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郝涛
“用全球的资源做一杯中国好牛奶,用一杯好牛奶去塑造一个中国好品牌”
潘刚的办公室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2015年他参加中美企业家峰会时的合影。照片中,潘刚正与“股神”巴菲特、苹果CEO库克热烈交谈,“创新”是三人的共同话题;另一张是在米兰世博会上,以“未来牛奶”为主题的伊利展台。在潘刚的眼中,“不创新,无未来”。在他的带领下,伊利开启了海外新征程,他用“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来概括树立中国乳业品牌的路径,“两个轮子”分别是创新和国际化;“两个根本”是质量和责任。
今年6月初,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率领集团高管团队,赴美国西海岸进行“标杆之旅”对标交流。这是潘刚当选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后的首次出访。伴随伊利集团的发展,集团对标的对象也从国内至国外,从亚洲至全球。如今,在争战全球五强的宏伟蓝图中,伊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潘刚的办公室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2015年他参加中美企业家峰会时的合影。照片中,潘刚正与“股神”巴菲特、苹果CEO库克热烈交谈,“创新”是三人的共同话题;另一张是在米兰世博会上,以“未来牛奶”为主题的伊利展台。在潘刚的眼中,“不创新,无未来”。
46岁的潘刚低调谦和,除了一如既往的帅气和潇洒,他的言谈举止中还增添了一份持重和内敛。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开启了海外新征程,他用“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来概括树立中国乳业品牌的路径,“两个轮子”分别是创新和国际化;“两个根本”是质量和责任。
近日,潘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对伊利集团的创新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进行了深入诠释。
向世界展示中国乳业自信
潘刚向记者描述了今年海外“标杆之旅”的情况:“我们和很多国际顶尖公司进行了交流,集中讨论交流经验。每一天我们的行程都很满,基本白天时间都会用在交流上,只有晚上能够抽时间集体讨论总结……”
“标杆之旅”只是伊利集团走出去的一个缩影。潘刚表示,伊利的全球品牌战略,是在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005年,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了一些实力,当时他们就想通过全球市场的开拓,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认识中国伊利。随后,伊利通过一系列的全球顶级会议平台,把伊利品牌展示在全世界消费者面前,让大家了解伊利、熟悉伊利。
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伊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合作伙伴。伊利迅速积累品牌知名度,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认识了这个来自中国的乳品企业。
近年来,伊利进一步“走出去”,通过“全球织网”战略,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服务消费者,通过融通全球资源、智慧和品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走出了自己的中国品牌之路。
潘刚表示,当前中国乳业和国际乳业呈现积极互动的态势。一方面,中国乳业推进全球布局、加速“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国际乳业正在涌向中国,深化市场布局。彼此的交融与合作已经不局限于对基础资源的整合,还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乳业在政策协同、标准统一、市场共享等更高层次进行对接。这种趋势已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而愈加鲜明。
他感到,中国乳业的国际化包括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的搭建。“用全球智慧、全球资源,服务广大消费者”,正是潘刚的经营之道。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潘刚率领伊利建立了一个覆盖资源体系、创新体系以及市场体系的全球大网。在欧洲,伊利在意大利拥有生产加工基地、在荷兰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在大洋洲,成立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在美洲,主导实施全球农业食品领域高端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更重要的是,依托这张全球大网,伊利探索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模式:即优先整合全球最顶尖的创新资源,让全球乳业发达地区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为中国企业所用,服务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就拳头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乳业巨头的对等竞争。
潘刚表示,未来五年,伊利将做更多的全球性布局,让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为中国的消费者服务。
不创新,无未来
伊利的使命是: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这也是潘刚的责任和追求。
潘刚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产阶级在快速兴起,消费理念在不断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也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升乳品行业的整体绿色水平和安全水准。不创新,无未来,这句话对乳業也是适用的。“所以,我把创新作为新形势下建立乳业品牌的首要推动力,也就是第一个轮子。”
他说,创新是全方面的,不仅是产品创新,也包括发展模式的创新。举一个例子,就在几个月前,伊利发布了中国首个“母婴生态圈”战略,该战略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通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通过抓取和分析母婴人群的大数据信息,判断目标人群主要的营养需求,从而构建了一套全方位、专业、精准的定制化母婴服务生态体系。这是新形势、新业态下,乳业+互联网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我们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在服务中提升伊利的品牌形象,增强对我们的信任。
在全新的产业生态圈中,“不创新,无未来”不仅代表着乳制品在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意味着乳企研发模式的全面升级。为此,伊利正在通过主导实施智慧集群,高效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以实现更好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目标。
去年,在***主席访美期间,伊利主导实施了全球农业食品领域的高端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集聚整合全球顶尖智慧资源,聚焦营养健康、食品安全、人才培养等十余个重要领域和前瞻课题,以消费需求为导向进行国际通力合作。中美食品智慧谷打破了点对点的常规研发合作模式,形成了多点合力的新型研发合作模式,深度链接研发端和市场端,为全球乳业创新注入新动能。“在我们的构想之中,中美食品智慧谷是从研发端推动乳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探索,也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创造了无限可能。”
