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孙宏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平台传播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辐射面广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推荐读物、趣味悦读、指导交流、展示评价等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全民阅读。
关键词 语文 自媒体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根据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还存在不少问题:1.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匮乏。大多数学生喜欢看漫画类读物,每天愿意花上半小时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到20%。走马观花、无图不欢是他们的“主流”阅读方式,能自觉写读书笔记或批注的学生很少。2.阅读目的性、计划性和主体性的缺失。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家长将教辅用书放在学生课外阅读的首先位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3.阅读指导和效果评价上的欠缺。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在阅读的方法指导、过程监管和效果的反馈上缺乏持续的关注和評价,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盲目和随意的状态。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各类自媒体平台陆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自媒体平台能传播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资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可以为小学生搭建“声图像并茂、读视听兼顾”的阅读平台,满足他们阅读的多元需求,使他们获得更完善的阅读体验,可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一、利用自媒体推广平台,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面对浩如烟海的儿童读物,首先,我们针对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和江苏省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确定了适合1-6年级学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共200本,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把各个年级的课外阅读书单推送给家长。其次,各班级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图书推介活动:或介绍作者、目录、故事梗概等;或以文本、录音、图片呈现故事的精彩片段;或搜集影视资料,制作动画、视频简介;或设计精美的导读语等。例如,《绿野仙踪》的导读语是这样的:“这是一部经典的长篇童话,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有‘美国的《西游记》之称。据说美国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建立,多半归功于《绿野仙踪》的启迪。孩子们,你们想探寻它的魅力吗?”再次,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推荐。一本书究竟怎么样,读过的孩子最有发言权,让他们在班级微信群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欲望。此外,我们还选择了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公众号,如“今日萌芽”“我爱阅读”等,提供给学生家长关注,并定期阅读。
二、利用自媒体开放平台,开展课外悦读活动
1.打卡阅读
要想学生爱上阅读,必须先让他们读起来。为了避免学生“三分钟”热度,我们设计了“微信阅读打卡” 模板:
【快乐阅读】好习惯,不间断:我爱阅读,我在参与!
今日阅读《 》( )分钟,见证人(),微信打卡第( )天。
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在家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及时在班级群中打卡,班级每天汇总并反馈。小学生好胜心强,看到别的同学已经打过了卡,自然不会落后,由此形成了你最我赶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有声听读
叶圣陶曾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2]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听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扫除阅读障碍;对于不爱阅读的学生,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说可以使他们轻松进入文字描述的画面;对于学习紧张、没有时间阅读的学生,他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听。我们利用网络中“马修为你讲故事”“曹灿:100个小学生必听的故事”“喜马拉雅FM”等音频电台,每天向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推送一个故事供学生听。学生用耳朵与文字触摸,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书的精彩,品味阅读的乐趣,“读”书的欲望日渐浓郁。
3.语音接读
利用寒暑假,我们借助班级共享平台开展了“我是小主播”——语音接读活动。全班同学在平台上共读一本书,每天安排3-5名学生把自己的朗读录制成音频发送到班级群中,其他同学和家长收听后对其点评。听到自己的声音像电台播音那样被播放时,“小主播们” 个个兴奋不已,播报热潮异常高涨,常常有学生多次申请播报,有些朗读能力强的家长也会时不时跟孩子分角色播上一段,更增加了学生接读与收听的情趣。妙趣横生的“语音接读”让人意犹未尽,点燃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让阅读变成了一种悦读。
4.亲子共读
小学生年龄小,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很容易产生懈怠,家长温暖的呵护和帮助能让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和快乐。我们号召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与孩子平等交流,每周末用图文分享共读时光和阅读感受。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宣传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亲子共读中来,最多的班级高达42个家庭。有了父母的陪伴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致也越来越高,课余时间常常听到他们与同学分享与父母一同读书的快乐。原来不爱阅读的家长在孩子的感召下也开始喜爱阅读了,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也在悄悄改变。在共读活动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让家变得更温馨、更文明了。
三、利用自媒体互动平台,课外指导交流讨论
1.指导方法,促进习惯养成
