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尔扎克的文学之路

时间:2024-05-07

蓝登峰

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的一个中产者家庭。由于父母婚后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父母便把他寄养在乳母家,只有在周末他才能与家人团聚。巴尔扎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三个弟妹。因为长期生活在乳母家,他童年时既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也没有得到多少欢乐。

1816年,巴尔扎克进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他拒绝了家人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的职位,毅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文学天赋,他几乎足不出户地奋战了一年,完成了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法兰西学院的一位院士看过剧本后表示:“这位作者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学。”为了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巴尔扎克曾以各种笔名为书商炮制和撰写流行小说,以维持生计。当然,这些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性作品不会给他带来所期待的荣誉,后来他甚至否认这些作品出自他之手。

过了一段时间,为了给自己的严肃创作寻求稳定的经济来源,他决定暂时弃文从商。他尝试出版名著丛书等,但均告失败。商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陷入困境,每天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水。但是,他依然很乐观。每当就餐时,他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边写着“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想象着自己享受美食的样子。

在这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巴尔扎克花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绿玛瑙的粗大拐杖,并在拐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破坏一切停滞。”正是这句满怀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精神的座右铭,支持他度过了难关。

1829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名声大震,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成名后的巴尔扎克与一名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文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分,未来是否是块当作家的料?”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孩子天赋不高,很难成为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心田地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不禁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甚丰,写了九十多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1850年8月18日,由于早期的债务压力和写作的艰辛,巴尔扎克带着没有完成《人间喜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文坛上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在他生命的尽头,陪伴他的只有给了他一生痛苦也帮助了他一生的母亲安妮·夏洛特。依照巴尔扎克的遗愿,他的灵柩被安放在拉雪兹公墓。

[思维互联网]

同学们,巴尔扎克的判断“这孩子天賦不高,很难成为作家”显然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当时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后天的努力。不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一出生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的努力,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人士都相信的那句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小博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