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南的春雪

时间:2024-05-07

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地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敲打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然下得不大,但不久后,地面、屋顶上就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张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却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寂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让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之心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依偎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因而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方的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的要义,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了。而人们常常把雪当作“天使”,当作“棉被”,当作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它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作者鲁涛,节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6期)

阅读手记

雪似乎是北方的常客,但在温润的江南,它却成了偶然的访客。因而在江南,看到雪花飄舞,人们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作者自然也不例外。

如选文第二、三段中,作者便分别从感官的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雪: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点出雪的急骤;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雪后的颜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的),写出了雪的洁白与韵味。第四段中,则运用拟人修辞,写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使人如临其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