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范本呈现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作《国语》,孙子膑脚修列《兵法》……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度过心灵的煎熬期,迎来峰回路转的明媚风光。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技法鉴赏
1.观点统领法。
这种方法是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让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论点的表述要做到:一是“扣得住”,即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二是“分得开”,即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三是“排得顺”,即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以“观点统领法”进行并列式议论:作者首先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然后从四个方面——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指出读书的益处。
2.论据统领法。
依据中心观点,先联想相关事例,从不同的角度选出3到4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依据文章的中心,分别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这些事例,作为总括句放在段首,其后叙述事例,最后在段尾处作分析,回扣中心论点。
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要注意,段首统领句既是全篇的难点又是重点。首先,要注意各段首句的格式要一致,也可以加上一些修饰语,以使音韵协调、形象生动;其次,可采用“是字句”或其他较整齐的主谓陈述句“中心观点+是+谁干什么”或“中心观点+谁干什么”。
在运用并列式结构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并列的内容要各自独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②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一般不能少于三个方面,且分类标准要清晰一致;
③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文章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
学以致用
走出这个圈子
康中生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在探索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他们常常遇到阻碍,但当他们灵活地变通一下自己的想法,另辟蹊径,学会“走出这个圈子”,反而柳暗花明。
李白,你向往仕途,渴望把自己奉献给普天之下的黎民苍生;你渴望得到明君的赏识,将自己的才能一展无余。可是,你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是你的天性,你注定无法屈身与众官员同朝共事。于是,你选择了“走出这个圈子”。“走出这个圈子”并没有让你埋没于野,反而造就了你永世的辉煌。你从容地“走出这个圈子”,无人与你共饮佳酿,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千古绝唱。仕途的不顺,并没有使你意志消沉,你豪迈地“走出这个圈子”,大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名垂青史。
陶渊明,你何尝不想替天下百姓做些事情,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那个充满尔虞我诈的是非官场,让你绝望归隐。于是你“走出这个圈子”,过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恬淡生活。你再也无须为那黑暗的官场而烦恼,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农事之乐,更坚定了你退隐的决心。你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鲁迅,你一生满怀救国之志。考入水师学校后,你没有看到光明的前景,留学日本后,学医救国的希望依旧渺茫。你理智地“走出这个圈子”,终于找到了那条实现理想的路——弃医从文,用笔杆唤醒国人。面对着这个“吃人”的世界,你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你用孔乙己的顽固不化呼唤革新;你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呼唤国人自强。如果你没有“走出这个圈子”,又怎能向那个让人窒息的“铁笼子”发出致命的一击呢?又怎能助力无数沉睡的中国人众志成城呢?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
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
走出这个圈子,是耕耘后的瓜熟蒂落。
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番海阔天空。
点评
作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择取李白、陶渊明、鲁迅三位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为论据,结合观点,展开论述。考生巧妙使用第二人称,给人一种新颖别致之感,让作文显得文化底蕴丰厚而又闪动着飞扬的文采。结尾以排比的句式,呼应开头,强化主旨。全文结构严谨,收放自如。
【崔翔/供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