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时间:2024-05-07

姚建强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存在因“固有色理解偏差”或“技术成人化”而造成的低效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借助色彩写生,从“多样观察——源于与彩交融的色彩感悟;多维欣赏——借由与色共舞的审美体验;写生创作——基于与色写意的色彩运用”三个方面开展有效教学,帮助学生科学掌握色彩知识与规律,达成色彩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和谐发展,真正让美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写生 色彩教学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小学阶段色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感知力及艺术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固有色”观念存在片面、狭隘的理解,过多单一地使用“固有色”,使画面无视光影变化,黯淡失色,从而禁锢了学生原本鲜活的色彩感觉。二是过早地接触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学生无法完全消化,久而久之对色彩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半途而废。以上两种教学现象的产生,表面看是教师“给多”或“给少”的问题,实则是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给予”方式,致使学生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而造成色彩学习的低效。写生具有特殊的生动性,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光色”变化可进行以色写意式的创作。笔者认为,借助写生进行色彩教学具有“科学给予”的优势,通过观察自然、分析尝试、运用创作,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色彩的魅力,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与规律,帮助其逐步走出原始性的色彩表现方式,向更丰富、更直觉、更审美的品质发展。

一、多样观察——源于与彩交融的色彩感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学好色彩的基础。色彩写生中如何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色彩呢?笔者认为,“与彩交融”是科学观察、深入感悟的有效体现。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知力,帮助其学会用色彩的眼光感受自然,从中习得基本的色彩知识与规律。鉴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给予启发与引导。

1.“色彩”观察,把握特征

初学色彩写生,应学会用色彩的眼光来观察自然。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在光和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大小、主次、色彩冷暖、明暗等变化。捕捉这种微妙的色彩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从色彩角度出发去观察,用色彩去翻译一切,把对象看成一个光与色的交响。印象派画家莫奈对此有十分具体的体验,他说:“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1] 。

自然中的颜色非常丰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把握事物的色彩特征。让学生在深入的观察中,由表及里地去发现色彩的色性、明度、冷暖对比、虚实呼应所产生的美感,把握其特征,获得审美经验与方法。

2.个性观察,艺术感知

在以上的观察中我们不能忽视色彩所具有的情感性,因為艺术创作更需要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充沛投入。当我们借助照相机来观察色彩时,更多地是理性的分析,缺少情感的积极参与及影响。因此,艺术化的色彩感知呼唤着更高层次的个性化观察。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却又不平常的事物,感知它们身上与众不同的色彩魅力。如揉皱的包装盒、布满苔藓的树干、斑驳的砖墙、生锈的消防栓等,从这些物体中找到极具个性的色彩;带领学生到具体的自然情境中体会色调的魅力,如晨曦朝霞的灿烂或落日余辉的绚丽,姹紫嫣红的春日或白雪皑皑的严冬,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比如味觉、触觉等,甚至进行联想,并及时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来,将对色彩的一般认知升华到生理和心理的层面。

“与彩交融”的教学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观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把握好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在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观察练习中,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发现中有所感悟,切实提高学生感知色彩、掌握规律的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舞动的境界。

二、多维欣赏——借由与色共舞的审美体验

从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到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还存在着一个转译的过程,需要教师开展多维度的欣赏指导,掌握自然色彩到创作色彩的思维转化,达成与色共舞的审美体验。

1.直面经典,对话无声

毕加索说:“画,只有通过观赏画的人而存在。”欣赏中外大师的色彩名作,指导学生专注地观察画面,给眼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让他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收视觉中的信息。例如,在欣赏梵高、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的色彩写生作品时,教师提示学生要不断给自己提问题:“你觉得他们的表现风格有什么特点?作者想表达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达到它的艺术效果?如果你能带一幅画回家,会选择哪一幅?”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儿童的感觉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中色点、色线、色面的组织与运用方法,在不断地比较与重叠中让学生领会色彩的魅力,获得美感体验。

2.巧借场馆,传移模写

只有站在原作面前,才能真正让你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你会兴奋、激动地获得强烈的印象[2]。教学中,我们把欣赏活动搬进书画院、搬进艺术馆,引导学生坚持反复地欣赏一幅作品,这样会让其受益匪浅。在欣赏的过程中,讨论与交流是主要的方式,但对原作进行现场写生也是获得知识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在书画院选择一幅乐意欣赏的作品作为写生对象,仔细观察它的形式构成——点、线、形状的组合并大胆地画下来。回到家后,试着靠自己的记忆将临摹过的画再重新画下来,可能会与原作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会加进点自己的东西。但重要的是坚持画了下来,这比站在原作面前多几分钟来得更加有效。完成之后,若再回到书画院看原作,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目光会变得更加敏锐,这就是欣赏艺术所需要的眼光。

