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综联合教学实施过程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7

韩月华 陈颖 张洁

在社会实践飞速发展的驱动下,基于我国高中教育教学、评价、选拔方式的变革,“文综联合教学”是我校文科班“多学科联合教学”改革模式中的一个新课程。此课程自2012年开始设计实施,力求最大程度上整合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的教学资源,以专题教学的方式开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内容介绍文综联合教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从而促进课程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一、文综联合教学的选题

在文综联合教学的选题上,教师要针对所述课程的实施目标和学情分析,结合当时实事话题,制定讲授内容。

“中日钓鱼岛争端”作为一个比较主流的话题,但很多中国民众对它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爱国表达方面,缺乏一种理性、深刻甚至是真实的认识。事实上,此问题直观上是中日两国关于一个小岛的领土主权问题,实质上是和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战略、世界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崛起)的焦虑等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钓鱼岛为什么重要?这是其地理因素和资源状况决定的;钓鱼岛如何重要?这是政治的核心;钓鱼岛经历了哪些历史发展过程,无疑是历史课要讨论的问题。三者如能很好地结合,定会提升学生对钓鱼岛争端事件认识的深刻程度。

确定好选题之后,教师要制定出本次课题的教学目标。一是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确定观点和现场陈述等环节锻炼信息收集、提炼归纳和演讲表达的能力。二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地理分析、史实厘清和政治考量,培养学生审慎求真的治学态度以及运用综合思维方式的意识。三是通过这一极具民族性的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在自我引导下学会如何理性地爱国。

二、文综联合教学的教学分析

1.学情方面的分析

由于授课班级为社科实验班,教师要突出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关注人民,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目前学生的意识形态尚属浅薄,史、地、政三科知识比较分散,各为体系,不能综合运用。他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解读程度,将来也许会与国内民众的理解程度直接相关。基于此,从这个话题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敏感意识和分析能力,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

2.学科交叉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地理课上曾学过有关钓鱼岛的知识,主要分析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但教师并未深刻地讲解地理位置与其争端间的必然联系。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说,钓鱼岛作为当时的一个热点时政话题,是学生和教师关心的,期待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分析。而且,钓鱼岛问题在历史学科的教材中也有相应的涉及。但这三个学科都是从各自的维度对钓鱼岛问题进行相应但片面的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很难形成客观的、深刻的认识。

因此,钓鱼岛问题是需要将三个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简单来说,钓鱼岛争端的核心和根本由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决定,地理位置决定其重要性,从而引发政治争端。不同时期政治体系、国家意识形态、经济和科技水平、国际政治背景的差异,产生了钓鱼岛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反过来,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对钓鱼岛的政策也会发生变化,对不同国家的重要性也会随着历史发生变化。钓鱼岛的绝对地理位置未变,但是历史发展、政治风云变幻,其相对位置和资源利用地位会随之而变。学生需要把握这些核心内容,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地理位置的眼光、政治决策的眼光,来分析钓鱼岛的争端问题。

3.学生指导

在正式授课之前,三科教师要分别布置给学生相应的问题。例如,地理小组要从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分析钓鱼岛的独特地理位置,历史小组从史实起点和后续发展的角度厘清钓鱼岛争端的前因后果,政治小组从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分析争端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学生从多角度查阅资料,对问题本身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进行观点的总结、归纳,并选举出小组代表准备课堂展示研究成果。

三、文综联合教学的课堂实施

1.学生陈述,自主展示

地理小组分别由两位学生从距离、位置和资源的角度介绍钓鱼岛的重要性,并结合《大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从国际法的视角明确钓鱼岛为何属于中国。历史小组的两位学生从最早的民间活动,到中央管辖最后如何失去实际管理,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试图论证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政治小组的八名学生分别从经济利益、外交博弈、军事力量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争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师预见到的,但在资料查阅的全面性和理解的深刻性上存在较大的欠缺,尤其是在课堂展示时,语言表达缺乏逻辑,观点论证支离破碎,没有做到真正的有理、有据。例如,教师预设的许多结果并没有出现在学生的展示环节,如政治小组最基本的理性爱國观念的提倡未出现……

2.学科引导,师生互动

三位学科教师分别从学科角度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观点补充。例如,地理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对钓鱼岛基本地理概况的叙述准确,思路逻辑清晰,并从两个方面概括总结出学习内容的主题:(1)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钓鱼岛争端:从地理位置方面论证钓鱼岛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从资源的角度论证钓鱼岛对中国和日本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从海洋权益看钓鱼岛的权属。通过分析钓鱼岛事件,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而分析区域发现,应先从地理位置分析入手,包括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再如,历史教师要给所有学生概括历史上的钓鱼岛:(1)日本明治维新之前,钓鱼岛始终是中国的历史疆域。1868年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在漫长的以百年甚至千年来计的时间周期内,中国和日本间没有任何领土纠纷问题;日本是岛国,中国是大陆国家,两国被海洋分隔。今天被称为冲绳的岛屿群,当时是中华华夏疆域秩序外围的藩属国琉球,最高权力为历代中国皇朝领有,其统治被认为是因为中国皇帝的首肯方得以行使。(2)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地区在法律上丧失钓鱼岛。(3)抗战中后期和抗战胜利时期,通过战争条约和战后国际体系、中国在法律上重建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背离中国制定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归还琉球协议》,成为日本主张对钓鱼岛主权的根据。通过这样的文科综合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目的主要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必须进行筛选、甄别(学生尽量做),学习成果最好以方便、清楚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语言讲述应清楚,有逻辑性和激情。

又如,政治教师可以从:(1)从爱国说开去。分析如何在尊重历史事实、掌握真相的基础上理性爱国,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离自己并不远,以“让我们的民族优秀起来”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热情。(2)多角度分析原因。从全球经济危机、日本和美国的微妙关系及欧美国家的“中国威胁论”角度,分析为何钓鱼岛问题会成为一个显性问题。(3)多途径解决问题。对比分析战争、经济制裁、政治外交和民间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学到孰优孰劣,自觉克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4)留问题让学生课后反思:“钓鱼岛争端对中国处理周边关系的启发”。

在这一环节,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补充,可通过教师完整、符合逻辑的理论论证,对钓鱼岛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升华到情感层面,达到讲清事实、引导情感的教学目标。

本专题的教学结束后,三科教师可共同设计课后反馈调查,具体内容包括:(1)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演讲最好?原因是什么?(2)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3)你认为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改进建议是什么?(4)你认为有哪些事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来呈现?(5)你希望这种形式的课,一学期能有几次……

“文综联合教学”,旨在通过三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衔接,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科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让教学成为面向生活的教

和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