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麦杰峰
【摘 要】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组合各种不同的材料,建构自己的作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文章结合STEAM教育理念及生活化建构活动的特点,以乐高建构活动为例,从设计与组织、观察与评价两个方面提出了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 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 乐高
建构活动不等于放任式的“自主游戏”,教师应当将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活动中,有效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供细化、有效的支持策略。通过STEAM教育理念与生活化建构活动的结合,能进一步挖掘出建构游戏的价值。笔者基于对STEAM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对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的推进提出新的见解。
一、STEAM教育理念下的生活化建构活动
1. STEAM教育理念的本质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五门学科的首字母组合,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科技为手段,融合工程、数学、艺术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指面向真实世界问题解决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育,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思考以及探究,注重生活的联系性、操作的趣味性、材料的开发性、幼儿兴趣的启发性以及基础认知的铺垫性[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STEAM教育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了以“做”为中心,以幼儿为主角以及核心,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启发作用,引导幼儿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究中,积极探索实践,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2]。
实际上,STEAM教育区别于项目活动,除了关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情感体验,还应更注重科学与数学等知识的渗透。在STEAM教育中,“科学”指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技术”指的是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活动;“工程”指的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设计、解决、制作的过程;“数学”指的是关于数量时间空等关系的认识[3]。STEAM教育应当更多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强调幼儿工程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提前设定合适的数学与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发和推动活动有目的的前进,并围绕同类型学科小范围地进行整合[4]。
2. STEAM教育理念与生活化建构活动的关系
STEAM理念下的生活化建构活动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沟通协调、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建构活动不仅仅是积木的搭建活动,幼儿在生活和游戏场域中的真实问题中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在小组的有效沟通合作下识别问题、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最终展示成果并进行分析、反思。在多方案、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幼儿能在愉悦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量差异、结构与形状变化、排列的转换等数学经验与知识,从而能更透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二、STEAM教育理念下生活化建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 基于理念,制订活动目标
生活化建构活动目标的确定,除建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外,应当着眼于不同领域、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与融合,挖掘活动蕴含的多种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5]。教师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三个不同方面确定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以STEAM为基本要素,进一步制订生活化建构活动目标。
以“手摇风扇”乐高建构活动中STEAM要素目标为例,“科学”即了解风扇的基本结构组成及运行原理;“技术”即学会参照图纸,搭建乐高电风扇;“工程”即运用齿轮转动进行二级加速的建构电风扇;“艺术”即思考并设计美观的乐高手摇电风扇作品,并对成品外形与结构进行美化;“数学”即感受扇叶、支架、底座三者不同的形状与空间关系,感知操作材料的数量。通过基于STEAM的生活化建构活动目标的制订,将隐含活动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目标提炼出來,有利于充分挖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2. 源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联系起来,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6],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有趣味的故事背景及问题情境,引发幼儿主动思考、迁移已掌握的科学经验和知识搭建建构作品。
以乐高建构活动课“钓鱼竿”为例,教师通过设置幼儿如何帮助熊大、熊二制作钓鱼竿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熊大、熊二想吃烤鱼,但是不敢下水抓鱼,那怎样能站在岸边把鱼取上来(用鱼竿钓鱼);要如何帮助熊大和熊二搭建一个又长又稳的钓鱼竿(出示钓鱼竿图片,讨论钓鱼竿的结构组成部分,引出滑轮等关键材料的运用);在鱼上钩后,怎么让鱼上岸(需要用到较大拉力把鱼拉上岸的,因此需要考虑“鱼竿”积木搭建得更加稳固,以免钓鱼过程中“折断”)。教师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带领幼儿主动观察,让幼儿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寻求解决搭建技术难题的方法。
3. 聚焦目标,提供投放材料
建构材料的投放需要与活动的具体目标相互关联,而非盲目地投放材料。材料的提供应当具有系统性,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对有限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与改造并有机联系,使材料系统得出“1+1>2”的效果。
在乐高建构活动中,乐高材料以2×4长方体积木、2×2正方形积木为基础材料,辅之以横梁、齿轮、滑轮、轴、基底板等材料,材料种类固定,但是通过材料组合和结构变化,幼儿能搭建出成千上万种的作品。例如,以最常见的2×4长方体乐高积木为例,通过上下层不同积木缝隙的互锁,幼儿能在建构的过程中如建筑工人一样对缝隙进行缝合,让结构更加牢固、不易散架,同时,通过平面互锁、内缩式立体互锁、外扩式立体互锁等结构变化,搭建出稳固的建筑、金字塔、船只、雷达等。以“跷跷板”乐高建构活动为例,幼儿须在了解跷跷板组成部分(固定支柱、长板、座位)的基础上,探究跷跷板的支点特性并理解等臂杠杆的原理,独立思考如何建构两层的跷跷板。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有目的地提供有助于作品关键步骤的搭建材料,如固定滑轮、连接轴、带孔的长梁及积木等,从而更好地达成STEAM要素目标。
4. 放手搭建,鼓勵自主思考
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商量计划,以设计图纸、参照图纸等为形式,规划建构内容和步骤,合理安排组员之间的分工及时间,帮助幼儿树立规划意识与合作意识,推动“工程搭建”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例如,在大班乐高建构活动“龟兔赛跑小剧场”中,教师鼓励感兴趣的幼儿组成活动小组,共同规划表演剧场布局,商议舞台的背景谁负责搭建,如何用积木搭建,尺寸比例多大才合适,如何测量尺寸和制定图纸,场景中动物人偶等角色如何绘制和固定,跑道、起点线、终点线谁负责用3D打印笔制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计划”,幼儿在建构和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计划,在“分析—讨论—调整”的循环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契机,推动建构活动的开展。
三、STEAM教育理念下生活化建构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1. 适时介入,助推发展
教师要在建构活动中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幼儿游戏情况,适时地介入、引导。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建构活动会融入更多的科学、工程、技术类相关知识,其知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权衡并处理好建构活动中“教师介入”与“幼儿自主”之间的矛盾。当幼儿长时间处于同一水平层次重复摆弄建构材料,或因建构技能或材料的缺乏需要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引导,可以在对幼儿持续观察的基础上,初步判定幼儿当前的建构发展水平,以“合作者”的角色融入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互动,以“语言互动,传授经验”“难点示范,传递技巧”等方式,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经验。教师既是观察者也是共同游戏者,使幼儿能更直观地获得STEAM要素知识与经验。
2. 注重交流,拓展思路
在建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延续开展交流点评、分享交流环节,鼓励幼儿以作品介绍、经验分享、后续创想交流、作品互评等不同形式进行积极讨论发言,促进经验的迁移。
建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抛出话题,引导幼儿进行回顾与小结。例如,搭建这个作品的构思和想法是怎样的?搭建作品的时候,主要用到了哪些零件?制作了哪些模型,其中运用了哪些科学原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制作的模型,哪些部分做得与众不同?哪些部分做得不够好,需要改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幼儿在表达、倾听、思考中主动学习,整合多方位经验。
参考文献
[1] 缪珺雯.STEAM活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 叶生,吴傲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STEAM教育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18):4-7.
[3]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4] 华红艳.幼儿教育中“项目活动”与“STEM教育”的区别[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1):20-33.
[5] 章群弟.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6):13-15.
[6] 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