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版块设计新构想

时间:2024-05-07

傅登顺

摘    要 统编教材在内容和体系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动,那么原有教学业已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版块设计怎样跟进改动是统编教材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要从预习设计与导入、语言经验的积累、整体把握与概括、阅读理解与转换、练习巩固与提升、总结拓展延伸等方面作重组与构建。

关键词 统编教材 教学版块 设计

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那么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该做出怎样的改进与调整,是用好统编教材所要面对的。

一、预习设计与导入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导入是引入环节。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然而教学中预习管预习、导入管导入却是常态。既然有预习,导入就应该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而不能把课文当作陌生文本来导入。

1.预习单的设计

预习单能保证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向性、针对性和目标性,克服随意性和浅表性。为此,预习单的形式和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设计的预习单分三个栏目:“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我学不懂和疑惑的”“通过学习,我有很多收获”。前两项学生预习时填写,第三项学完课文后填写。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通过“我知道了”培养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二是通过“不懂和疑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三是通过“我有很多收获”增强对照性,从而提升获得感、自豪感。

2.预习内容安排

预习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预习,查找资料和相关阅读。但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教材单元课文而异。如《祖父的园子》除了课文外,还要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经历、作品和成就,阅读萧红描写其童年的相关作品,为理解课文作充分的准备。

3.预习结果运用

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对接,因此,一要做好预习情况的分析与统计,从而研判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二要从预习结果暴露出的问题,确认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三要由预习基础与教学内容确定目标。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交流,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4.依据预习导入

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是确立阅读话题。所谓阅读话题,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解读文本的交流话题。具体到一个文本,话题的视角和途径是多元的,其目的是统领整个阅读活动,激活学生阅读动机,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然而教學中明明已经预习过文本了,还是作为陌生文本来导入,既别扭又尴尬。如《牛和鹅》的教学重点是认知批注、尝试批注。因此可直接导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牛和鹅》一文,该文的学习重点是联系课文内容认知批注,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我们先看看哪些内容同学们已经会了,不会的我们一起来学会。

二、语言经验的积累

语文积累不仅是记忆、背诵,积累好词好句,而是语言经验的积累。所谓语言经验,除了词语、句子的积累外,还包括运用语言的经验,如词语怎样用,词和词怎么搭配,词和句子怎么联结,句与句怎么组合,等等[1]。

1.重在词汇的积累

语言积累的重点是词汇的积累,词是构建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好比建造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只有建筑材料丰厚,才能建造美观大方的高楼大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语汇的积累程度决定他的思维能力。一个语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有深刻思维和细腻情感的。

2.重视语境中积累

语言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语境的依托,语境是语言经验生存的土壤。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词语听写中正确无误,但回到作业和写作中不是写错就是不会用。因此,对学生词语掌握的预习检查,首先是连带句子的生字新词检查,接着才是集中检查,然后回到不同语句中再次检查,这样就做到了从语境中来又回到语境中去。其次,变换词语听写方式,如改用教师说词语学生写近义词或反义词,教师说意思学生写词语,教师说一段话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填写词语等,这样的词语听写就与运用结合在一起。

3.运用比较中积累

一是在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中积累。例如,假如让“我”来写会怎样表达,“我”的语言和课文语言有什么不同,课文语言比“我”高明在哪里,等。二是在文本异同的比较中积累。具体包括相同内容不同文本的比较,如《松鼠》与《跑进家来的松鼠》;同类文体不同文本风格的比较,如《太阳》与《松鼠》同是说明文,《太阳》科学、严谨,《松鼠》活泼、有趣。三是在表达评改的比较中积累。如外貌素描、征婚启事、寻人启事的描写。它们都要抓住人物外貌特点,但侧重点不同,表达也就有变化。外貌素描如实的白描即可;征婚启事则要突出其优点、长处,甚至需要适度的美言;寻人启事,则要写出一眼而知的外部特点。

三、整体把握与概括

概括能力不仅是能力的起点也是能力的终点,是学生高阶思维的体现,是重要的阅读创新能力。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中先后16次提到复述和概括能力的要求,可见其重视程度。

1.厘清文章思路

文章表达离不开顺序,要么是事情发展顺序,要么是时间推进顺序,要么是空间顺序,除此之外,还有思维顺序、逻辑顺序、意识流顺序等,哪怕倒叙、插叙的表达,结合文本内容总能理出一个头绪来。为此,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顺序。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文很长,但只要按照“期盼表演—排练节目—演出砸锅—寻找根源”的顺序整理,内容的把握就解决了一半。

2.抓住关键词句

文章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意图往往隐藏在关键语句当中,抓住关键词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统编教材教学的重点。除了了解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和中心句的作用外,更要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如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五次写到姑父的小舟,而每次都有“节省”这个词,为此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能少了家庭贫寒这个前提。

3.提炼概括方法

方法是形成能力的前提,概括能力的培养要从策略入手,在运用中掌握方法。如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从人物与事例关系概括,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概括,从景、事、情的整合概括等。此外,还要善于寻找切入点,如从题目扩展,抓总起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以及自然段意归并法等方面概括。当然,还可以抓文章的线索,包括明线与暗线的结合。

4.做好评价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离不开评价的引导,主要掌握两个标准:一是内容的提炼要确切,切忌喧宾夺主;二是言语表达要做到全面、简洁和连贯。

四、阅读理解与转换

统编教材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教师不再为“教什么”而发愁,但同时又出现了一味为语文要素而教学,如何使统编教材既夯实基础,又重点突破呢?

