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测评

时间:2024-05-07

张利明

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最近几年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但不少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認识不够,缺乏一定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因此,可以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合信息、判断与评价的能力入手,全面测评学生能否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 测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2016年秋,统编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推行,非连续性文本被编入教材,正式进入课堂,来到学生和老师面前。非连续性文本的入选拓宽了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本阅读新视野,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这也使非连续性文本如何测评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的测评不像一般阅读测试题那样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运用的情况。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检测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表、文字及有关线索,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对阅读内容产生意义,并进行反思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合信息、判断与评价的能力,不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受欣赏能力。

一、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能否提取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是碎片的、非连续性的,有些内容和阅读目的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是毫不相干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这些凌乱的材料中准确提取和阅读目的相关的、能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

学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哪些材料中,锁定阅读内容,反复阅读,分辨、提取、整合这些信息,提取信息时争取做到“准”“齐”“全”。

六年级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是一个由4份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是一篇说明文,按照从南往北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故宫的整体布局、主要建筑,以及一些重要宫殿的外观、内饰、功用等,物名繁多,信息量很大;材料二是选自《故宫史话》中的一个有关太和门失火重修的历史故事;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一份公告;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下面是两则指向信息提取的测试题:

1.故宫的三大殿指什么?(    )“后三宫”分别指什么?(    )

A.太和殿 B.坤宁宫 C.保和殿

D.交泰殿 E.乾清宫 F.中和殿

2.设计导游词:

游故宫的时候,你打算为家人讲解太和殿这个景点。结合材料一和你自己搜集的材料,为家人准备一份导游词吧。

第一题考查的是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从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第二题看似考查联系生活运用能力,其实侧重的还是提取信息,学生要锁定材料一的内容,确定阅读目标,先从材料一中选定要讲解的景点,提取关键信息,摘记需要讲解的景点的名称、位置、外观、内饰、功用等。学生提取的关键信息越准、越齐、越全,讲解的内容就越丰富。

二、比较归纳推论

对多个信息组成的文本,要指导学生善于比较、分辨所给信息的异同,还要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自主建构意义。以“选择合适的出行方案”为例:

方芳一家三口外出旅游,准备从太仓到上海虹桥机场,坐飞机去北京游故宫。现在有几个出行方案可供选择。

1.从表1中可知,费用最便宜的出行方式是    ,耗时最长的出行方式是 。

2.方芳一家人订的机票是09∶38,按照提前2小时进入机场的规定,他们有几种出行方案?哪几种?说明理由。

上述非连续性文本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公交车、地铁和打的的发车起始时间、途径路程、费用、耗时等信息。这就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对比阅读,借助具体的数字,对三种出行方式进行对比,得出乘坐公交车最便宜,耗时最长的出行方式是乘坐地铁。完成第二题,不仅要用比较的方法,还要综合运用得出归纳的高阶思维能力,由题目中得知方芳一家人订的机票是09∶38,按照提前2小时进入机场的规定,得出他们必须要在07∶38之前来到虹桥机场。再进行逐一分析比较,发现在时间上可以满足这个条件有乘坐公交车和打的。乘坐地铁不行,因为地铁最早的发车时间是06∶40,耗时2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是08∶40,时间上来不及。所以他们有两种出行方案,分别是乘坐公交车和打的,都能在时间上满足方芳一家人的出行要求。做这一题需要学生先提取重要的信息,然后比较归纳这些信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得到结果。学生要综合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推论等阅读策略。

三、联结生活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课程表、统计图、平面示意图、产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等。形式众多、适用广泛,和生活联系紧密,凸显出其强大的实用功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时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面两道非连续文本测试题:

1.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票务政策”,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票务政策”提供的信息,想一想李华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观众守则”,李华提醒奶奶注意的以下事项对吗?说明理由。

A.如果看到有人吸烟,奶奶您年纪大了,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呀。(  )

B.奶奶,我不能陪你一起去了,您多拍几张照片给我看看。(  )

C.奶奶,不要在建筑物上刻下您的大名哟。               (  )

非连续性文本的出现是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一课程理念的正面回应,也是对“为生存准备”这一时代诉求的长远规划。通过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评价反思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判断、评价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解释、补充,甚至质疑,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评价反思能力,如下图这道检测题:

近日,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几张图片,皇帝居然走起了“卖萌”的路线。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这种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评价反思能力,考查学生的观点、认识是不是和文本追求的价值取向一致,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做这类检测题,学生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知道文本的观点是什么,先对文本的观点作出判断,然后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结,谈谈自己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观点正确,语言表达尽量有序完整。如果观点错误,一分不得;如果仅仅观点正确,理由不充分,或者表达不连贯、不完整,也要扣分。

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出现得比较晚,是近几年新增加的题型,检测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在做这类检测题时失分严重,这正说明当前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还须进一步提高。检测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广大一线教师明确检测着力点的所在,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责任编辑:陈国庆]

该文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9年度课题“互联网+课外阅读视角下小学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与评价实践研究”(AH2019154)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