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党政人才梯队建设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4-04-24

〉〉〉〉〉余玲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政人才是我们党执政的主体和骨干力量,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注重推进党政人才梯队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就是要前瞻性地培养和储备候补人才,及时填补人才缺口,以保障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近年来,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考核评估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彰显,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但与此同时,基层党政人才队伍的梯次结构不均衡,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党政人才紧缺,干部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存,类似这些问题仍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政人才队伍优化,亟须加以重视并加快推动解决。

优化人才结构

鼓励。图:王鹏/新华社

一是拓宽入口。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出发,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广开进贤之路,加大公务员招录、人才引进、选调生培养等力度,从各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既要关注人才的现有能力水平,也要关注其潜力开发、未来成长,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畅通从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跨体制跨身份选拔党政干部的渠道,试点推进政府雇员制,优化干部队伍年龄阅历、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多维度梯次建设。实现聚才、育才、用才一体化,建立健全基层党政人才职业发展管理体系,明确人才阶段性培养目标,明晰人才发展上升空间,拓展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特殊人才柔性引进“绿色通道”。

二是把好晋升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方针,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想,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用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拔使用干部,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人才“引、育、留、用”智能化、智慧化、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系统化的人才数据库。借鉴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数据信息,动态化分门别类整理人才信息,实现优秀人才适岗、适时调度使用。注意把握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调整、重要岗位出现空缺等时机,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年轻干部,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

三是畅通出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体系机制,探索推行职务任期制、末位淘汰制、轮岗交流制等制度,对表现好的推荐评先评优、优先提拔重用,对表现不佳的视情况降级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转岗使用或进行离岗培训,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专业性强的岗位,建立健全特殊人才调配制度,以差异化激励制度、引导传帮带制度鼓励干部从自身优势出发,自主申请到不同序列的岗位发展,积极选派有经营能力的人才到国有企业任职。

提升人才质量

一是突出思想淬炼。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用好党校主阵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等资源,安排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因时因需开展组织部门“下单”调训、基层干部“点单”参训、中心工作“派单”培训,推动基层党政人才不断夯实信仰之基、筑牢思想之魂。

二是突出政治历练。开展基层党政干部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常态化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干部到改革攻坚、招商引资等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多的前沿一线、吃劲岗位摔打磨炼,推动基层党政人才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锻炼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不断提升“政治三力”。

三是突出实践锻炼。实施基层党政人才一线“墩苗”培养模式,分类设计人才培养链条。对梯队急需替补人才开展针对性适岗实岗锻炼,使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人才的适用性和可塑性。在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部门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可适时通过平级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多岗历练。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年轻干部,可适时交流到一线工作,使其增长阅历、磨炼意志。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可交流到机关部门工作,增强其全局观念和协调能力。

四是突出专业训练。分析干部专业培养方向、创新培养途径,完善基层党政人才全息信息,“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科学制订培养计划,以工程思维及时按需培养,系统推进实施。围绕中心工作、主责主业,对干部分层分类,培养其专业素养、提升其专业本领,将其锻造成为专业领域内的行家里手。针对基层党政人才的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多样性、针对性培育,探索实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让基层党政人才的能力本领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加强人才管理

一是从严评价。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破立并举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时俱进出台人才分类评价配套政策,实行“一岗一策”“一类一策”,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突出考准考实,按照分类评议、逐级负责、上下互评、群众公认的原则,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干部基本情况及工作业绩,利用大数据建立干部个人成长电子档案。

二是从严考核。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不但看干部做了什么,还要看干部做了多少、效果如何。通过定期走访、信息收集,结合干部所在单位领导、同事以及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评价,及时分析研判。在现行考核考察手段的基础上改进方式方法,通过约谈恳谈、近距离接触干部、综合研判等方式,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干部,对照“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对干部精准画像并量化打分。

三是从严监督。对干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思想行为统一管,工作圈社交圈衔接管,“八小时内外”贯通管,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加强对干部日常表现的跟踪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作用,跟踪记录干部工作业绩、培训锻炼、群众口碑等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