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联结让儿童写作走向自主建构

时间:2024-05-07

梁昌辉

摘 要 写作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儿童经由写作与世界建立联结、与语言建立联结、与自身建立联结,这种联结是儿童对自身与外部世界的感知、触摸和表达。因此,在基于组块理念的联结性学习视野中,写作不是单纯的作文命制,而是儿童生命在场的一种自主建构意义的活动,它以真实需要为语境,以儿童的外部与内部的生活为内容,以写作建构为媒介,来实现交际目的。

关键词 儿童写作 自主建构 儿童生活 儿童心理 交际语境

世界互通,万物关联,关联是世界的存在方式。根据当代文学理论大师M.H.艾布拉姆斯的观点[1],我们知道,写作活动包括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种要素,四者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每种要素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依赖的。基于关联,建立联结,是儿童写作充分打开、自主建构的关键与重要的路径。

一、联结儿童生活:儿童写作建构的起点与资源

学生写作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作三大类:一是“不愿写”,二是“没的写”,三是“不会写”。这些问题是由学生写作的内在矛盾,即“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一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西南大学的荣维东对这个“落差”作了诠释[2](如图1)。

写作教学的起点就是要找准这个“落差”,把写作任务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结起来,在写作任务与学生多彩的真实生活世界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结,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写作意义,汲取丰富的写作资源,最终完成写作。

一是引导学生与阅读经验建立联系。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3的写作任务是“我来编童话”。教材提供了几组角色、时间和地点,比如对“国王、黄昏、厨房”一组词,学生说:“一天黄昏,国王来到厨房,他要尝试自己做一顿晚饭……”接着就是我们常见的“第一次做饭”的套路了。三年级学生应该听过、读过不少童话故事,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所以会出现无法建构一个情节连贯、完整的童话故事的现象,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经验不会自发启动,也不会自动与当下的写作任务建立关联。此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讲一讲、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阅读经验与创编童话的构思或预写进行比照关联,学生就能对童话是怎样的、故事怎么吸引人产生感性的认识与直觉的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畏难情绪,进而去模仿、迁移,转化到自己的童话创编

中来。

二是唤醒丰富的生活体验。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写“一个……的梦”。哪一个孩子没有做过梦?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说“没的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教学惯性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首先考虑的是教一些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唤醒、提选。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每个孩子自主回忆自己做过的梦,用词语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3~5个梦,再与同学交流。还可以与家长交流,因为父母那里往往储存着大量的孩子生活的具体细节,比如什么時间做梦了在笑,什么时间梦哭了等等。同时,学生彼此之间的分享,又进一步诱发对更多的类似或相反的生活经验的联结。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充分打开生活经验,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感受、体验,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把其中蕴含的写作资源开发出来。

二、联结儿童心理:儿童写作建构的动力与能量

写作是儿童自我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其外在表现是写作过程与写作成果,这仅仅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冰山的主体是儿童内在的写作心理。现代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写作是作者复杂精微的心理能量运用与言语能力作用的共生过程与实践结果。

儿童在幼儿阶段就拥有了一定的故事模式,即图式,如果把这种图式与写作任务联结起来,就能帮助儿童顺利完成童话故事的写作。在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后,我们用表格(如表1)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童话故事要素。

这样,学生就把深藏在脑海深处的关于童话故事的图式提取出来,明晰起来。童话故事往往有这样一个叙事模式:愿望、困难(障碍)与行动。此时,学生再回头去看“国王、黄昏、厨房”这一组词语,就会走出国王要自己做一顿饭的简单想法,就会设想:

国王有什么愿望?如果这个国王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做菜的人,却阴差阳错做了国王,但他还是想成为一个厨师,为此吃不下、睡不着。这是他的愿望。

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比如,前国王,就是这个国王的父亲立下遗嘱:任何帮助新国王做菜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国王想走进厨房,得到做菜的材料与工具等都会遇到层层阻碍或麻烦。这是实现愿望的困难。

国王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下令,化妆,装病,请心爱的女儿小公主帮忙……这是为实现愿望所采取的行动。