事实证明,伊利多款借助中美食品智慧谷实现升级的创新产品赢得了巨大市场成功:2015年,常温酸奶安慕希零售额同比增长460%;托菲尔奶粉零售额同比增长921%。
潘刚自信地表示,通过创新模式升级,集聚全球智慧深耕事关消费者营养健康的前瞻课题,在满足多元需求的同时,更致力于占据国际乳业发展制高点,这是伊利的初心,也是创新的归宿。
社会责任重于泰山
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一定是能赢得社会尊重的企业。儿童安全始终是伊利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关注的社会问题,融入了潘刚以及伊利所有员工的社会责任情感。近年来,伊利也通过实施“伊利方舟”兒童安全公益项目,不断为农村儿童送去专业安全知识和物资。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保护农村儿童,反映了国家对此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视。潘刚在跟随“伊利方舟”走进广大农村地区时,发现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正呈现越演越烈的态势,这个问题不仅造成了农村家庭的不幸,也是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庭安全教育缺失、有效监护不足带来的“留守”;在农村学校教育方面则因为目前的法规比较笼统、权责不清晰,导致学校不敢作为,具体体现就是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中“不能”、“不要”多,“主动作为”少。
“所以,我在提案中建议,用法规明晰儿童安全工作的权责,推动农村地区学校敢于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创新农村儿童安全教育并推广;推进建设基层儿童保护网络,发挥村社在儿童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宣传‘以孩子为主’的儿童安全观,用‘尊重’的态度促进农村儿童安全教育开展。”
潘刚说,曾经有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社会教育不能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儿童因为身份的差异而失去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与伊利所有员工都将继续关注、支持、参与农村儿童安全相关工作,努力为此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和担当在潘刚心中永远重于泰山,他曾经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描述责任和感恩:“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两个字:思恩。思字有田,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家食品企业,和土地关联,和数百万奶农、数十万合作伙伴和员工关联;恩字有因,让我们时刻知道归因,知道一切成绩的取得来自消费者的信任,来自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支持。”
企业领头人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形象,而潘刚赋予企业的形象是责任、担当和使命,他始终坚守一个信条:创新能让一家公司走向优秀,而责任才能真正让一家公司通向伟大。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公民,是潘刚为公司选择的发展道路,也是负责任大企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
为青年企业家做更大贡献
潘刚坦陈,他是一名“老青联人”。2010年,潘刚当选第十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五年后,潘刚再次当选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参加青联的工作对他个人来说,是一个服务青年的过程,这种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参加青联工作给我的一笔财富。当然,在青联还能和年轻人更贴近,感受到他们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的精神,这也是一个收获。”
多年来,全国青联的工作让潘刚感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接地气,贴近青年,服务青年,能够为青年遇到的实际发展问题出实招、办实事。
他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9月全国青联召开常委会时,重点讨论了“服务青年”这个问题。其实,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时,大家热烈讨论、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切实可行、富有见地的建议。他也提出青年就业的一个典型问题——高端人才就业都向东部集中,中西部就业较冷;高端人才择业多向互联网、金融这些行业集中,实业就业相对较冷。这不利于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人才流动的平衡、协调发展。因此,他建议要对实业领域、西部地区的青年就业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帮助。正是这些“接地气”的做法,让全国青联赢得了青年朋友的认可,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尊重。
在今年5月底闭幕的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十一届二次理事会上,潘刚当选新一任会长。潘刚表示,中青企协是全国性的青年企业家群众组织,是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我担任这一届中青企协会长,接过这一棒,感到责任重大,要在团中央和书记处的指导下,把中青企协的事业传承和发扬下去,发挥好中青企协的桥梁纽带作用。”
潘刚表示,青年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大有作为。作为新一任会长,他对中青企协的下一步工作主要有四点想法:
一是增强获得感。“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宏大战略孕育着巨大商机。我想,青企协能够成为大家互通信息、配置资源的良好平台,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加强对政策方针的学习与领会,以便更好把握战略利好和历史机遇,把个人奋斗方向和国家战略实现有机统一,为大家增强获得感。
二是创造成就感。不少青年企业家都曾通过青企协平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慈善。今后,青企协还将为大家创造更多在就业创业、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社会责任领域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机会,为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是提升参与感。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会员们学习成长,是青企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我们将在活动中更多提升大家的参与感,多创造体验、交流、对话、考察机会,让大家从亲身参与的实践中获得成长。
