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张欣

阅读是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人在终身学习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学校应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在学校里,阅读不仅仅发生在语文、英语等课堂上,而且存在于道德与法治等广泛的学科学习之中。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学科阅读的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阅读素养。

1.让学生体验情感,关注自我成长

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我们的情感世界》时,笔者选择了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的一段访谈(节选视频)和麦家的《致父

信》(节选文字)作为贯穿本节课始终的阅读材料。

视频材料作为一种音画阅读材料先行呈现,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且相对便于学生理解,结合“父子之间情感隔阂是如何造成的”“麦家为什么在儿子叛逆的时候,都不曾放弃、绝望过”两个问题,让学生能完成“认识情感、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的学习目标。

麦家的《致父信》全文篇幅较长,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只选取了作者随着自己成长对父亲的情感发生变化的两部分内容呈现,并在两部分材料(约500字)前都设置了同一个任务:麦家对父亲是什么样的情感?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导致麦家做出了什么选择?学生阅读材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使学生关注情感和选择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生成对情感作用的认识。

此外,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活动:如果是你遇到麦家与父亲、麦家与儿子之间类似的冲突矛盾,你会怎么做?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教师在阅读材料中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建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对应用说明型文字的阅读,达成“能够用正面情感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会理性地认识和化解矛盾冲突”的学习目标。

2.激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从社会和个人层面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进而自觉用道德的力量规范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笔者深入挖掘教材提供的探究与分享(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将“是否应当允许衣冠不整者进入图书馆阅读”作为本课讨论主题,补充了《杭州图书馆10年不拒乞丐 尊重,就是一种美》的新闻报道,作为本课阅读材料(约1200字),并在阅读前提出两个思考问题:①杭州图书馆是如何尊重所有读者的(可以用笔画出新闻中的相关信息);②杭州图书馆这样的理念和举措给读者、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杭州图书馆的做法来体会应如何尊重他人。之后,教师在PPT上呈现杭州图书馆读者76岁“拾荒老人”韦思浩的故事材料(约380字),让学生体悟尊重他人的意义。最后,回到“是否应当允许衣冠不整者进入图书馆阅读”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开放型问题讨论中,明确什么是尊重、哪些人值得尊重,尊重对于社会的意义,感受社会生活,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在阅读材料末尾,还设计了知识梳理板块,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32~36页,完成对教材中核心知识的提取和整理。

3.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认同

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时,笔者选择《人民日报》的文章《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作为本课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认识改革开放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作用,进而认同并坚持改革开放。

这篇阅读材料篇幅约1200字,涉及很多数字,所以初次阅读并不好理解,教师设计了3组共6个问题:①为什么沙一大队第五生产队过去常常亏本?②为什么陈志雄承包鱼塘后可以连年增收?③陈志雄和他雇请的人们都依靠哪些“要素”增加收入?④陈志雄承包鱼塘是否有违“社会主义”原则?⑤为什么别人不敢承包,而陈志雄却敢承包并且承包这么多呢?⑥如何评价陈志雄承包鱼塘的行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当前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将材料分成三部分,减小了任务难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学科阅读的思考

1.教材阅读和补充材料阅读相结合

我们应关注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正文中这些最凝练的语言是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学科语言实现内化,完成学科体系的初步建构。此外,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阅读课外补充材料时,容易会被无效内容分散注意力而降低教学有效性,而通过设计知识体系框架学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成学案,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体验到的。

2.自主阅读和支持性阅读相结合

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学科阅读教学应是探索和启发式的,通过阅读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感受、判断、鉴别、评价周围世界。教师在提供阅读材料时,必须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也可以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相对简单的阅读材料,在阅读前提出1~2个问题,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对于相对复杂的、任务问题较多或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阅读材料,教师则可以用问题组将材料分割成2~3个部分,便于学生聚焦和提炼,促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间接降低阅读难度。

3.以开放型任务提升阅读效果

开展学科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提取、提炼和归纳等阅读和思维方式,获得知识、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需要教师提供任务问题,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问题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完成度也可以作为其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等能力的评价指标。

然而,阅读和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输入”,更是为了“输出”,指导实践。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举一反三,对其他相关问题作出合理推论,能够将所获得的价值观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最后设计多角度或具有两难性的开放性任务,并要求学生进行文字“输出”,以此实现学生理性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