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永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以问题为导向。因此,立足问题是培育学生语文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文本批判:所写的内容一定是正确的吗?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面审视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冷静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几位游客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造成龟群被肉食鸟大量猎杀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向导明明知道救一只幼龟会使大量的幼龟受到伤害,他为什么还要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很多老师为了给学生一个交代,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向导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人们愿望相反的结果。向导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让成百上千的幼龟惨遭毒手,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所以,这个答案显然是不能够成立的。我们再把文本描写向导的两处语言找出来分析: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向导的“若无其事”说明他知道幼龟被嘲鸫叼走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这里也可以看出,向导对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应该都是知道的,因为他是一位生物学家。
当惨烈的事情发生后,向导却发出了“悲叹”,很显然这时的向导是悲伤、难过的。这是他极不情愿看到的一幕,也说明对这一后果,事前他是不知道的。
一种理解是向导知道后果,认为这是自然之道,所以若无其事,冷谈对待;另一种理解却是向导不知后果,救了一只幼龟,而让大量的幼龟丢掉生命,自己悲叹惋惜。很明显,文本本身的内容自相矛盾。对于这样的文本,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分析,并抛出这样的问题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文对向导的描写显然是前后矛盾的,你认为怎样修改才能使向导的行为前后一致呢?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尊重文本,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去探寻文字背后的秘密。
二、作者批判:这样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强调,只有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领会作者最真实的写作意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武松是一位妇孺皆知的打虎英雄。“英雄”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是品德高尚、无私忘我、令人敬佩的人。但是施耐庵描写的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山的段落中,学生却找出了武松的很多缺点: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这些行为表现出武松不仅倔强,而且非常粗鲁,极不文明。店家本来是做生意的,客人喝得越多就赚得越多。但是这位店家宁愿少赚钱,也不让武松多喝酒,可见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板,不赚昧心钱。但是武松却把店家的好心当作驴肝肺,态度极为不好。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从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武松更多的缺点:多疑、任性、自负。这些缺点似乎与一位英雄相差甚远。一位大家公认的英雄,作者却对他进行這样的描写。这是引导学生进行作者批判的良好素材。但同时也要开展迁移思考:武松身上的这些缺点对他成为英雄有影响吗?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过来设想:武松听了店家的话只喝三碗酒;武松听了店家的话不过冈,而是等到第二天凑了三二十人一齐过冈;武松看了榜文返回酒店,那么就不会有“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了。所以,在有些时候,一个人的缺点可能是促成他做成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从这里,我们就会看到作者施耐庵写作的高明之处。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知识的意义就是它对学生的意义。教师要善于从作者的写作出发,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
三、编者批判:这样的编写慎重思考了吗?
大批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具有极大的学习价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有的编者会按照自己的意图篡改名家作品,选用一些与事实不符,甚至编造事实的课文。面对这样的错误,我们要擦亮眼睛,组织学生仔细分辨。
熟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篇课文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都披上了银纱……”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月光曲》的确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特别是哥哥和盲姑娘的对话,以及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这个传说的目的是为了反映贝多芬是一个热爱人民的音乐家。但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一个小他十四岁的恋人——朱丽埃塔·圭恰迪妮。由于地位悬殊,年龄又相差太多,再加上朱丽埃塔家人的反对,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后来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成为伯爵夫人。而此时,贝多芬的听力已经在逐渐减弱。贝多芬十分痛苦,于是创作了这首《月光曲》。也就是说,《月光曲》是贝多芬失恋时写的。很多艺术家在听了这部钢琴奏鸣曲之后都感到乐曲中阴郁的情绪和无限的愁思,并无一丝浪漫之感。
传说的《月光曲》是出版商为了售卖《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而编造的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传说与贝多芬真实的境遇以及《月光曲》真实的意境相去甚远。一位真实的伟大的音乐家,一首真实的令人荡气回肠的钢琴曲,却被一个传说所误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编者进行批判:贝多芬是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真实的人物,编者为什么不去挑选真实的故事来表现他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艺术呢?
教材的编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过程漫长而复杂,再怎么认证,也难免会出现瑕疵。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加强与编者的对话,深入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素材。
四、自我批判:这样的解读符合价值取向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主观性的偏差,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加以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和坚持的理由作出客观、深入的评价。
有一次,在讲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一文时,当笔者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凡卡爷爷的生活比凡卡过得好。其理由是:
1.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而凡卡穿着破皮袄。
2.爷爷在大厨房里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
3.爷爷白天不用干活,可以睡大觉,只有晚上出来敲梆子,而凡卡白天晚上都要干活,有时还要挨打。
学生的理解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于是,笔者借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批判:如果乡下的生活真的很好,爷爷怎么会把凡卡送到城里来呢?请找出爷爷生活过得不好的地方。
1.爷爷65岁了还要守夜,说明爷爷的生活一点也不好,如果不守夜,也许老爷就不会给他饭吃。
2.爷爷白天睡在厨房里,说明爷爷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一个连家都没有的人,怎么能说过得好呢?
3.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的衣服不是自己的。一个老人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没有,岂不是很可怜?
4.爷爷守夜的时候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可以看出爷爷是多么的冷。但是再冷也要去守夜,也要去工作。不然就无法生活。
这样解读之后,我们就能看出,在沙皇统治下,不管城里還是乡下,穷人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而疑是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根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想、敢问、好问、善问。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批判性思维的精髓。
作为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不是高高在上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批判性求同、求异,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和评价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军.把语文批判性思维教育引向深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7).
[2] 张奎志. 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在三者间的合理游走[J].学习与探索,2008(04).
[3] 赵夕丹. 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8).
[4]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陈国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