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吉海荣 董洪叶
礼仪素养是学生品德修养教育的关键所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里关于儿童禮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细致化、操作化、针对性强的特点。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寻找礼仪素养教育的因素,把儿童的自我修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和社会公共场所礼仪培养到位,对于促进儿童从成长、成熟到成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自我修养礼仪:在尊重、沟通、宽容中促进儿童成长
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修养礼仪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做一个文明人,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为儿童的一生成长奠基。只有尊重自己和别人,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出宽容大度之气,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过程中,成为优秀的小公民。翻开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关于儿童自我修养礼仪的教育内容特别多。教材从低到高、螺旋上升式地给儿童自我修养礼仪安排了阶梯化的培养教育体系。老师只有解读好教材中儿童自我修养礼仪的内容,才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儿童品德成长。
1.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
礼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是儿童自我修养礼仪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尊重自己要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开始,首先要从儿童的仪表礼仪进行引导。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两课就从儿童洗脸时要记得洗眼角和脖子、照镜子整理衣领子、会系红领巾、会整理桌面和书包、坐立走有精神、精神面貌好等方面来引导儿童维护自己的形象。教材还用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爱整洁的孩子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坐立走行姿势好,有精神、不骄傲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的形象,也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开始。其次,尊重自己还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比如中年级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我很诚实》,四年级下册的《说话要算数》就对儿童的诚信品德进行了引导。《说话要算数》一课开宗明义地指出:说话算数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说话不算数不仅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伤害。通过去帮一帮那些言而无信的人学会提醒自己、事先告知等行为,逐渐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尊重他人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是儿童自我修养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尊重他人体现在语言文明上。儿童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文质彬彬然后有礼也。低年级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了您》《上课了》这几课都体现了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礼仪: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别人发言要倾听;见到老师同学问个好,学会使用“请、你好、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其次,尊重他人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一年级上册的《课间十分钟》,一年级下册的《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大家一起来合作》等几课,讲了课间做文明游戏,交朋友过程中有礼貌;无意打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课堂上师生问好,行鞠躬礼;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再次,尊重他人还表现在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六年级下册教材《学会尊重》一课,通过《小小的善》这一故事引导儿童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并说明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如果教师好好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引导儿童去尊重自己和他人,不仅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礼仪。
2.学会沟通和宽容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对问题的看法都会有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和矛盾。那么学会沟通和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选择何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是体现一个人文明礼仪修养的重要表现。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当冲突发生》和五年级上册的《学会沟通交流》,以及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宽容》这几课就对儿童的沟通交流礼仪做了很好的指导。
教材《当冲突发生》一课先从儿童身边经常发生的冲突情景中寻找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列举解决冲突的诸多方法,引导儿童在探究中选出一种既能避免冲突发生又不让自己委屈的合适办法,既体现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又进行了辩证道德思维的训练。接着指出冲突并不可怕,并指导化解冲突的系列具体办法:从控制情绪——交换意见——换位思考——商议办法——请人调解等五步冲突化解法[1]行为指导不仅细致到位,而且礼仪操作性强。在《学会沟通和交流》一课中提出了沟通应有的心态——真诚坦率;要做到真诚坦率还须要换位思考三部曲:稳定情绪——冷静思考——寻找合理点,在此基础上引导沟通会表达、倾听有耐心的方法。教材从情绪调理、语言表达、礼貌回应等角度充满了人性化的引导,体现了沟通礼仪教育的实操性和针对性。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一个情景,通过分小组运用五步调解法、模拟表演等形式达到实践运用,让儿童实实在在掌握交往礼仪。
