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莉
话题引入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通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来反映生活。狭义的戏剧是指剧本。剧本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是指人物对话、独白、旁白等。舞台说明是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动作、内心活动,以及场景、布景、灯光等的说明性文字。演员通过扮演角色在舞台上演出,引起观众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演出与评议活动。
师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将组织开展一次演出与评议活动,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欲言。
吝雨洁:老师,同学们的表演各有特色,我也想谈谈,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课本上给了七个话题,我觉得都挺好的,应该如何选择呢?
老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广泛选择。比如可以结合学过的剧本《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从戏剧知识角度切入;也可以对同学扮演角色的情况谈自己的体会。在确定话题时,要选取自己有感触的主题,这样在搜集资料、撰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如果把相关的话题一一罗列出来,画一个思维导图,会更加一目了然。
张海洋:我觉得选择话题要紧扣戏剧知识,要有自己的观点。比如选“戏剧冲突面面观”,就可以写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选“台词应该怎么说”,可以写停连、重音、语调等方面的技巧,或者台词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老师:你说的很好。本次活动宜写作议论性或者说明性文章,可以查阅资料、典籍了解戏剧知识,明确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看看戴清《多维开掘人物的精神世界——从〈高山清渠〉看英模形象的塑造》中的一个片段:
作品情节跌宕,开篇便将黄大发的自尊好强、铁骨铮铮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黄大发斗瞎子“山神”、向关大祥借工具、对付陈大任等情节,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让“这一个”英模人物、当代“愚公”有着勃勃生气,可敬又可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日)
老师:以上文段的观点是“作品情节跌宕,开篇便将黄大发的自尊好强、铁骨铮铮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从情节方面切入的。
程一涵:老师,我觉得这种方法有些难度,可以只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吗,这样的写法我比较熟悉。
老师:当然可以。但无论选择哪个,一定要紧扣故事情节或者人物表演来分析,要有观点,切忌空谈理论知识。大家请看王润泽《〈大山的女儿〉:在观众心中竖起精神丰碑》中的片段:
在脱贫攻坚中完成人物成长。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事业的伟大与卓绝,无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儿》客观呈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并真实展现出黄文秀在融入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从“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到“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的成长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7月13日)
老师:文段的第一句“在脱贫攻坚中完成人物成长”,就是本段的观点,作者的观后感是“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紧扣着《大山的女儿》中黄文秀的成长过程来阐述。
田甜玥:老师,同一个话题,能不能选择多个剧本或多个角色的表演实例进行阐述?
老师:可以。比如选择“矛盾冲突面面观”这个话题,可以写《天下第一楼》中唐茂昌威胁王子西给他拿钱,卢孟实与罗大头的冲突等,也可以写《屈原》中的矛盾冲突。我们在确立话题时要注意:一是选择有感触的;二是要有明确的观点;三是选用剧本内容或表演实例。
演出是美的艺术,是为了鼓舞人心,弘扬社会正能量。想写出一篇比较成功的戏剧评论,需要满足三个要求:
一是有原则。要写好评价,必须有操守,秉持对戏剧和戏剧表演的热爱和执着,具有正直、善良、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要述评结合。评价兼有文艺性和评论性的特征,写作过程中一定要“述评结合”。三是要有新意。对经典的戏剧或戏剧表演,前人往往已经有许多评论文章,评论的角度也很多,比如主题、情节、人物、镜头艺术、色彩、音乐、流派、导演、演技、摄影、技术等,所以还要新颖。这个相对专业,大家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评议。另外,写作时要精研戏剧和戏剧表演,知人论世,如果能挖掘出更多的內涵,使评价有价值和意义,那就更好了。
栗晓:老师,我明白了!我写了一篇评议,想给大家看一看。
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
投入到角色中去,用心用情去演,越是朴素无华的表演,越能打动观众,也越能产生超越角色的影响。在《枣儿》的汇报演出中,白凯华同学就极其用心用情,表现出一个演员的重要素养。他扮演的“老人”形象真实生动,动人心弦,我对“他”印象最深。
白凯华同学个子比较高,体型偏瘦,声音低沉,略带一些沧桑,这些条件是他演好“老人”的优势,但优秀客观因素也必须靠努力才能完美彰显。下面我从声音、动作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吐字清晰,表演自然,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在九年级六班话剧《枣儿》的汇演中,白同学扮演的老人是一个孤独、慈祥、疼爱孩子的形象。演出刚开始,“老人”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白同学口齿清晰,字正腔圆,表演很自然,声音中含着希望,又带着些许失落与无奈,真实地表现出老人孤独寂寞、渴望温情的心理。尤其是句末的“呢”字,轻轻一顿,稍微上扬,毫不拖音;“多”字拉长音调,让遗憾之情自然而然地汩汩流出,那感觉就像有东西撞击了观众的心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想,这么贴切的声音得益于他对角色的琢磨,他把情感融在声音里,浸透在语气里,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真可以和专业演员媲美了。
动作形象得体,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剧本中有舞台说明,对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关于动作和神态的说明文字,演出时演员一定要在细节处拿捏到位,使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自然地通过肢体语言流露出来,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白同学扮演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这个动作细节就非常传神。白同学放大了趴的动作,他先把身体放平,慢慢弓起来,腿蹬直,看起来很费力的样子,连脖子都涨红了,这一系列动作很传神,让观众感觉到老人已经体力不支,但在爱的力量下,仍渴望付出自己的所有。说明白同学为了成功扮演老人这个角色,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他明白表演的动作不同于平时活动,他更明白,肢体语言对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性。
我认为白凯华同学的表演是成功的。一切的戏剧表演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形象地反映生活,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启发人们向真崇善。因此,演员必须用心用情去塑造人物,才能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老师:这篇评议开门见山,亮明观点,针对人物的表演从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了具体的实例分析,最后重申观点。大家看了这篇评议,是不是对《枣儿》和戏剧表演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方雨欣:老师,看了栗晓写的评议,我也明白应该如何选择话题了!
老师:太好了!看来同学们都明白如何写评议了。一篇感受独到、实例典型、语言形象生动的评议,一定能使读者对戏剧和戏剧表演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