叙事图式让儿童写作时“成竹在胸”,心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结构,可以根据这个图式展开自由想象,进而选择情节,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没有思维的尝试就没有写作。但是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3]因此,我们必须提供适当的支架,让儿童写作思维外显,在可视化中讨论、甄选、修改、完善。学生把想象的主角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行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情节图(如图2):

检查情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吸引人,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借鉴,使写作思维过程充分展开、经历和提升。

联结儿童心理,运用有效的支架能够帮助儿童把以混沌状态存在的构思过程外显化。常见的写作支架除了这种可视化支架之外,还有概念支架、策略支架、范文支架等[4]。梦的确不好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梦不完整,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往往是碎片化的。因此,我们还可以借助绘本这种有效的支架,把学生留存在心理意识与无意识深处的有关梦的片段连接起来。无字绘本《七号梦工厂》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梦幻旅程,可以作为“梦”与“文”之间的一架梯子,学生读懂《七号梦工厂》,用文字描述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完整的写作思维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梦“完形”成为一个故事。

三、联结交际语境:儿童写作建构的意义与价值

传统的习作教学忽视对交际语境的关注,因此习作教学就成了教师布置题目,讲解技巧点,学生写作文,上交教师的封闭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5]“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写作中指的是“写作任务语境”,它包括读者、目的、角色、话题、语言等要素,这些要素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它们是写作真正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

写作是一种交流性的活动,因此作者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写作时要有清晰的“读者意识”,即为谁而写。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的写作任务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同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的读者:

这个地方能让同学感兴趣的有哪些?

判断同学感兴趣的依据是什么?

同学去这个地方旅游参观等方便吗?

同学看了/听了我的推荐,会感兴趣吗?

……

这样的分析是基于真实读者的,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任务的价值,因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全面引导学生决定采用怎样的言语风格,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详略怎么安排,细节如何处理,要不要加入自己的感受等问题,从而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主动交流的过程。

写作目的是交际语境的要素之一,写作目的不同,写作内容、策略、方式等等也会有所不同。统编

《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的写作主题是“我想对您说”,要求给父母写一封信。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写作内容和策略及方式等等。

如果是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可以写写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往事,或者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写作的基本姿态是抒情的、感恩的。写好后可以读给父母听,也可以放在父母房间。

如果是向父母提建议,比如希望爸爸戒烟、妈妈少唠叨等等,重点要讲清吸烟的害处、唠叨带给自己的烦恼等,写作的基本姿态是建议式的、推心置腹的。写好后一般采用间接传递的方式,如放在父母房间、发电子邮件等。

如果是表达自己对家庭里一些事情的看法,让父母认识到自己长大了,比如你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等等,往往会陈述自己目前的情况,突出自己长大的现实,表达自己某一个具体的心愿。写作的基本姿态是委婉的、恳切的,写好后一般也采用间接传递的方式,如放在父母房间、发电子邮件等。

角色也对写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的写作任务是“学写倡议书”,如果选择的话题是针对学校事务的,建議是提给学生的,我们写作时是一种平等的热情呼吁,选择的语体应该是明白如话的;如果是提给小区居民的建议,我们的角色是“小主人”,既有“主人”的姿态,也要考虑到自己作为小朋友的身份,用自己身份来打动其他人;如果谈论的是一般性社会事务,我们是以“小公民”的责任感来发出倡议的。此外,倡议发布的地方不同,如校园的公告栏、小区的布告栏、网络论坛等,也会对写作的语体风格、内容规模等有着不同的要求。

儿童生活、儿童心理与交际语境,三者彼此相连,其各自内部包含的要素之间也是共生共长的。我们对这种种联系认识得越深刻,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联结的要素与领域越广泛,则儿童在系统化的写作建构中就越具有自主性、探索性与价值感,进而实现对儿童言语生命力的滋养,达成写作教学育人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

统[M].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7.

[2] 荣维东.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环节[J].语文建设,2018(16):21.

[3]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4.

[4]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