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老师们还经常录制一些微视频,利用各种平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效阅读。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指读和出声朗读,以此来集中注意力,进行脑力活动;中年级学生,指导他们默读,逐渐过渡到品读、精读;高年级学生,则指导他们掌握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并能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在平台展示老师或者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做读书笔记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分享读书经验,让学生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策略指引,深入有效阅读
(1)低年级:每日“微信问答”
依托微信平台的语音功能,我们在低年级开展每日“微信问答”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共读《笨狼的故事》时,老师紧扣笨狼的“笨语”进行微信提问:笨狼为什么不坐棕小熊的位置?笨狼是怎么回答“青蛙出洞”的数学问题的?你觉得“笨狼”真的笨吗,为什么?……在饶有兴趣的互动问答中,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亢奋状态。每日“微信问答”,以“问”导读,以“答”促“读”,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行进在有效阅读的路上[3]。
(2)中年级:每周“话题讨论”
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了一定的判断与辨别能力,于是我们在班级微信平台开展每周“阅读讨论”活动。提前一周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例如共读《草房子》这本书,围绕“秃鹤”这个人物开展阅读初期讨论:秃鹤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为什么对自己的缺陷还引以为荣,喜欢别人摸他的头?阅读中期讨论:为什么秃鹤开始逃避那一双双想要摸他头的手?读到最后再讨论:在全乡文艺汇演中,秃鹤成功扮演了鬼子的角色,为什么他答应演这个角色?从这件事中你对秃鹤又有什么看法?周末大家有备而来,畅所欲言,在交流与碰撞中对事物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此外,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问也可以及时发表在平台上,大家一起讨论,老师和家长也常常加入进来,给予学生认识的引领。有同伴的竞争,有老师、父母的陪伴,阅读变得温暖而高效。
(3)高年级:每月“任务单”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自主性较强,我们就设计每月“阅读任务单”引导他们共读一本书,月底在班级平台展示汇报,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例如阅读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设计了一套独特的阅读任务单:1.通读故事; 2.以不同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一个小片段; 3.朗读一段触动自己的场景,写一段感想; 4.选择一个情节、一个角色说一段内心独白;5.给安徒生爷爷写一封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完成。任务单使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读得认真而深入,翻开他们的课外书,不时能看到用特殊符号做的标记,或是用铅笔写的旁白体会。
四、利用自媒体展示平台,评比激励共同成长
1.注重过程的展示与激励
密切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和阅读成果展示,两周汇总一次,制作成美篇进行宣传,激励学生用心阅读、用心感受,彰显个性阅读的精彩。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展示汇报中,学生们有的用手机APP荔枝FM录制了一段自己讲的故事,或是跟大家分享一个片断;有的晒出读书笔记图片,展示自己与作品人物的交流对话;有的用感人肺腑的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发布了跟家人合作表演的情景故事视频;有的现出了一封写给安徒生爷爷的信……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学生、家长适时进行点评与跟帖,学生的阅读态度、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以及朗读、理解、感悟、表演等综合素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与鼓励,满足了不同的内在需要,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在群体的交流展示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开展丰富的竞赛评比活动
我们利用自媒体平台在班级每周开展一次閱读心得交流会,评选出“读书标兵”;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朗读竞赛活动,如诗歌、散文、寓言、童话故事等,学生利用电台或音频录制自己或者家庭的朗读作品,上传至公共平台,评选出“最佳朗读者”“明星家庭”等;班级根据学生“读书打卡”记录和平时交流讨论等记录情况,评选出每月“阅读之星”;每学期开展一次家庭阅读竞赛活动,结合平时家庭阅读交流记录,评选出“书香家庭”。每一项竞赛活动都由每个家庭和学生参与投票评价,让他们在对比中得到启发。每一个获奖者、获奖家庭的照片、获奖作品、活动视屏都会在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平台展示,让学生和家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以激励他们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
两年的实践表明,自媒体平台提供的交流、展示舞台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辟了新的天地,学生个体不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大大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从最初的“要我读书”变成了后来的“我要读书”。 我们在2017年9月和2019年6月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不断提高;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的学生增加了2.7倍,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增加了1.6倍;家庭藏书超过了100本的家庭增加了5.4倍,有47.20%的家庭坚持每月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可见,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越来越重视。学校里随处可见捧书阅读的学生,学生课间交流最多的就是课外阅读的快乐,书香校园已经初步成型 。
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须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只是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手段之一,要使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还须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开创更丰富的课外阅读课程,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我们的研究也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叶圣陶.阅读总得读,要多靠自己的力[EB/OL]. http://www.sohu.com/a/165960790_744199,2017-08-20/2018-08-28.
[3] 江雪贞.“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责任编辑:白文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