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土地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

时间:2024-05-07

饶映雪++刘天乔

摘要:土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和生产要素,当前土地资源短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用地规模阶段性特征明显和用地期限难以确定等问题上。本文结合2001—2015年间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土地政策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政策可以发挥正向的影响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要以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目标,保证土地资源配置适应其产业发展规律,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土地监管是土地政策的一个关键环節,规范化土地监管可以从企业用地情况和建立产业用地退出机制两方面入手,加强对闲置土地有关处罚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闲置土地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关键词:土地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监管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ADC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中心区低效工业用地的退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GL054)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6-0021-04

一、引言

土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和生产要素,当前土地资源短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用地规模阶段性特征明显和用地期限难以确定等问题上①。如何破解土地瓶颈制约,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出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就是以土地政策为调控工具,依据规划,优化整合土地空间布局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②。从土地问题入手,探索土地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要素供给和土地规划两方面。Debolini(2015)指出土地利用竞争是产业竞争在空间上的基本表现③;实施产业用地类型管控政策能促进城市改造与新产业发展④。石忆绍和吴婕考察了京沪穗的产业布局,认为优化产业布局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促进作用⑤。张孝宇等(2011)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要素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⑥。孙宇杰和陈志刚(2012)探讨了新兴产业用地供需和布局等方面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⑦;高向军和董菊卉(2012)调研沪浙闽地区,指出应在工业用地供应环节进行项目评估和用地细分⑧。杨萍等(2015)认为,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是实现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的基本准则和技术指导体系⑨。

本文以土地政策为切入点,采用政策文本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梳理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结合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用地特征,揭示土地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提出促进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政策演变

本文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政策样本:从国土资源部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官方网站中搜集相关政策文件,并从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以“土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整理我国1983—2015年间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对新兴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土地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1983—2015年间,与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土地政策文本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共195项,其中,法规数量21项、国务院规范性文件19项、地方规范性文件39项、部门规范性文件116项。因此,本文最终讨论的土地政策样本为195项,并依照其政策效力级别,将政策划分为A等级——法规、B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C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D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共4个层级,政策效力级别越高,政策的作用力度也就越强。

本文用比例图反映创新政策比例的时间序列变化,考虑A、B、C、D等级数量之间差距的同时,更清晰地反映政策的变化。观察图1,1983—2015年间,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土地政策数量呈增长后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1999年出台了8项政策文件,且之后每年都有政策出台,在2006年后政策数量较为密集。总体来看,围绕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政策发展阶段。1983—2000年间,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开始启动部署,多部门相继制定税务、金融等各类政策,但在政策数量上处于平稳状态,无突破性增长。

(2)政策加速阶段。2001—2006年间,湖北省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文件较少,仅有1项,但财政、税务、工商、外事等部门相继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出台相关部门政策,部门规范性文件政策数量增多,协同国务院政策文件对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指导。

(3)政策密集阶段。2007—2015年间,部门和地方规范性文件数量较上一阶段更为密集,湖北多地区在这一阶段中相继出台了较多的关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建设的政策文件,同时国务院也出台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和发展方向。如:200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湖北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

三、实证分析

1.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CD模型来分析土地政策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程度。

(1)式中,Y为湖北省某一年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因变量;ɑ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6、β7分别为Gdpgrowth、Landpolicy、Staff、Techmarket、Firm、Expenditure、Finance的系数;ν为残差项。

2. 变量选择

市场和政府是调控经济的两大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作用快速发展,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控,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根据已有文献,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生变量主要有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科技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变量及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1)土地政策(landpolicy)。政策变量通常以虚拟变量或者名义变量的形式出现。本文采用设置名义变量的方法,将2001—2015年间土地政策对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力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各等级赋予不同的数值反映其作用程度:2001—2006年赋值为1,2007—2015年赋值为2;土地政策越有针对性、越密集,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2)GDP增速(gdp growth)。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而经济增长可以通过GDP增速来反映,因此选取GDP增速作为变量,借此反映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3)R&D人员全时当量(R&D staff)。R&D人员全时当量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这是国际上比较科技人力投入而制定的可比指标。该指标可以反映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投入情况,高技术人才的投入越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有利。

(4)技术市场成交额(Techmarket turnover)。技术市场成交额指登记合同成交总额中明确规定属于技术交易的金额,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投入水平。

(5)高技术产业企业数(Firm)。高技术产业的企业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

(6)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Expenditure)。工业企业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或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和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用R&D经费内部支出表征企业的R&D活动开展的资本投入。

(7)财政收入(Finance)。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而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财政收入越高,对战略性新产业的财政投入才能更大。

