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雁潇
【摘 要】幼儿园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误识——把“伪”兴趣当“真”兴趣,失判——把“丰富”当“深入”,缺思——重“预设”轻“动态”的问题。本文从“启——捕捉价值点,生成课程;推——挖掘探究点,生发课程;延——关注细微点,延展课程”这三个环节来实施“船来船往”班本课程,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幼儿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敏捷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班本课程 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学习是促进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幼教阶段的教育关注的重点,从“学什么”转变为“怎么学”,但在班本课程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误识 — 把“伪”兴趣当“真”兴趣
发现并捕捉幼儿的兴趣,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在捕捉幼儿兴趣点的过程中教师有时缺乏深入观察与思考,这使得部分生成的班本课程由于孩子兴趣的消失最后无奈“半路夭折”。
2.失判 — 把“丰富”当“深入”
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是同行的,课程的推进需要教师发现幼儿探究过程中的困难点,并搭建适宜的鹰架来促进幼儿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程中的体现并不是五大领域面面俱到,而是要按照适宜性、推动性的标准来筛选活动课程。
3.缺思 — 重“预设”轻“动态”
班本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就是将课程班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从自己的视角来设计问题、推动课程,没有以儿童视角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没有依托班级幼儿实际情况修改、删减以及扩充。
二、班本课程“船来船往”的实践探究
教师以支持幼儿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深度学习的视角观察幼儿,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建构班本课程“船来船往”框架,并丰富其内容。
1.启 — 捕捉价值点,生发课程
班本课程的探究点来源于幼儿兴趣,教师在寻找班本课程生发点过程中,依靠统计、调查两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数据,从而精准把握幼儿的真需求、真兴趣,避免盲目冲动的挑选。
(1)统计中遴选,寻找幼儿真兴趣
同伴间的谈话可以很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一天的时间内,由贝贝的船模引发了系列有关船的种类、造型、动力特点以及船的特性的讨论一共11次,说明幼儿对于船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见表1)。通过精确的观察与统计,教师就可以很好地甄选出“船”这一个生发课程。调查表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当前的问题点,从而贴合实际地制订出课程的大致网络图,追随儿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调查中分析,获取幼儿真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真实的兴趣点,制订更适合的思维网络图,教师请幼儿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船的好奇,之后请家长在幼儿的画作旁边用文字进行翻译。通过画作的分析可知,60%的幼儿对于船的构造有极强的兴趣;25%的幼儿对于船的运动现象感兴趣;15%的幼儿对于船的相关历史故事感兴趣。
(3)资源中开发,扩充幼儿真经验
受限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幼儿对船的已有经验较为匮乏,仅为表层感知(外表、功能、颜色),对于船相关深层次的知识较为欠缺,因此,我们决定调动周围可用资源(图书资源、家长资源、影视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船,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对船的认知不断深入。通过图书资源,幼儿了解了船有不同的种类,每一种船对应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观看船的纪录片,使幼儿对于船的历史由来有了深刻了解;邀请家长进入校园与幼儿更深入地探讨船的知识。
2.推 — 挖掘探究点,生发课程
深度教育理论强调,幼儿的过程性体验学习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活动开展探究。基于幼儿年龄认知特点,最适合其获取经验的方式是在多维互动中直接感知、体验。因此,在推进班本课程深入的过程中,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不断互动,促使幼儿经验递增,最终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班本课程“船来船往”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幼儿渐渐地丰富了有关船的知识,萌发出制造小船的欲望,在“我心中的船是什么样”“你能造立体的船吗”“如何让船成功入水”“如何让船动起来”这一系列环节中,让造船活动由二维视角转化为多维视角,从而促进幼儿高级思维的发展。
(1)多样图纸PK—你心中的船是什么样
对于成人而言,船是固定形象的,但对于幼儿来讲,船有各种形态、各种功能。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心中对船的想法,教师组织了美术课“你们想象中的船是什么样”。为了照顾部分不愿意画画的幼儿,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剪剪贴贴组和想想画画组。剪剪贴贴组:幼儿选择不同材质、颜色的纸,先撕纸或者剪纸然后进行拼搭,最终制成一幅创意纸船画。想想画画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进行作画,最终形成一幅有关船的自由创想画。
(2)善用同伴互助—你能做一个立体小船吗
抓住幼儿的问题点推进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参与课程的动力。
【案例】你能做一个立体小船吗
已经画好的佳琪看着眼前的船,嘴巴噘起來,嘟囔道:“船不都是立体的吗,不然怎么在水里面漂呢?但是船怎么能变成立体呢?”一旁的花花听见了,随口回答:“折纸船,之前我妈妈教过我。”
【讨论】怎么折纸船
佳琪:“我不会折纸船,怎么办?”