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没法调和时,就须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六年级下册《学会宽容》一课是四、五年级礼仪教育的进一步提升。教材带领儿童走进“静心泉”“包容镜”“礼让亭”感受宽容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和谐与健康;请啄木鸟医生走进“计较城”人的心中找出三条小虫子:心中有怒气—想要报复对方—不愿原谅对方。通过换位思考发现,“以牙还牙”解决冲突的方式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冲突,最终得到了“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这一重要启示。当然对待冒犯人格和尊严的行为是不能宽容的,这就给宽容做了底线的标识。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既形象生动,又从儿童的心理情绪、交流方法、礼仪指导以及法律告知等多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指导,称得上贴心的人际交往礼仪指导课。儿童只有拥有真性情、真心情,才能够行真礼,才能在礼仪交往中逐渐养成内在的德性[2]。
二、家庭生活礼仪:在关心、参与、担当中促进儿童成熟
家庭是儿童放松身心的地方,同时也是礼仪教育的原生地。家庭中讲礼仪能造就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人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家庭礼仪的关键是关心、关爱。对于儿童来说,接受爱很容易,感受爱的能力却很有限。这就须要儿童学会去爱别人,只有在参与中体会,在参与中学会担当,才能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儿童家庭生活礼仪的教育内容都在循序渐进地教育孩子家庭中的礼仪素养,强调儿童在参与中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去关心家人。
1.关心家人更有爱
儿童的家庭礼仪素养體现在学会关心家人。家庭中亲密关系相处的礼仪关系爱的道德,把握适度就是礼。比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第三个版块,出现了《弟子规》的礼仪要求:“出必告 反必面”,这个板块的话题是:“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个家庭礼仪的德育目标定位很准,要孩子出门前具体告知家人你的去向,并以能告知具体时间为宜,不要让大人着急;回来了要及时向父母告知,这是亲子之间最起码的礼仪。奶奶一个人很孤单,孩子陪着奶奶说说话、聊聊天、捶捶背等;看到爸爸妈妈在忙,“我”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帮助爸妈;记住家人的生日,给他们带来惊喜等等,都是在关心家人中表达自己的爱。再如,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就是对儿童餐饮礼仪的培养,吃饭老人先上桌,体现了尊老和爱老;吃饭时摆碗筷,不乱翻盘中的菜,体现了心中有他人的敬人理念。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让孩子了解体谅父母的辛劳,管理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体贴父母,引导学生体谅父母的辛劳,激发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家人 。
2.参与家务有担当
道德是实践性的,礼仪教育也是实践性的。家庭礼仪素养只有儿童在家庭参与中才能逐渐养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就礼仪教育在多处有层次地安排了家务劳动,让儿童在参与劳动中学会担当,当然还要进行安全指导,量力而行。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干点家务活》,教材不仅指导儿童学会干家务活,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为什么要做家务活,从责任担当的角度说明了承担家庭劳动是家庭成员的重要责任。教材中还罗列了干家务的事项、家务时间表,表明做家务要持之以恒。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等课文就引导孩子明白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作为孩子,我们不仅要相互关心支持,遇到事情还要学会动脑筋,坚持负责到底。如,家庭任务单:照料金鱼责任单、如何让父母和好、如何照顾离家远的外婆等话题。像“有客来我家”活动就是实践待客的礼仪,儿童在家庭礼仪实践活动中体验着一份担当,培养了儿童以礼待人的能力,让他们在家庭礼仪行动中逐渐成熟起来。
三、 公共场所礼仪:在守规、礼让、维护中促进儿童成人
在社会公共场所讲礼仪是尊重社会的表现,对儿童进行社会礼仪的培养是促进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有效方法。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教育内容对公共场所礼仪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以促进儿童在学会共建中实现共享。
1.学会遵守规则,懂礼让
儿童要成为合格的小公民,公共场所礼仪首先要遵守规则,讲究公德;其次要学会礼让,维护秩序;再次,要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最后要爱国守法。遵守规则是最低要求,懂得礼让是道德高要求,两者相辅相成。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展示了儿童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不同危险和障碍,引导儿童了解交通信号,角色扮演“我是小交警”,同时渗透安全教育,这就是行走之礼。引导儿童体会在上学路上有很多人为我的安全保驾护航,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二年级下册《大家排好队》不仅指导了排队的方法等文明礼仪知识,还渗透了文明礼仪情感,引导儿童明白,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讲礼仪可以带来安全。同时提出生活中的德性要求:尊老爱幼、紧急情况等特殊情况,我们也要给予帮助和谦让。通过情感的引导,我们就能理解守规矩、懂礼让是一个文明的而又温暖的社会要求。创设需要排队的情境,指导孩子排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运用,这才是我们有效的礼仪教育。
2.学会维护更美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常参与的电影院、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体育比赛、社会服务等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更应该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从什么是公用设施、公用设施有哪些、调查了解公物受损情况入手引导儿童学会爱护公共设施。《我和公物的故事》一课从公物的角度换位思考来感受被伤害的心情,深入体验公物的内心情感,激发儿童的礼仪情感。 再从“大家一起来爱护”引导了具体维护公共设施的行为,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爱护公物的礼仪。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从维护环境的角度引导儿童做一个爱护地球的小公民。从地球发烧引出碳排放过量造成的温室效应,砍伐树木造成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减少。通过算一算我们身边的碳排放,感受多碳从哪儿产生的,为进一步引导儿童低碳生活每一天做准备。学会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在社会公共礼仪中只有进行共建才能实现共享。
总之,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寻找礼仪素养教育的因素,抓住礼仪知识,激发礼仪情感,践行礼仪行为,在自我修养礼仪的养成中促进儿童成长,在家庭生活礼仪养成中促进儿童成熟,在社会公共场所礼仪培养中促进儿童成长为合格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1(18).
[责任编辑:白文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