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马姣
当下,一些年轻班主任从安全出发,把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下课后,学生除了上洗手间,其余时间一律呆在教室里,不能越“雷池”半步。如此一来,看似秩序井然的班级变得死水一潭,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去年9月,我就接手了这样一个班级,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平时班级活动也没有多少人参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发动学生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正巧,开学不久学校加强午餐纪律,开展了“餐厅纪律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我想,机会来了。一天,午饭后回到教室,我问学生:“你们说吃午饭时能说话吗?”学生们一听到说午餐纪律,瞥一眼老师的眼神就都明白了,纷纷表示不能说话。我笑而不语,真诚地说:“在家里吃饭你们说话吗?”学生一下子迷糊了,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什么药。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小声嘀咕:“在家里吃饭我是说话的……”
看到我没有反驳,学生们胆子似乎大了起来,开始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我见他们打开了话匣子,便话锋一转:“在学校餐厅吃饭能说话吗?”学生立即明白了我的意图,纷纷举手:“学校餐厅有六七百人,你一句我一句,就是声音的海洋,会影响他人……”“吃午饭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能边吃边聊,也不能嘻嘻哈哈……”接着,我趁热打铁,问:“午餐后回教室能不能跑?”学生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不能跑,容易摔跤,也容易发生碰撞。”“刚吃饱,剧烈运动对身体不好。”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了,明白了遵守就餐纪律是为自己好,而不仅仅是为了班级荣誉。
在这段时间,我用班级学生讨论的方式解决了很多问题,如:作业本落在家里怎么办……每次讨论,我都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机会,特别是给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在讨论“可不可以带零食”这个问题时,有男学生说下午时间长,肚子会饿,吃点东西学习会更带劲;有学生说牛奶饼干之类可以带;有学生说瓜子花生之类不能带,吃时会影响别人学习;也有学生说,零食可以吃,但要在课间。我觉得学生说得都在理,便总结归纳成了关于吃零食的几条班级公约。
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全员的参与,进行了思想碰撞,最后形成共识——班级公约。
一次,学生小朱和美术方老师在课堂上发生了冲突。之后,我先进行调查了解,让班干部与当事人分别发表看法,然后询问其他学生代表的意见。在这次讨论中,当事学生也获得了表达的机会。于是,我对集体讨论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进行了小结,形成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一般小事由小组自行讨论解决;如果事情影响较大,由班主任安排在班级里进行讨论,全体学生进行监督。有时候,虽然觉得学生处理问题并不到位,但也要尽量尊重他们的决定,因为他们还小,还在发展中,还在逐渐成长,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是急不得的。在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学会放权,学会尊重学生的决定,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敢于讨论,否则“讨论”只能是一种形式,不会有实效。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随着年级升高,同伴、集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班级事务,其实就是发挥班集体力量,让学生个个发表意见,同时也要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只有在这样“民主”的班级中生活,学生才会发展得更好,才会成长得更好。
【责任编辑:白文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