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四重意涵

时间:2024-05-07

张 瑞 程仕波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和成熟,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重大原则。①这些重大的政治宣示和思想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学理上认识和解读中国共产党话语中“斗争”的科学内涵,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为此,笔者通过学习和梳理***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重要论述,尝试从精神、责任、格局和手段四个向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意涵。

一、斗争是一种精神,无私无畏者才能斗争

斗争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败、流血和牺牲是难以避免的,一个斤斗便告成功的想法是虚幻的。正如鲁迅所说的,“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②斗争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精神,是无私的品质和无畏的气魄。“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③百年党史生动地诠释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与顽敌、困难和各种风险、挑战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无私者才能无畏。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④。正如毛泽东对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三大队学员所说的,“你们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要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斗到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⑤中国共产党人不谋私利,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斗争中,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⑥党的这种无私品格是能够团结全国人民参加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斗争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密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底气所在。

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拥有无私品格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所以能够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光明磊落干革命,正气凛然作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敢于站在人类正义、社会进步、人民利益的一边,敢于得罪一切敌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信邪、不怕鬼,并与之进行最坚决的斗争。共产党人在入党时就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始终抱着准备牺牲的决心。只有先有了不怕牺牲的意志和精神,才能开展英勇不屈的斗争。“有斗争就会有牺牲,不仅是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牺牲,而且还可能是个人生命或家人生命的牺牲。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大,作出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难。”⑦毛泽东曾对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说,“现在你们牺牲升官、发财及吃小米饭、爬清凉山的初步决心有了,但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你们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⑧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无畏气概的意指,即无畏利益的损失、无畏各种困难,更为宝贵的是无畏生死、不怕牺牲。有了这种无畏的气概,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被克服和战胜。

这种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气概贯穿于百年党史的各个历史时期,鲜活地展现于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大革命时期,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陈延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的不屈,赵世炎“志士不辞牺牲,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畏气概的生动诠释。无论是在革命高潮中,还是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人都表现出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为人民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不惜赴汤蹈火。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葆有这种无畏的勇气和气概。譬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毅然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开展武装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始终以无畏的气概和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坚持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相统一,坚决有力地开展反腐败、扫黑除恶、抗击新冠疫情等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有使命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并在革命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⑨从本质上来说,斗争就是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和推进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的过程。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斗争是共产党人的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⑩。这种使命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因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⑪敢于负责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我们党向来敢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衡量一个共产党人有没有斗争精神,“就要看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⑫由此可知,斗争就要知重负重,知重是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负重就是敢于负责,知重是负重的前提,负重是知重的延伸和支撑。“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⑬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首先就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历史证明,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增强斗争的前瞻性、进取性和创造性。可以说,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在不同历史阶段开展各种斗争,在任何困难面前从未妥协和逃避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斗争需要思想上的自觉,更需要行动上的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话语中的“斗争”是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等密切关联的。“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⑭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矛盾,不管是进行思想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还是化解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和解决重大矛盾,都是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苦干实干中实现的。无论是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还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来获得,而不能指望从他人、他处“要来”、“借来”和“捡来”,因为这犹如把房子建在别人的地基上,终究是不牢靠的。然而,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当斗不斗,当担不担,存在着逃避矛盾、回避问题、躲避任务等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对这些行为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和深刻的批判,并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现象: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的有之;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有之;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的有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有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有之。还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斗争不是“口号”,不是“标语”,而是实打实的实践和硬碰硬的行动。“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形式主义斗争,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一个论断。

敢于负责既需要胆量、气魄和实干,还需要方法和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⑮。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则因矛盾性质的不同而不相同。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根据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来决定斗争的形式和方法,做到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相统一,避免盲干和蛮干。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对“老子打起仗来,没有那么多道理,就是一冲”的言论进行了批评,他首先肯定了这种“勇敢”的一“冲”,接着指出只有“勇敢”的一“冲”还不对、不够,还要加上“智谋”的一“冲”。就是说有勇无谋的一“冲”是不行的,而需要智勇双全的两“冲”。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中国共产党人要能负责、会负责、负好责,做到权责对等,不盲目负责、不胡乱负责,在负责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斗争艺术,在哪个岗位就把哪个岗位的事情干好,承担什么职责就把什么职责履行好,这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三、斗争是一种格局,是局部服从大局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讲的斗争,“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⑯斗争的大方向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不是为了私利的争斗,也不是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狭隘和短视的斗争。它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而是心怀“国之大者”,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党中央领导下的斗争。我们的斗争不是散漫的、无组织纪律的斗争,而是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有组织的斗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维护权威、服从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关键要素,反之,就会遭受斗争的失败。巴黎公社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1871年的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两个多月就归于失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其经验教训时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土地革命时期,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中所唱的,“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强调党的领导的一元化,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分散主义,我们党对建立报告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党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文革”时期,面对当时存在的派性问题,邓小平指出:“对于派性,领导上要有个明确的态度,就是要坚决反对。有的人把党的事业闹得乌天黑地,你还等他觉悟,你能等得及吗?要敢字当头。对坚持派性的人,该调的调,该批的批,该斗的斗,不能慢吞吞的,总是等待。”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深刻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⑲服从中央领导是我党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纪律,是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的斗争,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人民的利益是党开展斗争的价值旨归,也是党的政治特质、政治优势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指引党员干部为正确的、合理的、美好的事物而斗争,与腐朽的、错误的、丑恶的事物作坚决的斗争。没有“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就难以团结人民,难以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凝聚力,也难以克服困难和挫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什么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什么能领导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从饥饿、混乱、贫弱走向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关键就在于为人民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为民族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没有私利可图,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⑳另一方面,坚持运用战略思维指导斗争。党员干部“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㉑人民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从这个立场出发,运用战略思维,看得远、想得深,能够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短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发展与保护、内和外的关系,并开展立足全局的长期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脱贫,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反腐败斗争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等等,无一不体现了我们党“人民最大”的斗争格局。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胸怀天下的斗争。我们党立足中国、胸怀天下,提倡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站在全人类的立场、运用全球的眼光思考和处理国际关系,“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㉒。我们党没有囿于中国,而是放眼世界,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㉓。中国敢于与错误的言论和行径作斗争,特别是愿意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共同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我们党自觉承担大国责任,一直倡议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商量、共同面对和解决贫富差距、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自觉履行大国责任,积极配合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并为诸多国家提供疫苗、医疗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为世界人民与新冠疫情进行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斗争是一种手段,是维护团结发展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去的,我们讲的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㉔,而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重负重和苦干实干。就是说,斗争本身不能成为我们的目的,而只能成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它仅具有工具属性,而不具有目的属性。

