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晓辉 支梅 张丽莉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注重加强“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将基础教育减负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和个性化、开放化、智慧化的课程改革。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方案要求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连续性、进阶性地设计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项目式学习被认为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培养未来人才最基本的路径选择[1]。
202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等各方力量,成立“项目学习研究中心”,携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助力区域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北京市丰台区成为首批“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实验区。
一、整体推进项目学习实现机制的概念内涵
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指向构建一个新型的支持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内容。基于系统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本质上是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项目学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发挥的新功能—育人方式的变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而本研究中的实现机制即以实现区域教育系统中“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生存质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功能为目标,从而不断调整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方式等)之间关系的过程。
本研究中的项目学习是一个大概念。从微观学科层面,它是指向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的方式[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真实情境中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周期较长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资料开展设计、研究、实践操作、成果制作与分享,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自我知识的建构。从宏观运行层面,它指向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落地的育人方式、内容载体、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位一体的教育系统变革。
二、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实施路径
1. 建构行政、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项目学习支持系统
本研究由丰台区教育委员会牵头,协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构建了行政、教研、科研一体化支持体系。从区域教育供给侧改革入手,为区域项目学习打造适切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不断调整区域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方式等)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区域教育系统“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生存质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 探索项目学习常态化学科教与学系统解决方案
本研究分步開展两个“三年计划”,组建学科核心团队和项目学习研究与实践领航联盟,从初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五个示范学科入手,以13所项目学习实践研究领航联盟校为载体,进行每学科每学期开展项目学习的课时比例不低于30%的实践研究。鼓励小学、高中学段的学校开展“自主探索试验”。以学期为单位开展项目学习优质课评比,以学年为单位开展项目学习不同主题的教育教学科研征文、案例评比工作。在不断梳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区域初中校全覆盖、9个学科全进入,形成丰台区项目学习整体推进的行动指南,逐步实现丰台区初中校全学科全覆盖项目学习的实践样态。
3. 组建区域项目学习研究与实践共同体
依据实施方案,以集团龙头校为代表,在全区先期选择13所学校组建项目学习实践研究领航联盟,鼓励实验校在遵从项目学习本质的基础上依据校情有选择性地开展探索,强调教研跟进,充分尊重学校实际,确保项目真实有效开展。各学科教研员在北师大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带领实验教师开展常态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侧重提升各学科种子教师全程、全课时实施项目学习的能力,培养项目学习骨干教师团队。
组建丰台区项目学习研究课题群,子课题涉及项目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学习学科常态化实践、项目学习实施模式与策略等。通过对项目学习不同维度进行不间断、系统的个案研究,获得大量真实、客观的案例资料和行动策略,总结提炼出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各研究维度的标志性改革经验,形成丰台区项目学习实践成果。
4. 表现性评价和追踪性评价相结合,保障项目实施质量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能力表现和成果展现,追踪性评价侧重于学生的素养发展过程和项目对学生的长远影响。本研究依托研究院研发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测评模型(“1+5+5+n测评模型”),回答3个方面的问题:①项目学习的开展是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②哪些源自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③在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实现机制下,哪些源自项目本身、教师、学校、社会的因素影响项目学习实施的质量?
三、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关键策略
1. 在常态化学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内,项目学习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创新点但却不是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学课程表中没有固定的项目学习时间,项目学习也经常会因为教学计划调整或临时安排被挤占或取消,课时得不到保证,“甜点式”的项目学习难以对学生素养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因而,在常态化学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学习是整体推进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是要保证项目学习的实施课时,确保能够对学生素养起到持续性、连贯性的影响;二是要把握项目学习特征和学科知识相融合,利用项目实现学科结构化和跨学科衔接;三是要提炼项目学习教学策略和方法,将策略和方法整合到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梳理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施建议;四是行政、教研、科研要在充分考虑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保证项目学习在不影响原有学科教学框架的基础上有效实施。
2. 创设多样化的项目学习场景
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真实问题的解决上,因而,项目学习应当发生于生活的任何场景。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学习指向于构建一个支持项目学习的教育生态,课堂环境和非课堂环境都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都应该被纳入项目学习的资源和条件。在设计和实施项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重要作用,利用不同的场景,创设不同的学习氛围,研究不同的学科问题,增加学生的问题代入感和真实驱动性。
3. 搭建项目成果应用推广的平台
项目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决定着项目学习的价值和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区别于简单陈列、小组展示,真正有效的项目成果应用体现在它的未知性、认同性和挑战性。学习成果展示不应局限在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等传统模式,应创新成果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学科限制,社区、学校和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搭建真实的项目成果推广平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走入社会,推广成果产品,讲解设计理念,打造“项目化”的展示平台。
4. 组建多元主体的项目学习实践团队
教师的项目设计、理解、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项目学习的成效。然而,教师项目学习教学的专项培训开设较少,针对学科常态化实施项目学习的跟进指导支持不足。因此,组建以项目专家、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体,各学科项目学习种子教师参与的项目学习团队决定着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持续性发展。纵向上开展以9+1学科专家团队全面引领学科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横向上搭建区域教育行政负责人、校长、教师三个资源沟通平台,以“伴随式”指导全程参与课题研究进程,追踪研究数据,梳理提炼研究成果,使项目学习在丰台区落地生根。
5. 鼓励构建“一校一案”的项目学习校本模式
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的学校文化和学生背景。整体推进项目学习总方案的制定应咨询来自项目专家、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在总方案的基础上允许学校进行校本化的理解和修改,以减少项目学习在学校实践中的“水土不服”,确保真实开展。
6. 以实证数据引领项目改进
将评价重点放在利用数据进行项目改进、课程优化、策略选择上,服務于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区域利用阶段性数据监控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是否对学校、教师、学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进而进行方案调整和优化;学校利用阶段性数据了解项目在学校的推进现状,总结典型经验,进行学科推广,修改校本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2):57-63.
[2] 魏锐,刘坚,白新文,等.“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20-28.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教育科研课题“新发展阶段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实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111001705B)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2.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