花花跑到班级的美工区,拿出一本《折纸大全》,指着它对佳琪说:“上面有,你看着学,我们一起做。”
【反思】还有别的办法做一个立体的小船吗
可可:“纸盒呀,不就是一个立体的小船。”
落落:“我之前看视频里面可以用吸管缠在一起。”
花花:“我用橡皮泥也做了一个小船,还有旗帜。”
经验的积累让幼儿对于船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考量,如何让船变立体,使幼儿萌生出新的兴趣点,但由于能力水平的差异,有的幼儿并不擅长折纸,这时候的同伴合作便凸显出优势,很快解决了问题。
3.借力操作实验—你能让小船成功入水吗
在班本课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幼儿有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的内驱力强,思维活跃,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讨论】各种立体船的优缺点
幼儿通过各种方法制作了立体的船,有纸船、吸管船和纸箱船,当幼儿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做的立体小船来到户外的玩水区,没过一会,一个个求救的声音便传来过来。“老师,快救救我的纸船,它好像湿了。”“哎呀,我的吸管船散开了。”“我的木板船翻了。”
回到教室后,幼儿在一起讨论着刚才的经历。
师:“你们觉得这些材料适合做船吗?这些材料做出的船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贝贝:“纸船遇到水就会湿透,但是折起来很方便。”
……
幼儿在讨论过程中对三种船的特点有了深入了解(见表2)。贝贝又问道:“那用什么材料做船最合适呢?又能一直浮在水上,还不容易散开?”教师随机开展了科学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花花是我们班级的小达人,在发现船入水失败后,她提议先用水试一下,打湿的材料就不用来做船。于是,孩子们找来了各种适合防水的材料。
幼儿在亲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和发现不同材料的防水性也有千差万别,例如,泡沫盒不仅浮力大,而且中间可以挖空载物,成了幼儿最爱的制作船的材料;树叶虽然能浮在水面上,但是树叶没有防护,中间容易进水;虽然纸遇到水都会湿,但是蜡光纸却不一样,有蜡的一面能防水。
【反思】成功入水的船还有什么要求
在探究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做船之后,幼儿又进行了一次探讨,除了选材重要,做能入水的船还需要什么要求呢?最后,形成以下框架图(见图1)。
通过做船的经历,幼儿了解到,除了使用材料的选择很重要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让船不倾斜,在水中保持平衡。这时,幼儿观察到实际生活中船的底座大,于是提出底座大、船舷矮一点的要求。当幼儿将能浮在水面上的船制造出来后,又引发了新的探索。
4.巧借家长助教—你能让小船动起来吗
【案例】吹动的小船
幼儿把自己做的船放在水面上,巧巧立刻大声喊道:“我的船动起来了,哈哈哈!”然后对着自己的船用力地吹气,船缓慢地动了起来。其他孩子看见也跟着模仿起来,一时间小船都向前飘着。没一会,巧巧吹得累了,大声地抱怨道:“好累呀,我们坐船的时候也没有人在后面吹气呀,能不能让船自己动起来?”
幼儿对于船前进的动力并不了解,实际上幼儿用嘴巴对着船吹气是一种风力推动船前行的方式,为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我们邀请了在造船厂工作过的可可爸爸来介绍船的动力。通过可可爸爸的介绍,幼儿了解到船的常见动力主要来源有水流、风、划桨、螺旋桨推进、电力这五种。不同类型船的动力也是有差别的,例如,烏篷船是靠船桨来前行的,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帆船主要靠风力来前行的,因此遇到天气恶劣的情况就不能出海……
【分析与反思】船运动的操作实施
可可爸爸的介绍让幼儿对于船的动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些动力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孩子们又想了多种策略,例如,动力方式为水力,幼儿想出手拿水管,从高处向着低处充水,利用水的冲力来推动小船。
除此之外,有些难度大的部分,教师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家长们积极配合,又创造出新的动力方式。
5.延—关注细微点,延展课程
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多学科之间形成有机融合,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目标,这就指引了幼儿园课程需要全面融合,而不是机械地划分领域进行教学。基于儿童兴趣与需要,多领域融合式的班本课程更能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1)船票的诞生—推动课程的延续
幼儿在建构区搭建的巨型船只已经越来越有形,从最开始的粗制造到现在的精加工,最明显的便是幼儿开始只关注船的大致形状,现在已经能够想到为船增加座椅、为船员安排座位、在船里面放置游泳圈等细节。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幼儿结合自己的坐船经验,提出坐船需要船票的问题,于是,船票由此诞生了。幼儿找来杭州西湖的游船票仔细观察,之后自己设计船票,在设计船票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到成人票和儿童票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在后续船票的设计中也有区分。这就是生活经验带给幼儿的思考和应用。
(2)亲子船模节—延续造船的乐趣
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造船的乐趣,对于制作复杂的船幼儿无法自行完成,这就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在后续的反馈中,教师了解到幼儿希望自己制作的船能够给他人欣赏,由此展开了讨论,幼儿一致认为办一场船模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船拿去展示,让别人一起欣赏、喜爱船。举办亲子船模节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如何制作邀请函、如何讲解自己的船模都有一番自己的考量,家长的协助更加鼓舞了幼儿的自信心。在船模节上,幼儿能够大胆地介绍自己的船及船的用途,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创作船故事—满足表演的需求
在班本课程“船来船往”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了解了许多关于船的知识,同时,他们将自己对船的理解编成一本本画册,形成属于自己的故事集。从收集的故事中看出,大部分幼儿表达出对未来船的想象,看到的是幼儿自己的思考和创想。理性地感知船的构造、动力、运动等枯燥知识,但又能够感性地创想未来船的发展,班本课程“船来船往”的实施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星运幼儿园)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