三、写生创作——基于与色共舞的色彩运用

雷诺阿曾十分坦诚地说:“你带来了一大堆理论来到了现场,而大自然往往会把这堆理论全部扔到地上的。”[3]因为色彩写生是一个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的实践过程,只有长期坚持面对自然、对景写生,才能让感性与理论紧密地结合,才能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完成对生活的提炼与概括,积累创作的经验。

1.把握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就是最初看到事物的新鲜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是对景物色彩的鲜明概括,是写生时追求的理想效果。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能够提高学生把握第一印象的能力。

其一,引导学生感知优秀作品中的色彩倾向,分析运用原理,把握总体印象。先分析画面色调的大感觉,然后深入观察局部色彩的运用,如天与地的色度对比、中远近三景的色彩对比、主次、虚实等关系,最后感受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动气韵。其二,带领学生面对生活,深入实践,加强对第一印象的提炼。如置身烟雨迷蒙的江南情境,让学生调集身体所有感官去充分感受,而后用一句话概括看到的感觉,并列举几种主要的颜色加以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适度调整训练方法,不断获得更好的提炼能力。

对第一印象的把握,还应贯穿于写生的整个过程之中。从构思到铺大体色,从深入刻画到局部调整,都应以表现第一印象为最终目的。

2.表达生活情感

有了对第一印象的把握与提炼,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写生素材,运用一定的技法去捕捉精彩瞬间,将对生活的感悟记录到画面上,完成理性认识到实践运用的转变。

如前往盐官古镇写生,感受海宁潮的雄伟壮观;乌镇采风,体会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古朴清雅的水乡风情;校园掠影,领悟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健康向上的学子精神。具体到教学中,笔者利用分层进行指导。中低年级在选景上遵循色彩对比比较明快与强烈的原则,内容与造型丰富多变,这样可激发起低年级学生的写生热情,尽可能深入地表现。表现方法上则以线、面结合的形式为主,以线塑形,以色概面。画时可以以线塑形,先用虚实感的线勾出景物主要轮廓,然后进行填色,重点把握色彩的感觉和提炼。也可以以色压线,先概括出色彩的对比关系,然后用有感觉的色线作虚实有致的勾勒,使色彩与造型更具整体性。到了中高年级后,选景上要求简化,重点是鼓励他们进行有感情的色彩表达。在第一印象的统领下,深入观察,注重明暗过渡与笔触运用,始终保持画面的清新状态。

经过对各种内容的观察与写生,既提高了学生色彩表现的技能,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坚信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逐渐积累起创作的经验。

3.注重个性完善

在学习色彩写生时,运笔用色等技巧的掌握是重要的,可以通过不断地写生获得。但是“笔墨”技巧不是惟一,能用成熟的技巧进行自由表现,创作出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终目的。通过对学生独特性的挖掘与培养,使其达到自由表现的理想境地。

学生用色的独特性是自然存在的,粗犷豪放、细腻严谨,但未必都能显露在外,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其一,通过有意识地刺激,如画前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画时轻松、惬意的音乐,画后肯定的评价与赞扬等,让学生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其二,引導学生寻求自我突破。色彩写生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作品虽然个性独特,但与之以前的作品相比,又显得变化不大,长此以往必定影响其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他们作品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引导自我突破,通过赏析经典,启发思路,获得灵感。从印象派的作品中获得感悟;从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如年画、雕刻、皮影等;从版画、水彩、油画、水墨画中获得启发。不断完善自我个性,丰富艺术风格。

在儿童色彩教学中,将写生作为儿童美术色彩运用能力训练的重点,对促进其色彩造型、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十分有效。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要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教师的引领将儿童的悟性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够创造性地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获得色彩造型、创作能力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保罗·史密斯.印象主义[M].张广龙,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摩伊·凯特莉.少儿绘画辅导探索[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 黄海峥.亲近自然,感受色调——谈色彩教学之感悟[N].美术报,2008-11-14.

[责任编辑:王 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