3. 实证检验

根据表2,F检验的P值为0,说明选取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模型(1)的R2为0.6477,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模型总体较好。模型估计结果中,GDP增速、土地政策变量、R&D人员全时当量、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和财政收入等大多数变量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中,GDP增速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GDP增速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R&D人员全时当量与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R&D人员全时当量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技术市场成交额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高技术产业企业数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相关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合,但P值>0.05,与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不显著。财政收入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财政收入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投入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而带来生产效益的新兴产业,没有科技投入为支撑,没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就缺失了最大的“王牌”;人才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人才资源为基础,人才建设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实证结果表明人才的投入能有效促进产业产值的提升,且新型技术人才是提升一个地区产业技术水平的关键,加强人才引入可以提升地区发展的总体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是政府部门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增加财政投入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加大经费投入、税收减免或经费补贴等。

关键变量土地政策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相关性显著,变量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土地政策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土地政策主要通过不同的政策工具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湖北省土地政策的制定越有针对性、执行力度越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越大,以此来衡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也越好。

土地政策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合理的土地规划、土地供给和土地税收等政策能保证各产业园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2)通过制定土地供应政策,调整城市产业发展的优先级,调控供地顺序和供地数量,支持发展形势强劲的产业,限制或淘汰低端产能的项目或企业,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生产规模的壮大。(3)通过差别化的土地规划政策,统筹规划区域结构,保障不同区域内的新兴产业是符合其资源、地理和技术上的优势产业,兼顾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4)通过土地政策引导生产要素投入,从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一方面,土地政策能够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会促进劳动力的投入,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土地政策能够促进技术资本的投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四、对策建议

土地政策涉及土地規划、土地开发、土地供应与利用审批、土地使用监管、用地清退与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等环节,进一步延伸,还涉及地价测算、税收等经济杠杆,是以土地为载体或切入点的一系列管控工具的集成,基本覆盖产业引进、发展、运行及退出等各环节。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加强土地政策的调控力度,在规划、供地、利用和后续监管几个阶段给予政策支持。

一是构建科学利用土地的政策引导机制。确立科学有效的土地规划政策,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作为长远目标,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予以更高的重视。与此同时,保证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以及湖北省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园、科技园、开发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必须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在国土资源部门历年修编的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增添针对性的用地规划,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对分区用地进行新的配置,在此基础上确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用地规模,引导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靠拢,确保企业能准确及时地进行用地投资。

二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土地供应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要以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目标,保证土地资源配置适应其产业发展规律,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供地优惠等政策措施加强市场培育,通过政府补贴扶持中小型新兴产业,保障企业的产业用地需求。在土地供应政策中调整产业园区准入标准,可参考杭州萧山区的集约节约用地经验,设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准入门槛,在土地供应前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进行考核,以满足不同产业类型企业的不同用地需求,也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用地评价体系。在供地模式上创新,从出让价格、供地年限和出让方式上着手,实行弹性土地供应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可适当降低土地出让起始价,但需建立出让价的最低标准,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企业可享受同等待遇的安排,比如对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生产企业采用不同的供地方式,协议出让和招投标的方法可以合理结合,也应仔细区分。

三是构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税收政策。土地税收是土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土地税收尤为重要,可从土地占有环节对新兴产业企业设置产业用地目录,视情况征收使用税,如2014年上海《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差别化征收土地使用税”等指导意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用地状况进行评估,对于企业规模小、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企业可降低物业税率,实行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增设土地闲置税,国土部门可建立评估体系,对企业用地效率进行评估,对闲置、低效用地的单位和个人,收取高于平均水平的土地闲置税,提高囤地成本,减少囤地、炒地行为,减少土地浪费。

四是构建规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监管政策。土地监管是土地政策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定期对土地使用权证年检及履约考核,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监督。进行供地后的情况监督和评估,建立信用数据库和奖惩机制,及时更新检查企业用地建设是否规范,是否符合供地规划时的土地评价标准,全面掌握企业用地情况和用地潜力,作为后续用地的审核依据。(2)建立产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存在土地闲置情况的新兴产业企业要进行清理和处置,并加强对闲置土地有关处罚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闲置土地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注释:

① 卢为民、马祖琦:《土地政策与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② 张宇、刘芳、欧名豪:《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土地制度支撑体系》,《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6期。

③ M. Debolini, E. Valette, M. Francois, Mapping Land Use Competition in the Rural-Urban Fring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n Land Policies: A Case Study of Meknes (Morocco), The Land Use Policy, 2015, (47), pp.373-381.

④ Igal Charney, Downtown Redevelopment and Land-Use Regulation: Can Planning Policies Discipline Property Development? The Land Use Policy, 2015, (47), pp.302-308.

⑤ 石忆绍、吴婕:《京沪穗科技服务业用地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期。

⑥ 张孝宇、张安录、蔡银莺:《土地要素投入对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9期。

⑦ 孙宇杰、陈志刚:《加大土地政策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第12期。

⑧ 高向军、董菊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地政策评析:基于沪浙闽地区的调研》,《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第5期。

⑨ 杨萍、季明川、郝晉珉:《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设计与实证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第9期。

作者简介:饶映雪,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4;刘天乔,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责任编辑 陈孝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