语文教研组成员一道进行了教学研磨活动。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提示语。笔者据此研读教材,很容易发现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就是本课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此外,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每两个段落组成一个结构段,分别可以用中心词“孤单”“邻居”“快乐”来概括段意。由此可见,联系上下文来学习、了解这些中心词句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拟定教学目标。根据教研组教师的建议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特点,笔者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2.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了解词义的方法,了解“孤单”的意思,用“孤单”说句子。3.懂得有朋友的快乐,并把“联系生活實际,体会课文表达孤单和快乐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是拟定教学过程。过程一,在复习中导入新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找出中心词及重点句子。过程二,抓住第一幅图及与之对应的自然段,结合上下文了解“孤单”的意思。过程三,抓住插图及与之对应的自然段,了解“邻居”“快乐”的意思。过程四,在总结课文中拓展延伸。学生说说与朋友间分享快乐的故事。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在教研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试教,同时邀请了专家前来指导。
一是提出问题。教研组成员提出:虽然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明确,但学生在学习“孤单”的时候,好像也很“孤单”,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进一步的字词学习没有融入阅读教学中,没有体现字词学习是阅读的有效抓手。
二是解决问题。首先,“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是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学生不可能朗读一遍课文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要通过后续的强化学习才能逐渐内化为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让学生去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既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把立德树人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孤单”时,可以采用分析法,这种分析从思维的角度看就是“分”,分开之后还有一个综合的过程。从分到合,其实就是一次思维发展的过程。最后,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一个中心词的意思不仅要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还要读出这些词句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像表现“孤单”的三个“只有”就既要读出强调的意味,又要读出无助的情感。
根据专家的建议,笔者重点思考如何通过强化、融合等手段,优化教学设计,以真正落实本课语文要素的学习,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是优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中心词句的情感。2.结合上下文初步了解 “孤单”的意思。3.借助系列图文对比学习,体会有伙伴的快乐。
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过程一,在复习生字中导入。首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出含生字的重点词语,引导其他学生读一读。其次,出示重点词语及相关句子,让学生集中认读。最后,明确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这些词句的意思以及用法。过程二,在品词读句中体会“孤单”的意思。首先,笔者以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插图上的内容。其次,学生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哪些内容是图上可以看见的,哪些是图上看不见的,怎样才能体会“孤单”的意思。接下来,学生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孤单”的意思的词语,试着说说这些词语与“孤单”的联系。最后,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树、喜鹊这时候最希望有什么,结果怎样,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平时过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远方,你看着别人家里热热闹闹的,自己是什么感觉。过程三,在强化学习中体会“快乐”,积累句子。首先,学生将最后一幅插图与前面的插图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快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议一议“邻居”之间常常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再想想有了“邻居”后,树和喜鹊有什么改变,喜鹊的“快乐”体现在哪些词句中。过程四,在总结课文中延伸学习。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重点关注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觉和意味。其次,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没有伙伴很孤单,大家在一起很快乐,还要一起分享快乐。最后,笔者要求学生给家长讲讲自己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快乐”意思的情况。
总之,这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发展了思维,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