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凡 夫
说到写作,有不少同学都感到害怕,觉得好难好难。其实,只要咱们手里握有一把“金钥匙”,写作之门并不难打开。这把“金钥匙”叫“勤奋”。
有人这样说过,走向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最勤奋的人。写作也是这样。
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知识从哪里来?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从读书中来。凡是爱好写作的人,都是书迷、书虫、书痴。不爱书、不读书的人,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有的作家成名以后,说他不读别人的书。这话是故弄玄虚,忽悠人的,千万别信。
同学们都知道少年作家蒋方舟。蒋方舟从小就是个书迷。她六七岁时,拿起《红楼梦》就放不下来。吃饭的时候,父母多次催促,她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本。
许多大作家,都饱读了中外经典著作。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许多人不是看一遍两遍,而是十遍八遍,看一辈子。仔细揣摩文学大家怎样塑造人物,怎样描写环境,怎样刻画心理,怎么叙述对话……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很多作家都能够背诵文学名著里的经典片段,茅盾先生可以把一百多万字的红楼梦全部背下来。
苏州刺绣之所以那么漂亮,那么逼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丝线的品种丰富,光颜色就有两万多种。写作的原材料是语言。要想让自己的文章生动,也必须要让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掌握丰富语言的办法之一,就是多读书,向古今中外的名作家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选烂,秀才半”,道理就在这里。
比如写楼之高,李白是这样写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比如写山之美,苏东坡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如写天之净,水之清,孟浩然是这样写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比如写“小蜻蜓”,老舍是这样写的:“那娇嫩刚变好的小蜻蜓,也有黄的,也有绿的,从净业湖而后海而什刹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弯着小尾巴在水皮儿上一点一点;好像北京是一首诗,他们在绿波上点着诗的句读。”
多准确,多形象,多生动!如果我们大量地阅读这样的好文章,“仓库”里装的东西多了,动起笔来就生动了。
老师让大家写日记,写周记,写作文,有的同学老是感到无话可说。写老师总是“慈祥的老师”,写同学总是“活泼的同学”,写同学成绩好,只会说他刻苦,很勤奋,都是抽象的语言,不具体,不生动,也不形象。为什么?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不会观察,或者观察的不细致。作家就不一样,比如写生活的变化,作家挑选他妻子的头发作为细节,以此表现生活的变化。过去:由于生活困难,生活压力大,有一天,他在妻子的黑头发中发现了一根白发。以后白发一天天变多,最后,变成了满头白发。后来:生活过好了,心情舒畅了,一天,他居然在妻子的满头白发中发现了一根黑发,后来黑发一天天多起来,满头的白发又渐渐变黑了。会观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现,才能对人有所启发;对人有所启发,写出来才会吸引人。为什么有的人写的文章很耐看,有的人写的文章没意思?会不会观察是一个重要原因。别人没留意的你留意了,别人观察不细的你观察细了。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写出来的文章就有意思了。不信,你试试看。
写文章,还要做到勤思考,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文章。文章的素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老舍说:“世界上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能够提炼出这样的警句,就是思考的结果。
思考是写作的前提,会写作必须会思考。别人司空见惯的事,你思考了,就可能发现一些问题;别人只作浅层思考的问题,你多想一点儿,想深一点儿,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有年春天,我到乡下去了解情况,在闲谈中听到一个故事,一位老农在城里卖丝瓜,发现人们都爱挑直的,因为直丝瓜皮好刮,省工夫。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回家后把丝瓜架上的每根小丝瓜上都挂上一个小石块。这样,他家的丝瓜长大后每根都是直的,拿到大街上,价钱又好,卖得又快。这件事乍一听不过是个小趣闻,但是再深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浪费人们时间的“弯丝瓜”何其多?单位开水炉的水龙头让水垢塞住了,水流得很细。早上打开水时,人们要排很长的队,向开水炉行注目礼。夹报纸的夹子几十年一贯制,夹报纸时要拧下螺丝,取下一片木板,把报纸钻两个孔放上去,再安上那片木板,拧上螺丝。单位订的报纸多了,值班夹报纸就成了一个大负担……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那位老农,当个有心人,采取给“弯丝瓜”挂石块的小措施,使“弯丝瓜”变直呢?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一篇杂文,题目就叫《给“弯丝瓜”挂石块》。刀要经常磨才能变得锋利,脑子要经常思考问题才灵活。人的思维能力是需要锻炼的,经常思考问题,是增强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寄语《语文世界》小读者:
写作的路很长很长,多读好书才能不迷失方向。
——凡夫
2009-06-09
光读、光看、光想还不行。要写好文章,还得勤动笔。勤动笔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勤记。爱写文章的人,都有好几个小本,一个本子是用来记读到的好东西:好句子,好描写,好段落。不能懒,懒得记,到想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还有一个本子是用来记听到的好东西:别人讲的故事,精彩的语言,等等。外国有个作家,继母好骂人。他就把她骂人的话都记下来,取名叫《继母的语言》,等到他写小说时,这些骂人的话就派上用场了。
勤动笔的另一层意思是勤写。身边要经常带小本子、小纸片,及时把自己观察到的思考到的好东西写下来。不一定完整,三言两语、只言片语都行。坚持写日记,写周记,也是很好的练习办法。
叶圣陶说:一个人要做到文理通顺,至少要写三百篇文章。梁斌写《红旗谱》,光手稿就有一人多高。
勤读书、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这把“金钥匙”是我像你们这么大时,老师送给我的;今天我把它转送你们,希望它能帮你们打开写作之门。
[作家登台]
凡夫,本名段明贵,当代寓言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寓言网主编。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寓言、随笔两千余篇,有两百多篇寓言被百余家出版社选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中国现代寓言选》《中国当代寓言选》等两百多种寓言选集。出版有《凡夫当代寓言》《100个动物寓言故事》等十多种寓言集。寓言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寓言文学第一、二、三届“金骆驼奖”,第一、二届“金江寓言文学奖”,《瘸蝉》入选冀版小学课本,《狮子和兔子》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课本,《欢乐》入选人教版中学课本,《云雀明白了》入选香港小学课本。有的被译介到国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