社会在矛盾中发展,而矛盾绝不能长期掩盖起来,它们总是以斗争来加以解决的。纵观人类发展史,斗争和发展是化解矛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主要手段。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作为手段的发展,它主要是促进和实现生产力的发展,解决的是经济基础的问题。而斗争主要是通过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优化,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手段各有自身的优势和限度,两者相辅相成,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手段。回顾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我们党灵活运用军事斗争、思想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等斗争的手段,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以达到不同阶段的革命目的。同时,坚持协同、灵活运用发展和斗争这两种手段,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有针对性地选择维护团结和发展的手段,以实现阶级联合、民族团结、人民解放和社会发展等阶段性目标,并最终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总体而言,发展是主导性的手段,斗争是辅助性的手段。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主辅关系会发生一定的、必要的变化。例如,在革命时期,斗争是主要的手段,发展是辅助性的手段。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发展是主要手段,斗争是辅助性的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演变轨迹,来感受斗争的手段、工具属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其中,大革命时期,斗争是唤醒工人革命意识的手段。这一时候,党视成立党组织、罢工、办刊等斗争形式为重要手段。毛泽东指出,“非得政权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在手段上又有必要的理由”㉕。“劳工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㉖“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㉗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上述手段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领导全国人民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之中。土地革命时期,斗争是争取群众参加革命的手段。大革命失败后,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同时,党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时候的红军,不是一个单纯打仗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发动群众,打仗仅是一种手段。”㉘抗日战争时期,斗争是团结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手段。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日,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希望将斗争运用于不同的对象和范围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把资产阶级提高到赞同抗日纲领的地位;对农民要采取同志态度,以斗争求团结,把农民提高到接受共产党的纲领的水平;和无产阶级自己队伍内的成员作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反对一切分裂无产阶级的落后思想,反对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孟什维克思想;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一切机会主义思想,以斗争求团结。”㉙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毛泽东的《目前时局及今后六个月的任务》中感受斗争的手段意涵。他指出,“必须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到团结之目的这一方针,毫不动摇地争取目前斗争的胜利,以便有利地转到和平发展的新阶段。”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时期,斗争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开展“三反”“五反”斗争,清除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后,针对人民内部和阶级斗争出现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找到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斗争和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因为如果在主观上没有团结的愿望,一斗势必把事情斗乱,不可收拾,那还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还有什么党的团结?”㉛斗争和批评是达到团结的手段和方法,有力推进了党的自身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斗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㉜“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㉝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为什么要有一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有人民内部的民主,而没有对破坏分子的专政,社会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现代化建设搞成功。”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面临的斗争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斗争作为解决发展中产生而发展又无力有效解决的问题、发展本身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的手段。“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㉟历史和现实证明,发展并非万能,它也有其力所不逮的地方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正如***所指出的,“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并不是全部,人心向背也不仅仅决定于这一点。”㊱就是说,发展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它是有限度的手段,而不是全能的手段。这是因为发展本身也会带来问题,发展和矛盾总是相伴而行的,而且有些因发展而产生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本身无法解决的。“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㊲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规律,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循。为此,在新时代,我们党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通过斗争解决发展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斗争赢得大团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注释:

①⑮㉟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② 《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2页。

③ ***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22年3月2日。

④⑭㉒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⑤⑧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119页。

⑥ 本报评论部:《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伟大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②》,《人民日报》2020年8月19日。

⑦⑩ 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8期。

⑨ 《***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6页。

⑪⑫⑬⑳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224、6—7、206页。

⑯㉔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

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⑱㉜㉝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11、311页。

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85页。

㉑ 《***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 2022年版,第40页。

㉕㉖㉗㉘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1、57页。

㉙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5页。

㉚ 《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页。

㉛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㉞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㊱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5—136页。

㊲ 《***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81—82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