四是感受使命感。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正走向全球。党要求我们广大青年企业家树立全球思维和国际眼光,在这方面,青企协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将一如既往多组织大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对话,通过感知国际先进水平,奋发图强从自身企业做起,切实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光荣任务。
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望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青年企业家群体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其整体社会影响力正不断提升。在青年企业家“才俊”中,潘刚的格局与行动力、全球创新思维、自我超越的精神,无疑都具有标杆示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组织,中青企协选举潘刚担任新一届领导人,也体现出协会的眼光与魄力。相信潘刚担任会长,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青年企业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做出更大贡献,不断提升中青企协的社会影响力。
“用全球的资源做一杯中国好牛奶”
当伊利还是一家国内中小规模乳制品企业时,潘刚就曾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喝牛奶的人,一种是不喝牛奶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都喝牛奶的人。”
如今,伊利年收入已超过600亿元,位居亚洲第一、全球乳业十强。每天,将近1亿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每年,有将近11亿中国消费者享用到伊利产品。没有人再会把潘刚当年的话当作玩笑,也没有人会不佩服潘刚当年提出梦想时的眼光和魄力。
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南方的大部分乳制品消费市场因为距离奶源地远,被外资品牌以高价格产品占据的时候,伊利引入国际先进生产线,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保证了北方原奶安全南运,实现了每个人都能喝上奶的里程碑式进步,有力助推了国人的全民饮奶计划,同时潘刚也一举带领企业完成了全国布局。
进入新世纪,乳制品消费陷入低迷,很多企业陷入市场红海,单纯用价格战进行博弈。潘刚却敏锐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对乳制品的需求趋势必定是丰富和个性化的。于是,潘刚再次带领伊利开启了一场意味深远的变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升级全球创新合作模式、整合全球最优资源……如今,当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时,潘刚的“乳业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了业界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对标学习。
可以说,前瞻视野和快速行动让潘刚统领下的伊利总是先人一步,占领着市场的制高点。
“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是潘刚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当伊利的业绩增长超越600亿之时,人们逐渐从伊利的发展中读懂了那句座右铭的涵义——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这既是潘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伊利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早在2005年,当中国乳业人还不敢想象在全球乳企的领先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潘刚就提出2010年伊利进入全球乳业20强的目标。面对世人种种质疑,在潘刚带领下,伊利依然于2009年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
进入20强并不能让习惯于超越自我的潘刚满足。他再次提出了2015年进入全球乳业10强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当时被很多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够站到这样的高度。潘刚没有被目标吓到,而是带领管理团队不辞辛劳地走访了众多全球乳制品巨头,通过对标学习,补强差距、实现提升,最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样提前圆满完成。2014年,伊利迈进了全球乳业10强行列,并成为了亚洲乳企第一名,随后在2015年伊利再次成功蝉联。
成为全球十强、亚洲第一的伊利,是守成,还是不断挑战?要知道,乳业跨越第一、二、三产业,链条环节多,风险重重,挑战无处不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行业,实现企业在全世界顶级排名中位次的提升,特别是前十名内的跃升,每一步都极其不易,每一个名次的跃升背后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在困难面前,很多人产生了动摇。然而,潘刚的选择却是一如既往的坚定。2014年底,潘刚提出“进军全球乳业5强,实现从百亿级企业向千亿元级企业跨越”的目标,并将企业愿景升级为“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随后,潘刚带领伊利的管理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各领域的顶级企业进行跨界对标学习,通过跨界,引入全新视角,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动力。短短两年,伊利营收一举突破600亿,已经让世人看到了“实现奇迹”的曙光。
对于伊利目前的品牌效果,潘刚认为可以从几方面来看。一是全球影响力,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排行,伊利集团已经连续两年进入全球乳业10强,而且是全球乳业10强中唯一的亚洲企业;二是从全球布局来看,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都实现了战略布局;三是从全球合作伙伴来看,伊利与全球顶级的供应商、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市场研发机构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和这些全球乳业最有话语权、最有推动力的机构站在了一起。这也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的一次实践。那么打造中国乳业品牌对中国乳业的意义,简单概括就是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潘刚说,中国乳业是一个既“小”又“大”的行业,从GDP占比角度看,乳业是比较小的,产值约占全国GDP的千分之五;但从健康生活角度,乳业又是巨大的,几乎关系着每一个人,现在伊利每天销售的单体产品(含包、袋、罐等单位)就在1亿个左右,每天为上亿人补充营养、促进健康。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必将不断加大。
潘刚表示,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人健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这理解为‘健康中国梦’。因此,发展乳業,为‘健康中国’做贡献,为伟大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伊利未来的重要奋斗目标。我们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一杯中国好牛奶。同样,我们也有信心,用一杯好牛奶去塑造一个中国好品牌。”
责任编辑 李菡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