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成宏伟
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讲究层次性、多维性和情感体验性。只有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并对文本内容做到真正的感悟与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文本,不断走向阅读深处,开阔阅读视野,提高核心素养。
从某种层面上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环境,体验情感和收获知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讲述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等知识,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例如,教师在教《江南春》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性格、常用的写作手法。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语言魅力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另外,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根据学生情感認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参考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经典内容的难度,推荐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著作。例如,低段的学生可以先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开始,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经典蒙学书籍中发展语感,形成对诵读的初步体验;中段的学生可以诵读《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意境幽远的古诗词,提高诵读难度,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高段的学生可以这样拓展——诵读《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名段,接受文化熏陶,体会蕴含其中的道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不仅打破了课堂阅读的局限,还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文中的意境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主题,促进学生在分析与研究阅读主题时,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的时候,教师结合课上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农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些自然资源就是一本厚重而生动的书籍,而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这本书,则成为学生实践探索的重要途径。教师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根据活动计划,教师首先介绍阅读主题,并向学生说明活动目的以及学生的阅读实践任务;组织学生建立阅读实践小组,并设计名称与口号;教师推荐关于大自然的书籍,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阅读材料,交流阅读成果,并探讨大自然带来的启示,做好阅读记录;最后,展示阅读实践成果,交流阅读体会,教师做好归纳总结,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
深度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在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其中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课文的中心思想去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刻苦学习、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舍己为人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彰显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思想观念教育意义的小古文,例如《司马光砸缸》《猫斗》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赏析时,要充分挖掘小古文中的每一个关键点,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比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阅读感受,或者说一说再次遇到此类情况会如何处理,使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转化成内在素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常站在小学生的视角去考虑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将蕴藏在小古文当中的深刻道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理解与体会,最终形成其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应体现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之上,教师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生长点,在阅读中促使学生真正品味出文本语言的味道,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