1.厘清阅读目标

阅读教学要兼顾三个层次的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基础目标是语文基础知识目标,包括字词句段等,是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都必须过关的目标。如读通读顺课文,掌握文中词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发展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指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和略读的学习提示等目标内容,是需要单元教学转化的目标要求。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考虑到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难度,该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紧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牛和鹅》主要是认知批注和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重点练习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陀螺》重点训练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批注,以期初步达成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创新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创新发展的目标。一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鼓励使用批注法进行阅读;二是为了满足有学习余力的学生的超前发展。

2.把握文章基调

把握文章基调而走入文本语境,是与作者和编者对话的重要前提。文章基调包括内容、表达和情感。不同的文体基调是不同的,说明文强调内容准确与表达缜密,散文强调体验的独到性和表达的独特性。同类问题也有热情奔放、闲适宁静、细腻柔情、豪放豁达等风格的变换。教学时要从文本基调出发,组织好与文本基调一致的教学。如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以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为内容,大量使用短语、叠词,增强画面感,反映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激动的喜悦之情。

3.用好常用方法

阅读教学需要好方法的运用,在鼓励教师运用新手段、新技术的同时,要善于优化常用阅读方法,如批注、朗读、提问,等等。批注,既是一种阅读形式,更是一种聚精会神而思维的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批注,还要组织阅读批注的检查、评比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朗读,要引导学生依据对话提示语、文本基调和语言风格进行契合语境的朗读,使朗读真正成为理解文本的一种形式。提问是引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手段,课堂要杜绝一问一答的“碎问”,要设法提出能引领全文或触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核心问题。如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写了父爱的几个场景,划出父爱场景描写的句子和令你感动的句子作批注,并说说不同场景中父爱的具体表现。

五、练习巩固与提升

不光阅读巩固需要练习,阅读理解也离不开练习,练习有书面与非书面的,这里指的主要是书面练习。常用书面练习有基础练习、运用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基础练习在此不再展开。

1.运用练习

运用练习指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解决语文本身和现实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问题。一是举一反三丰富语文内容。如组词、造句、阅读理解、创建文本等。二是利用所学知识纠错评改。如对现成文本或同学或自身习作的修正。三是利用阅读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如“你想去西藏旅游吗?请利用《西藏简介》和《一封来自西藏的信》,说明你想去的理由”。

2.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变式练习对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消除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练习负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变式练习有语文本身变式和运用的变式。一是语态的变式。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故事类文本都是对话形式的语体,又称对白体。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资源变式训练,把对白体改编成独白体和辩白体。如二年级上册《坐进观天》,通过变式练习把它编成独白体。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段对话可以改为:“青蛙问小鸟它从哪儿来?小鳥回答说,他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二是体式的变式,就是文体之间转换的练习。如把古诗文改写为记叙文,把记叙文改编为说明文。三是形态的改变,就是把文本形式转变为其他表现形式。如改编为课文剧,把文本变成图画等。

3.综合练习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是教学的难点。一是从阅读走向表达。统编教材尽管增加了一些中国味浓厚的长文章,但多数通俗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这就没有必要在理解上花太多精力,而留足精力用于表达练习。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习得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群人的场面描写,怎么写?首次“痛击敌人”的场面是每位战士逐个描写,写出各自的特点;而到“顶峰歼敌”与“英勇跳崖”却是突出班长一人的场面描写,既突出了团队,又凸显了领队。这样的表达知识,要在阅读理解基础上提取,然后迁移练习,使习作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注重生活习作练习。生活习作重在反映生活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上文提到过的人物外貌素描、征婚启事、寻人启事三类外貌描写的差异。三是引进相关学科思维。六年级第八单元“走进鲁迅”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篇课文的人物外貌描写采用的是摄影思维,《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采用全景式的远镜头,《好的故事》采用移动的长镜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采用人物外貌的分镜头。

六、总结拓展延伸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的阅读与习作又需要多读多练,因此,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必不可少。拓展与延伸要以学情为起点组织管理,而不是有意识、无组织的放任。

1.提炼学习收获

课堂小结是提煉学习收获最主要的环节。首先,每位学生自我整理学习收获,并在预习单的第三栏中写下来。其次,组织学习收获的反馈交流,先同桌交流,后小组交流,再是派代表班级交流,在交流借鉴后修改。最后,教师在整合与提取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提炼提升,并适切地表达,然后让学生对照、积累。学生学习收获的提炼积累要成为语文教学的规定动作,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2.提供相关阅读

“快乐读书吧”贯穿于小学统编教材整个教材体系,并分阶段整合如“与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阅读教学资源。一是厘清阅读链接的类型。如有的是为深度理解课文服务,有的是相同作者或相似内容拓展阅读,也有的是延伸的阅读等。二是把握阅读链接的运用时机。可以是学课文前就阅读,为学课文铺垫;也可以学完课文拓展认知与视野;还可以集中单元阅读链接整体阅读,然后再学单元课文。三要多采用比较的阅读方法。阅读链接不光是与课文内容、主题、表达和情感的链接,更要通过比较阅读使课文教学与阅读链接深度融合。

3.指导课外阅读

统编教材是专治“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负责。一是上好课外阅读课,即课外阅读推荐课、指导课、交流课和分享课。二是书面作业课内完成。把大量的讲解时间省下来,让位于学生自主阅读和完成书面练习,清理过多的重复和不必要的书面练习,为课外阅读留出时间。三是发挥教师主导功能。如《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推荐课,针对《三国演义》的人物以故事“开脸”(人物出场)的特点导入,出示关公“温酒斩华雄”侧面描写的精彩片段,点名关公是“义绝”代表,接着出示曹操“许攸问粮”片段,得出曹操“奸绝”代表,然后话锋一转,“义绝”与“奸绝”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出示“曹操施恩关公”片段,突出“义绝”的坚定,“奸绝”失效。教师这种居高临下的点拨,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丰富语言经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J].小学语文教学,2019(07).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